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陳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陳懋(1379年2月25日—1463年7月31日),字舜卿,諡武靖,南直隸鳳陽府壽州(今安徽省壽縣)人[1],明朝军事将领。寧陽侯,追赠浚國公。
陳懋早年隨父陈亨參與靖難之役,之後立功封寧陽侯,鎮守寧夏、甘肅等地,并屢次跟從明成祖远征漠北。之後,跟隨明宣宗征討平定朱高煦叛亂。明英宗時期,鎮守甘肅并平定福建民變。
Remove ads
生平
陳懋生於明洪武十二年二月九日(1379年2月25日),為明朝大將陈亨和夫人韩氏所生第三子。陈亨曾跟隨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以軍功升任都指挥使。陳懋早年以舍人身份从军,胸襟寬廣,器宇恢宏,極有远见卓识,尤其胸懷豪傑之气,善於骑马和射箭。洪武年間娶順天府武清人严友才之女严妙靜為妻。靖难之役中陳懋隨父投靠燕王朱棣,并立功,任指揮僉事。陈亨于建文二年病逝后,陳懋率领旧部屡建奇功,累進右都督[5][6][7]。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論功行賞,永乐元年,追赠陳懋的父親陈亨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泾国公,謚襄敏,陳懋的母親韩氏尊為泾国夫人。陳懋身為陈亨幼子,隨征有功,累升至右都督,同年明成祖晉封陳懋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授誥券封宁阳伯,食禄一千石,子孫世襲[8][9][10]。永乐六年三月,佩征西將軍印,总兵镇守宁夏[11],善于撫恤降兵。次年秋,北元丞相昝卜及平章、司徒、國公、知院十余人等,皆帥眾相繼來降。之後,平章都連叛逃離去,陳懋率眾在黑山追擒到,并盡收所部的人口畜牧。此後晋升寧陽侯,增加俸祿三百石,子孫世襲[12][13][14]。永樂八年,跟從明成祖朱棣被罰,督師左掖。三年后,巡視寧夏邊界。之後被命統領山西、陝西兩個都司以及鞏昌、平涼等衛所的士兵,駐軍宣府。永樂十二年,再次跟從朱棣北征,統領左哨[15][16][17],當時天氣忽冷,陳懋與成山侯王通率先進攻,都督朱崇等乘機一併發兵,獲得大捷。次年,回到寧夏繼續鎮守。永樂二十年,陳懋再次跟隨朱棣北征,并率領禦前精騎在屈裂河破敵,另派五千騎兵在黃河東北逮捕其餘敵軍,并在山澤等地進行殲滅。大軍還師時,武安侯鄭亨率領輜重部隊先行,陳懋斷後并隘口埋伏。蒙古軍隊來犯時,陳懋伏擊成功并滅敵過半。還師時,明成祖賜龍衣玉帶,並且聽說陳懋和夫人严妙静所生次女德行佳美,以禮相聘,入宮冊封為麗妃。严妙静送女兒到宫禁以内,明成祖所給賞賜極為丰厚。不久明成祖命麗妃回家省亲,所賜財物極為繁多,在當時諸妃中无可比拟。次年,陳懋率領陝西、寧夏、甘肅三鎮部隊,跟從明成祖再次北伐征討阿魯台,并擔任前鋒。永樂二十二年,再次擔任前鋒進行北伐[18][19][20][21]。
明成祖在第五次北伐途中死於榆木川,當時部隊在外,京城守備空虛。明仁宗朱高熾召陳懋與陽武侯薛祿率三千騎兵援馳歸京以保衛京師。此後,明仁宗命陳懋掌管前軍都督府,并加封太保。明仁宗又念及严妙静勤于內助,封為寧阳侯夫人。授予陳懋和严妙静的長子陳昭為勛衛[22][23][24][25]。宣德元年,跟隨明宣宗朱瞻基征討平定朱高煦叛亂。之後還師,仍然鎮守寧夏。因其鎮守西北久,威震漠北。其也因為恃寵自恣,藏匿收斂了大量財富。因此屢次遭到彈劾,明宣宗令有關部門以徵收贓物的名義,寬恕其罪。陳懋自陳已經用盡,明宣宗於是下詔免貸[26][27][28]。
明英宗即位后,命其與張輔參議朝政,之後出任平羌將軍,鎮守甘肅[29][30]。同年冬天,蒙古騷擾邊界,陳懋派兵援救,后圍困解除,并斬獲多人。參贊侍郎柴車彈劾其因失律致寇亂,且又取敵軍所遺老弱冒為都指揮馬亮等人請功受賞,應當論斬。明英宗下詔免死,但奪取爵位。正統五年,再次恢復其侯爵爵位[31][32]。正統十三年,福建鄧茂七率領民變,都御史張楷討伐無功,於是明英宗派遣陳懋佩征南將軍印,充任總兵,率領京營、江浙兵等前往討伐。到浙江時,有部將建議分兵扼守海口,被陳懋斥為自縛致死之策,而改為主動進攻。次年,大軍抵達建寧,而敵首鄧茂七已死,其餘部隊聚首尤溪、沙縣。諸將準備屠殺,而陳懋則稱此舉反而“堅定敵心”。於是下令招撫,敵軍多投降。之後再分道逐捕,於是悉數平定。然而,沙縣被招降敵眾反復叛變,局勢不定[33][34]。當時恰逢明英宗北伐,并因土木堡之變被逮,明代宗即位后,下詔命陳懋回師。此時又有言官彈劾,明代宗以平定叛亂為由不再追問。并加升太子太保,掌管中軍都督府事務,并兼管宗人府事[35][36][37]。奪門之變后,明英宗復位,再增陳懋二百石俸祿。天順七年,陳懋去世,享年八十四歲。明英宗為此辍朝一日,并派人谕祭营葬。追封其為浚國公,諡武靖[38][39][40]。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