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子 (孟子弟子)

孟子弟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子,一說名,一說名,又說為,生卒年不詳。戰國齊國人,孟子弟子,曾離開孟子改學他道[1]。相傳《詩經》由孔子傳授給子夏,再傳授給高行子,王應麟認為高行子就是孟子弟子高子[2]。在《孟子》書中有另一位被孟子稱為高叟的高子,無法確定兩者是否為同一人[3]

事实速览 高子, 本名 ...

生平

孟子因與齊宣王理念不合而離開齊國時,曾被齊國人尹士批評,高子將尹士的批評轉告孟子。孟子則表達了自己對施行王道的深切期許,尹士聽了之後很慚愧[4]

高子曾因向道未明,離開孟子改學其他學術。孟子告誡他說,山間小徑常走就會變成大路,但如果幾天不走就會長滿茅草,今天高子的心就是被茅草阻塞了[5]

高子曾認為時的樂聲勝過周文王時的樂聲,因為禹時的鈕都像是快蛀斷了一樣。孟子則認為這點不足為據,就像是城門前的車軌較深,也不是一兩匹馬的力氣所造就的[6]

高子(此處孟子稱其為高叟)曾說《詩經》中的〈小弁〉是小人之詩,公孫丑以此語問孟子。孟子認為高子的解讀過於固執,〈小弁〉之所以顯得怨恨,是因為作者想要親近其尊親,此正是「仁」的表現[7]

稱號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