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四大才子

金庸、倪匡、黃霑、蔡瀾的合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四大才子
Remove ads

香港四大才子」,又稱「香江四大才子」,是指香港四位具有重大文化影響力的文人: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科幻小說作家倪匡、填詞人黃霑,以及食評家蔡瀾(依長幼順序排列)。他們各有所長,均是飽學之士,各自在其領域獨當一面,雖非生於香港,卻有份塑造香港文化,而且分屬好友,因而被公認及合稱「香港四大才子」。[1][2] 四人之成就於1970至1980年代開始被廣為認識、推崇。

倪匡、黃霑及蔡瀾曾於1989年至1990年間共同主持亞洲電視經典成人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節目挑戰電視尺度,廣受觀眾歡迎,節目播出後三人曾被傳媒並稱為「香港三大名嘴」。[3] 2013年,倪匡及蔡瀾應黎智英邀請,在黎氏旗下壹傳媒主持每星期一集的清談節目《亂噏24》。[4]

四位在文壇舉足輕重的才子黃霑(1941—2004)、金庸(1924—2018)、倪匡(1935—2022)、蔡瀾(1941—2025)已先後因癌症辭世。

Remove ads

合稱來源

2022年8月8日,根據分別認識金庸、倪匡、黃霑及蔡瀾四人的香港作家沈西城於《亞洲週刊》所發表的〈香港四大才子從何而來〉一文中考證,「香港四大才子」的並列及合稱最早可追溯至沈西城在1982年撰定初稿、並於1984年由香港利文出版社出版的《金庸與倪匡》一書,但該書只將金庸及倪匡二人並舉。[5]

1989年至1990年間,倪匡、黃霑及蔡瀾三人一同主持亞洲電視成人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廣受觀眾歡迎,節目播出後三人曾被傳媒並稱為「香港三大名嘴」。例如於1989年4月14日,香港的親國民黨報章《華僑日報》便曾於「娛樂圈」版面刊載過一篇題為〈「今夜不設防」三名咀 訪問梁玉瑾于莉〉的報導。[6] 1989年12月6日,《華僑日報》「娛樂圈」版面中又有題為〈黃霑倪匡三大名咀 續約亞視機會甚大〉的報導。[3]

2000年代初,中國內地已見將金庸、倪匡、黃霑及蔡瀾四人並稱「香港四大才子」或「香江四大才子」之說。例如於2000年12月3日,在廣州發行的日報南方都市報》刊載過一篇題為〈蔡瀾在簽名售書〉的報導,明確地把金庸、倪匡、黃霑及蔡瀾合稱「香江四大才子」。[7] 2002年5月7日,在天津發行的晚報今晚報》中的一篇題為〈金庸說蔡瀾好伙伴 蔡瀾評金庸真知己〉的專訪蔡瀾之報導,則把四人合稱「香港四大才子」。[8]

2004年11月24日,黃霑逝世。11月25日,據《華西都市報》報導,有「巴蜀鬼才」之稱的中國內地作家魏明倫得知「香江鬼才」黃霑死訊後,既悼念故友,並曾表示:「『香江四才子』中,金庸寫,蔡瀾吃,董橋學者,黃霑歌,黃霑算是在娛樂圈中很有才氣學養的了。」魏明倫遂將金庸、黃霑、蔡瀾及董橋四人合稱「香江四才子」。[1] 然而,在香港乃至華人地區大部分大眾及傳媒眼中,「香港四大才子」仍是指涉金庸、倪匡、黃霑、蔡瀾四人。[9]

其後,據沈西城憶述,在2008年,當時屬於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的利文出版社之主編舒非女士曾接洽沈西城,商談《金庸與倪匡》一書再版事宜,並指編委以原書內容稍嫌單薄,建議於再版中加入談及蔡瀾的部分。沈西城同意後增訂內容,並由利文出版社於2009年推出《香港三大才子——金庸、倪匡、蔡瀾》一書。然而,該書出版後,有讀者向沈西城反映指談論香港才子獨缺黃霑,有欠公平;況且倪匡、黃霑、蔡瀾三人曾一同主持亞洲電視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實應補入黃霑,而沈西城亦頗同意。其後,舒非及利文出版社均未有就再增訂出版事宜與沈西城聯絡,但沈西城認為黃霑補入而與金庸、倪匡、蔡瀾三人合稱「香港四大才子」之說早已為大眾所公認。[5]

