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句麗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句麗語指在高句麗(約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使用的語言。高句麗滅亡之後衰亡,現已不作爲一種活語言存在。由於資料不充分,語言學上的分類尚不明確。根據中國傳世史料的記載,與扶餘沃沮百濟(統治階層)的語言屬於同系,在中國東北部至朝鮮半島形成扶餘-濊貊語系。此語系被認爲與肅慎(在今中國東北地區)的語言有相當大的差異。語言學家白桂思認爲日語是由高句麗語發展而來,所以日語繼承了高句麗語[1]。但近年來這一觀點受到以亞歷山大·沃文爲首的學者反對,沃文認爲日語在朝鮮半島上的姊妹語言是半岛日语[2],而現代朝鮮語才是由高句麗語發展而來。 [3]:228–230

事实速览 高句麗語, 母语国家和地区 ...

概述

Thumb
推测的扶余语系诸语分布图=
  夫余语
  高句丽语
  渤海语
  沃沮语
  濊貊语
  百济语

中国史籍记载对高句丽与三韩及倭的语言相似相异与否没有明确的表述。只是记载说高句丽、扶余、沃沮、濊貊的语言相似,而沃沮与挹娄语言相异[需要較佳来源]。过去,语言学家如白桂思主张,朝鲜语是在新罗语基础上发展而来。[4]。但近些年这个说法被语言学家亚历山大·沃文詹姆斯·馬歇爾·昂格爾英语J. Marshall Unger等主流语言学界所否定。现在语言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朝鲜语是由扶余-高句丽语系发展而来。[3]:228–230

作爲一個早已消亡並且材料極其稀少的語言,高句麗語的研究十分困難[5]:第一,很難進行通時研究,高句麗作爲存在了七百餘年的國家,其語言必定產生了大量的變化,然而由於材料的缺乏,對其的研究必須把高句麗語作爲一個共時的整體進行研究;第二,由於早已消亡,不存在有明確記錄的後代,無法在內部進行比照再構;第三,由於被認爲同系的扶餘、沃沮、東濊、百濟等語言亦在沒有記錄的情況下消亡,因此也無法進行比較攷察。

有不少人嘗試把高句麗語、百濟語及現時的日本語系諸語連繫在一起(白桂思2004年):在這種假設的前提下,大和族很可能是從扶餘國而來,而扶餘人的語言隨着地域的分隔,慢慢演變成為高句麗語、百濟語及古代的日語。具體的語言資料有《三國志・東夷列傳》的高句麗條目、《後漢書・東夷列傳》的高句麗條目與《日本書紀》等所記錄的零散高句麗語,而最重要的是由《三國史記》(1145年完成)《高句麗地理志・第三十七卷》與《新羅地理志・第三十五卷》所紀錄的高句麗地名中導出的高句麗語辭彙[註 1]。至今已重構約有八十餘詞語,與周邊言語的比較研究顯示在辭彙上與高句麗語相似性最高的是古代日本語[6],其次是中世朝鮮語,而地理上較接近的通古斯語族差異相對較大。

更多信息 地名, 別名 ...

高句麗語中已判定的四個數詞與日語存在音韻上的相似,為日語起源的研究也提供了參考。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的白桂思(Christopher I. Beckwith)認為現時的日語仍然可以看到昔日的扶餘語的痕跡,而這一段日語及扶餘語系的連結最早於1907年為兩位日本學者所留意。他嘗試透過約140個含有高句麗詞語的地方面來重新構建高句丽語的發音。他發現:高句麗語在文法構詞方面與日語相似,如屬格 -no及修飾語 -si。他提出古代日本人(倭)和高句丽人的共同源地可能是在面向渤海的中国辽西地区;之后这个人群的一支向东越海到达日本,而过了几百年后另一支则向东北迁徙,形成了高句丽人。只有这样才可能解释高句丽语和古代日本语的联系[8]。白桂思教授的专著《高句丽语:日语在亚洲大陆的姐妹语言》认为高句丽语古日语阿尔泰语系差别极大,对于学术界一贯将二者划为阿尔泰语系的观点予以否定。作者在书的最后还探讨了高句丽语、古日语与朝鲜语韩语)的联系[9]。俄国籍的北朝鲜政治问题专家安德烈·兰科夫(Andrei Lankov)在2006年在接受亚洲时报网站采访时说,白桂思教授的观点已经被国际上大多数的语言学家所接受[10]

