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韓國起源論

宣揚朝鮮半島為世界其他文明發源地的論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韓國起源論是宣稱朝鲜半岛為其他国家文化发源地的觀點。具體表现包括將中国日本乃至世界的文化與技术指稱為朝鮮半島所创造和發明,宣稱他國名人是韓國人的後代,以及宣稱某名人具有韓國血統等。中國大陸、日本等地也有很多以此为主题的流言和假新聞

背景

新史觀運動

韓國起源論始於何時並無定論,成书于20世纪初的《揆园史话》、《桓檀古记》已经表现出了韓國起源論的渊源,書中指古朝鮮山神檀君取代、派太子扶娄大禹治水[1]。但在中國台灣日本等地受到注目則是在網路普及之後。在韓國起源論廣為人知之後,帶動相關各國國民的反韓情緒[2][3]

這些主張在朝鮮日治時代生根。當時朝鮮獨立運動的重要人物申采浩,自朝鮮亡國後流亡於中國東三省、北京、上海等地,思考朝鮮民族的根源,最終在1924至1925年間發表影響深遠的建構歷史書《朝鮮上古史》,提出朝鮮族始於檀君。[4][5]申采浩一改以往朝鲜王朝箕子朝鮮作为朝鲜半岛首個朝代的傳統史觀,突出民族历史[5],将高句麗的強盛,抵挡中國()的入侵,视为朝鮮民族的共同驕傲,以此說明朝鮮民族有能力對抗外族入侵,反抗日本[5]。其民族主義新史觀亦渲染朝鮮民族英雄。例如对16世紀時日本入侵朝鲜的历史描述明显淡化中国明朝派兵帮助朝鲜,而是将重点放在本民族英雄人物李舜臣的英雄事迹上。[5]迄今,申采浩在南北韓均被喻為「最偉大的史家」,其學說被信守不移[6],韩朝两国亦将檀君朝鲜作为两国历史的开端。[7]

在申采浩之后,朝鲜出现了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比如柳寅植、李炳宪等。柳寅植曾说:“三国以来,雄据东部,凌轹支那,或席卷中土,或侵扰边方,与黄帝子孙,血战数千年,东洋武强之国,无与我比也。”[8]“满洲一幅,元是朝鲜幅员也”[9]他还将滿族视为檀君后裔,将清朝入主中原视为檀君后裔对中原的统治。[10]李炳宪认为伏羲也兴起于长白山,伏羲、舜、女真都是朝鲜族,从伏羲到舜,到金、清,是朝鲜族先后四次占据中原的历史。[11]青吾写道:“地形狭长,恰似猛虎,又如卧蚕,又像舞袖的仙人。往昔崇尚领土主义和军阀主义的时代,可以并吞或侵蚀支那大陆;近古崇尚平和主义时代,独于烟霞缥缈间享受安闲,讴歌泰平;并带有未来世界平和先驱者的气像。”[12]李丙焘在论述高句丽历史对于朝鲜人的意义时说:“作为弱骨贫血的现今朝鲜人,当神驰往古之时,如果说能够给予多少刺激、兴奋、或慰安的东西,那就是(东方)三国的史迹。而三国中,没有比翻开那兴起于渺小的鸭绿江畔一隅之地,最终建成包括辽左汉北(辽河以东、南汉江以北)的满鲜地域,东方未曾有的大国的高句丽的历史,让我们的感受更加切实的了。”[13]

Remove ads

發明論主張

1993年,朝鲜宣布在平壤附近找到檀君陵,在公報中說:「5000年檀君始創朝鮮,是創立朝鮮民族的一件劃時代事件,朝鮮族是同質同族的民族,在歷史中繼承著同一血液和文化。」[14]在王陵中,當時發現一口高句麗時代的釘子,朝鲜拒絕獨立調查,縱使如此,這一發現又牽起南北兩韓的熱潮。2007年,南韓政府決定將這段具爭議的歷史,加入高中教材[15],指出根據成書於13世紀的三國遺事記載,古朝鮮正是由檀君於公元前2333年開創[15]成均館大學一名不願具名的教授接受韓國最大英文報章《韓國時報》訪問時指[15],該書只說檀君的年代與帝重叠,並沒有說其他內容。[15]

部分事例

更多信息 事例, 論點 ...
Remove ads

國土爭議

不少南韓人認為韓國曾擁有的領土並不是只有朝鮮半島。南韓網頁出現很多古怪的地圖,顯示不少現在中國的領土「自古以來就是韓國的一部分」,甚至世界各地。成书于20世纪初的不受韓國學術界普遍認同的偽歷史書桓檀古记》宣称高句丽和百济多次占领今天的山东江苏浙江山西河北、北京等地[82]

另外,在2007年初中國長春舉行的亞冬會中,登上領獎台的韓國選手們舉起寫著「白頭山(長白山)是我们的」的紙牌,結果遭網民惡搞,其中一种版本为他們舉起寫著「火星也是我們的」的紙牌,連背景也轉到火星,附近更有外星人舉起寫著「SB棒子」的紙牌。[83]

誤報與網路流言

中國大陸、臺灣及日本各地皆有惡作劇假稱為新聞,說是引據某韓國大學研究的文章流傳在網路上,然後被媒體作为新闻加以报道。在韓國起源論的風波中,不知起源何處,一連串仿照韓國創造論的惡作劇在網絡出現,指南韓有人聲稱孔子孫中山、以至韓寒都是韓國人,事後被發現偽造,部分更被主流媒體報導,令真假難辨[84][85][86]

從中國到韓國,不少媒體均批評這些造假現象,認為無助改善兩國關係,網易2010年刊文,列有一些偽造的韓國起源論指控,批評部分媒体不負責任造謠,“依赖『灿烂文化』带来安全感」,對「搶奪」顯得「過度敏感」,對中國“被謠言左右的民族情緒”表達“憂慮”。[87]

更多信息 事例, 解說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關聯條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