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需盔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需盔龍屬
Remove ads

需盔龍學名Galeamopus)是一屬草食性蜥腳下目梁龍科恐龍。包含兩個已知物種:海氏需盔龍G. hayi)來自美國懷俄明州莫里遜組下部侏羅紀晚期(啟莫里階約1.55億年前)地層,以及帕氏需盔龍G. pabsti)來自侏羅紀晚期懷俄明州和科羅拉多州的化石。模式種所知來自保存最完整的梁龍科化石之一,一具幾乎完整的骨骼及連接的頭骨。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種 ...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帕氏需盔龍正模標本的頭骨SMA 00011,暱稱為「Max」

需盔龍最初所知來自化石獵人William H. Utterback在靠近謝里登的紅叉粉河採石場A發現的部分骨骼。1906年,這具骨骼由William Jacob Holland在敘述期腦殼時歸入梁龍屬[1]標本在1924年由Holland分類成梁龍的新種海氏梁龍(Diplodocus hayi),種名紀念Oliver Perry Hay。[2]

2015年由Emanuel Tschopp、Octávio Mateus和Roger Benson重新命名成分開的需盔龍屬,屬名由拉丁語galeam賓格galea(「頭盔」)及opus(「需要」)組成,是將最初發現和敘述的兩位William的名字Wil-helm直接音譯成want helmet(「想要頭盔」),同時雙關了模式標本的易碎腦殼需要頭盔保護之意。[3]

屬完模標本編號HMNS 175(過去是CM 662)是最初的骨骼,發現於莫里遜組下部層位年代為啟莫里階。這也是海氏需盔龍(原海氏梁龍)的正模標本。其他多具標本被歸入需盔龍屬但非海氏需盔龍,包含AMNH 969標本,是由Peter Kaisen於1903年在懷俄明州骨棺採石場英语Bone Cabin Quarry發現的近乎完整的頭骨,以及USNM 2673標本,是由Marshall P. Felch於1884年在科羅拉多州花園公園發現的部分頭骨。

SMA 0011標本是一個暱稱為「Max」的骨骼,於1995年6月在Howe-Stephens採石場發現,被認為與海氏種有很大的不同足以建立為新種。[3]2017年由Tschopp和Mateus將Max標本作為第二個種帕氏需盔龍的正模標本,種名紀念發現標本及協助架設阿薩爾恐龍博物館英语Aathal Dinosaur Museum骨架的瑞士古生物學家Ben Pabst。[4]

Remove ads

敘述

Thumb
辛辛那提博物館中心的帕氏需盔龍骨架

2015年的研究建立了7個獨有衍徵:頭骨背面的旁枕突側視呈彎曲狀、牙齒具成對的磨損面、第一節頸椎寰椎的神經棘向前和向內突起分開棘後翼、該後翼大部分長面有連續橫向變寬、寰椎椎弓底部每側都有一個小的三角形齒、第二節頸椎樞椎神經棘前緣有一個旋鈕狀凸起、中後段頸椎後關節突起間的稜脊(postzygapophyses)不超出椎弓後緣。[3]

Thumb
帕氏需盔龍的頭部復原

該研究亦建立六個海氏需盔龍的獨有衍徵:頂骨形成頭顱後部和顱頂間邊緣的部分矮於枕骨大孔英语foramen magnum、腦殼下側附帶的基翼突突起以超過60度角強烈分叉、尺骨長且最小長度等於肱骨的76%、橈骨與尺骨接觸面積有限且相對平滑、橈骨下側關節面相對於軸傾斜約15度、脛骨上面外緣形成一道壓力突位於脛脊後方。[3]

Thumb
海氏需盔龍想像復原圖

綜合而言需盔龍具有13個獨有衍徵,正好是界定不同屬研究所需的最小值。[3]

Remove ads

分類

Thumb
海氏需盔龍頭骨(AMNH 969)

以下演化樹來自Tschopp & Mateus(2017):[4]

 梁龍科 
 迷惑龍亞科 

埃阿斯迷惑龍

路氏迷惑龍

秀麗雷龍

高雙腔龍

胸飾雷龍

小雷龍

 梁龍亞科 

塞氏小梁龍

非洲拖尼龍

勞爾哈超龍

薇薇安超龍

寬尾末梁龍

海氏需盔龍

帕氏需盔龍

大齋重龍

卡內基梁龍

哈氏梁龍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