但现在,白桂思的这一的观点,被主流语言学界所否定。东亚语言学权威学者亚历山大·沃文教授认为白桂思对高句丽语言的处理和分析方法等被认为是错误的[9][11][12]。《三國史記》中記載的高句麗地名大多為高句麗佔領的原百濟與濊的領地,之後更變為新羅的版圖,故亦有看法認為重構的辭彙可能事實上屬於百濟語和濊語的範疇。此外,由於資料所限,重構辭彙中有相當部份僅有孤證或少數證據支持,故其精確度值得懷疑。有的研究者認為不甚可信,從而強調新羅、高句麗、百濟三者語言間的親緣關係。

亚历山大·沃文教授,將高句麗(扶余语)視為現代现代朝鮮語起源。因为朝鲜三国时代留下来的文献中,新罗的文献相对多一些,所以新羅语通常被視為現代朝鮮語的基礎,但统一新罗时代,中央对地方控制並沒有達到高麗和朝鮮王朝那樣的完整的中央集权制,所以新罗王朝并没有实现对地方豪族势力语言的统一。高句丽和百济故地豪族势力地区依旧使用原本的语言。實際上,首爾话成為現代朝鮮語的標準語,是14世紀迁都開城汉阳后开始的,所以現代朝鮮語是由高麗王朝的開成語發展而來的。而高麗王朝的開城地區是高句麗故地遺民浿西豪族勢力範圍,使用著故國高句麗語。所以現代朝鮮語基礎是由高句麗語發展而來的。[3]:228–230

著名语言学家,詹姆斯·昂格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13]:87

高句丽语其他资料相当稀少[14]:423,其隶属关系也不明。[15]:151

Thumb
忠州高句丽碑

高句丽境内发现了少量碑文,如《好太王碑》(414年立于今吉林集安市内)、平壤城城墙上4块碑文及忠州高句丽碑(5世纪末)。[16]:42所有碑文都用汉字书写,但其中一些不符合文言文语法,如几例主宾动语序(今日韩语、其他几种东北亚语言同此);以及“之”“伊”的独特用法,一些学者认为其和后来统一新罗吏读助词用法相近。[17]:117–119[16]:42, 49

白桂思还在中国史籍中发现了几十个他认为是高句丽语的地名、人名。[18]:32, 37–46, 52–53, 250拜因頓(Byington)在其白桂思书评中批评了这些鉴定的历史依据,以及白桂思关于高句丽源于辽西的理论。[19]:148–150, 153

中国史书中包含的高句丽语信息有:

  •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3世纪末)称,高句丽将城池称为“溝漊”(东汉汉语*koro中古汉语kuw-luw)。[a][20]:98白桂思认为其与古日语kura“仓库”有关。[18]:41亚历山大·沃文则认为其与中古蒙古语qoto-n、满语hoton“城堡”,韩语中t弱化。[3]:230–231
  • 魏书·列传第八十八》(6世纪中叶)给出“謁奢”ʔjot-syæ“兄”与“太奢”thajH-syae“弟”[b]。沃文将ʔjot与晚期中世朝鲜语nyěys“老”比较,将thajH与早期中世朝鲜语“幼小”比较,这个词在《鸡林类事》(1103–1104)中记作“亚退”ʔæH-thwojH。syæ与上古日语se“兄”接近,但日语中这个词分布受限,可能是借词。[3]:228–230
  • 同一章中,将高句丽神话创世者高朱蒙名字记作“朱蒙”(中古汉语tsyu-muwng),意为“好射手”[c]。此名在《好太王碑》中为“鶵牟”(东汉汉语*dẓo-mu,中古汉语tsrhju-mjuw)。沃文将第一个音节与中世朝鲜语tywǒh-“擅长”比较,但无法确定第二个音节的归属。[3]:231–232
  • 周书·异域上》(7世纪初)给出“骨蘇”kwot-su“礼帽”[d],沃文将其第一个音节与中世朝鲜语kwoskál“礼帽”比较。[3]:230


沃文还找到了女真语满语中的朝鲜语借词,并认为高句丽语是朝鲜语的祖先,向南传播并取代了三韩的日语。[3]:224–226, 237–238詹姆斯·昂格爾根据历史材料提出了类似的模式。[13]:87

其他学者认为高句丽语属于通古斯语系。[21]:39 尤哈·杨胡宁基于历史证据认为高句丽语是通古斯语,即从高句丽故地崛起的金朝女真人、后来清朝满族都讲通古斯语。[22]:84

Remove ads

重構詞彙

更多信息 高句麗語, 漢字寫法 ...
Remove ads

辭彙比較

下表顯示部分高句麗語辭彙與扶餘語族與通古斯語族的比較,其他若干相關語言亦包含其中。

更多信息 意義, 高句麗語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備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