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龐士-布魯克斯彗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2P/龐士-布魯克斯彗星是一顆軌道週期71年的彗星。它符合哈雷彗星(20年<週期<200年)的經典定義,也是最亮的已知週期彗星之一,在接近近日點時達到絕對視星等~5[2]。龐斯-布魯克斯彗星於1812年7月由尚-路易斯·龐士在馬賽天文台發現。後來於1883年由威廉·羅伯特·布魯克斯發現[8],並且在不久之後證實為同一顆彗星。
下一次通過近日點的時間是2024年4月21日[6][a],距離1.55 AU(232 × 106 km)[9],預估這顆彗星屆時的視星等可以達到4.5等[5]。假設它在2020年沒有產生太多的塵埃和氣體光度學,估計彗核的直徑約為30公里[7]。
Remove ads
觀測歷史
12P/龐斯-布魯克斯彗星已被確定為1385年和1457年觀測到的彗星。1385年的出現是非常有利的,中國人在明實錄中記錄了這顆彗星,在一些歐洲資料中也提到過這顆彗星。保羅·達爾·波佐·托斯卡內利在1457年1月觀測到的一顆彗星也在中國資料中提及,也被確定為12P /龐斯-布魯克斯彗星。在兩次出現中,這顆彗星的星等為3或更亮,但都沒有考慮到可能的爆發。它可能也是西元245年9月中國資料中記錄的一顆彗星[2]。
樸素妍(So Yeon Park)和蔡鐘哲(Jong-Chul Chae)提出,1313年和1668年亞洲資料中記錄的彗星也是這顆彗星[11]。然而,邁耶(Meyer)等人認為,在1313年的接近,這顆彗星很難觀測到,因為它很暗,而且離太陽很近,而雙子座的建議位置與龐斯-布魯克斯彗星在白羊座的計算位置相矛盾。韓國人描述的1668年3月彗星其軌道與彗星12P/龐斯-布魯克斯彗星的軌道完全不相容,可能是歐洲人觀測到的明亮的掠日彗星[2]。
Remove ads

12P/龐斯-布魯克斯彗星於1812年7月12日由珍-路易斯·龐士發現。這顆彗星後來由文森特·維紐斯基於8月1日獨立發現,亞歷克西·布瓦爾於同年8月2日發現。這顆彗星於8月13日被肉眼發現,到月底,據報導有一條2度長的彗尾[12]。在最初發現后不久,人們發現它的軌道週期約為70年,誤差約為5年。約翰·法蘭茲·恩克確定了一個週期為70.68年的最終軌道。這個軌道被用來生成1883-4年返回的星曆表[12]。
1883年9月2日,威廉·羅伯特·布魯克斯意外發現了一顆(微弱的)彗星,後來被確認為1812年的彗星[12]。1883年9月21日至23日觀測到一次爆發,彗星從10–11等變亮至8–8.5等,外觀從彌漫變為星形[13]。這顆彗星於11月20日肉眼可見,亮度達到3等。據報導,這顆彗星在1884年1月1日和1月19日經歷了爆發[12]。這一年,它於1884年1月13日從飛馬座西部的室宿二(飛馬座β,Scheat)和室宿一(飛馬座α,Markab)出發;向南(穿過雙魚座)大約在1月24日到達天倉一(鯨魚座ι)和土司空(鯨魚座β)下方的近日點(~RA 0h, Dec. -10°)[14]。它最後一次出現是在 1884 年 6 月[12]。
這顆彗星於1953年6月20日被發現,當時它距離太陽4.5天文單位[12]。1953年7月1日,彗星的視星等從18等爆發到13等。另一次爆發發生在1954年3月,這是在那次回歸中觀察到的第四次爆發[15]。4月23日,這顆彗星的星等估計為6.4等,其尾部有半度長[15]。龐斯-布魯克斯於1954年5月22日當它距離地球1.7天文單位時,來到近日點[5]。在通過近日點之後,從南半球可以更好地看到它。它最後一次被觀測到是在1954年9月4日,當時它距離太陽1.9天文單位[15]。在1954年12月10日,龐斯-布魯克斯彗星的流星流大約距離地球0.12 AU(18 × 106 km),導致潜在的流星以45公里/秒的相對速度撞擊地球[16]。
2020年6月10日,當彗星仍在距離太陽11.9天文單位(1.78 × 109公里)的土星軌道外時,探索頻道望遠鏡當其視星等23等就發現了龐斯-布魯克斯彗星[17][7],當時彗星的日心距離不確定性大致為±10000 km。2023年7月20日,這顆彗星在距離太陽3.9天文單位的地方爆發,從16–17級到11–12級(增亮約100倍)[18][19] 通過近日點的時間在2024年4月21日,距離太陽0.781 AU(116.8 × 106 km),相對於太陽的速度為47.1 km/s[6]。最接近地球的日期為42天2024年6月2日,距離地球1.55 AU(232 × 106 km)[9],在近日點附近,這顆彗星預計將變亮至4.5等(比 2023 年 7 月爆發亮約 400 倍)[5]。
軌道
天平動被鎖定在與木星的6:1共振[23]。關於木星的蒂瑟蘭不變量(「J」)是0.60[24]。遠日點(離太陽最遠點)在33 AU(4.9 × 109 km),剛好超出海王星的軌道。
這顆彗星的軌道傾角陡峭為74.2°,不會在黃道附近花費很多時間。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的網站顯示在1900年到2200年之間,這顆彗星在1957年7月29日曾經和將來都會受到土星顯著的擾動。在這一點上,它在巨行星影響的1.6AU範圍內經過;即使是這種方法也收效甚微[1]。這顆彗星的軌道在1740年至2167年之間似乎是穩定的,沒有任何行星的强烈攝動[12][25]。
在2020年再發現之前,上一次觀測是在1954年,但木下聰計算出彗星將於2095年8月10日到達再下一次的近日點通道(最接近太陽)[26]。考慮到2020-2023年的觀測結果,現在計算近日點通過的預期時間為2095年8月15日[27]。
柯克伍德在1884年注意到龐斯-布魯克斯與德維科彗星共享一些要素。他認為後者在幾個世紀前就已經從龐斯-布魯克斯彗星分裂出來[28]。後來,他確定了這兩顆彗星被捕獲到它們的橢圓軌道(或它們的母體捕獲),它們的共同遠日點在西元前991年接近海王星 991 CE[29]。
其它具有類似軌道週期的彗星包括13P/奧伯斯彗星、23P/布羅森–梅特卡夫彗星和1P/哈雷彗星。
Remove ads
流星雨
12P/龐斯-布魯克斯彗星可能是十二月天龍座κ流星雨的母體。這是預計與彗星有關的流星雨中數量最豐富的流星雨。另一場夜間流星雨(六月天鷹座的北部),儘管很可能不是母天體,已被初步確定與12P/龐斯-布魯克斯彗星有關[10]。P12/龐斯-布魯克斯彗星也可能在金星以及週期彗星122P/德維科和27P/克羅瑪林彗星形成流星雨複合體[30]。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