「香港四大才子」之合稱出現後,倪匡及蔡瀾曾於2006年由香港無綫電視製作的訪談節目《煮酒話金庸》中,一同接受嘉賓主持倪震的專訪。在該專訪中,蔡瀾曾表示他對自己被列入「香港四大才子」感不滿,亦認為他自己、倪匡及黃霑三人並不能與金庸相提並論,因金庸的地位早已超越所謂才子,而倪匡亦同意這點;特別對蔡瀾而言,金庸更像是一位老師。[10][11]2022年7月23日,蔡瀾出席香港書展2022「蔡瀾傾計會」新書發布會活動後,在記者會上重申不滿「香港四大才子」之並稱的觀點,因他認為金庸是「大師」,倪匡、黃霑及蔡瀾三人始終不能與其相提並論。[12][13]

Remove ads

四大才子

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2018年10月30日逝世,為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时事评论家,並被公認為四大武俠小說家之首(另外三人為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他筆法鋪陳,描寫人物感情細緻,情節曲折離奇,引人入勝,所著武俠小說在華人世界中廣泛流傳、家傳戶曉。他所撰寫的十五部小說,全數皆被拍成電影電視劇,作品被翻譯成十數種語言。其中尤以《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鹿鼎記》、《笑傲江湖》、《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等最廣為人知。金庸於香港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並在1980年代涉足政界。據其好友陶傑稱,查良鏞生前罹患肝癌,並於去世前三年開始有腦退化徵兆。[14]

倪匡

倪匡原名倪聰,1935年生於浙江寧波,1957年偷渡到香港,2022年7月3日逝世。是華人科幻小說界裡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他的作品的結局往往出人意表。他筆下有很多名作,其中以衛斯理系列原振俠系列、浪子高達系列、亞洲之鷹羅開系列、女黑俠木蘭花系列、年輕人與公主系列、俠盜影子系列等最廣為人知。另外,也曾编剧精武门等电影,替金庸捉刀天龍八部》的數回共4萬多字。1986年受洗為基督徒。[15]倪匡曾於2019年透露自己患有皮膚癌[16]

黃霑

黃霑原名黃湛森,1941年生於廣東廣州,1949年隨父母移居香港,2004年11月24日因癌症逝世。香港最具影響力的跨媒體創作人,尤工於填詞、作曲、廣告創作。當代粵語流行歌曲的重要人物之一,創作接近2000首流行曲。著名填詞作品包括《獅子山下》、《問我》、《世界真細小》、《上海灘》、《忘盡心中情》等,亦有不少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的影視作品的歌曲,如《倆忘煙水裡》、《萬水千山縱橫》、《世間始終你好》、《滄海一聲笑》等。經典廣告作品有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宣傳曲《兩個夠晒數》、珠江橋牌玉冰燒廣告歌、裕華國貨廣告歌「裕華國貨,服務大家」、關鍵旅遊廣告歌、名酒宣傳語「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等。2003年,以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獲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及社會學系頒發哲學博士學位。黃霑原為天主教信徒,後虔心向佛,2004年他因肺癌逝世,享壽63歲,逾萬名香港市民參加其追思會,其喪禮按遺言以佛教儀式辦理。[1]

Remove ads

蔡瀾

蔡瀾,1941年生於新加坡,籍貫廣東潮州,2025年6月25日逝世。1963年定居香港,是華人地區最具影響力的食評家、作家之一,也曾任電影製片人。他的父親蔡文玄是位詩人,受父親影響,著有不少散文集,亦為眾多報紙和期刊撰寫專欄。在品評美食方面他也極具影響力,於各地設立蔡瀾美食坊,也經常主持電視台飲食節目,如《蔡瀾逛菜欄》等。2025年因癌症感染養和醫院安詳離世,享年83歲。[17]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