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淞江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吳淞江,東亞上海市區內河段習稱蘇州河(Soochow Creek),古稱松江、吳江,亦名松陵江、笠澤江[1],原爲長江入海前著末一條支流,明代朝後成爲黃浦江支流。吳淞江發源於蘇州市吳江區松陵鎮以南太湖沿岸個瓜涇口[2],由西望東,勒拉今上海黃浦公園北側外白渡橋以東匯入黃浦江,全長125公里。

地名來源
吳淞江,開初稱松江。蒙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華亭府更名爲松江府後,松江改叫吳淞江。上海開埠後,來滬外國人曾溯河朝上,發覺好趁船直抵蘇州府城,乃末英文標準譯名就變成功「Soochow Creek」[3]。1848年,上海道臺搭英國駐滬領事簽訂展拓英租界條約個歇,頭一趟勒正式文本裏向,擔吳淞江稱爲仔蘇州河,後手來上海市區個民眾也逐眼開始叫伊叫蘇州河[4]。但蘇州河北新涇開始個上游地區民眾搭教科書等官方仍舊稱之爲吳淞江[5]。
地理水文概況
吳淞江,古太湖地區個三江之一(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十四•經部十四○書類存目二》:其訓《禹貢》「三江」,既以松江、婁江、東江爲三江咾啥),隨太湖地區個逐漸成陸而弗斷向東綿延。東晉時期,吳淞江入海口勒拉今上海青浦區白鶴鎮西北個滬瀆村[2]。唐代中期,入海口移至今上海虹口區頂北端個江灣鎮以東。北宋時期,吳淞口移至今浦東高橋鎮附近個南蹌浦口,後最終由大蹌浦口,即今吳淞口入長江[6]。
吳淞江早期作爲太湖個下泄水道,河流寬闊。唐代個吳淞口寬達二十里,隨後逐漸淤塞,至永樂初疏浚河道前,吳淞江只有150丈闊。目前吳淞江東西裏狹、當中橫裏由蘇州至甪直一段闊,頂闊個場許有得6、700米橫裏,上海市區段頂狹個場許只有得四五十米。
吳淞江受潮汐影響程度一般,地理學上向叫感潮河流。潮水來個辰光,潮流頂遠好達到嘉定黃渡附近;受潮水影響咾水位發生變化個河段頂遠是在拉青浦趙屯鄉附近。吳淞江河流比降平緩,由黃渡至河口段,河底個比降僅爲0.085‰。黃浦公園附近河口個多年平均潮位大概是3.12米,潮差1.83米。上游北新涇段高潮位2.78米,平均潮差0.72米[2]。
Remove ads
水利
疏浚情況

吳淞江個水利興修好溯至唐元和年間。元和五年(810年),地方政府勒當時個松江華亭縣青龍鎮段修建河堤[7]。延及北宋慶曆二年,自太湖至松江口(即松江出海口)全線堤壩修築完畢,史稱吳江塘路[8]。吳江塘路修建之後,松江水流蜿蜒曲折,乃末使得下遊河道逐漸淤積,松江口寬度日趨狹小。
當時,吳淞江以南支流共96條,以北支流共82條,較大個河灣共五處,稱之爲五匯,較小個河灣共42處,稱之爲四十二彎。五匯,即白鶴匯、顧浦匯、安亭匯、盤龍匯搭河沙匯,迭眼大小彎道弗單減慢河水流速使下游淤積,外加勒潮汛期經常引發水患。自宋寶元元年起,當地政府採用裁彎取直個方法整理五匯。當年,勒拉華亭交崑山間個盤龍匯畀裁直,整修後個水道由四十里減至十里,工程完成後「道直流速,其患遂弭」[9]。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白鶴匯畀裁直。熙寧年間,白鶴匯與盤龍匯之間個顧浦匯畀裁直。迭三次裁彎取直以後,吳淞江個航運條件大幅改善,河道排水能力大幅提高。
但至北宋末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吳淞江下游潮泥淤積,水患復發。時任兩浙路提舉常平司個徐確通過考證《禹貢》中關於三江個內容,確定吳淞江古道,乃末上奏開挖自封家渡古道至大通港,但嘸沒幾許辰光河口重新畀泥沙淤積煞,水患再度氾濫[10][11]。宋大觀三年,兩浙路監使重新疏浚吳淞江,共設置十二閘,以防長江河沙重新淤塞松江口。
雖然兩宋三百餘年,連續弗斷個疏浚整修吳淞江也無法避免河流日漸萎縮個情況,但吳淞江個淤塞狀況朆到達嚴重個地步。直到蒙元至元十四年,外海搭長江個大型商船仍能自吳淞江駛入,並直抵蘇州個葑門。但此後,到大德八年(1304年),下遊河道淤塞情況日趨嚴重。蒙元大德八年,時任海道千夫長個任仁發重新疏浚吳淞江[12],西起當時上海縣邊界個吳淞江,東抵當時嘉定縣個石橋浜。工程全長三十八里八十一步三尺,水道深一丈五尺,河面寬二十五長。之後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正元年(1341年),地方官員又兩趟疏浚吳淞江,但始終衹不過解決一時個問題,吳淞江逐漸萎縮個狀況朆改觀歇。
明洪武年間,吳淞江下游基本淤積成爲陸地,黃浦(上海開埠後稱黃浦江)匯入吳淞江個黃浦口個情況同樣嚴重難以疏浚[13]。明永樂元年,蘇州、松江兩府地區發生大規模水患。明政府派戶部右侍郎個夏元吉疏浚河道、弭平水患。夏元吉到任後,一方面採用元代周文英個觀點,引太湖水從瀏河、白茆入長江,即「掣淞入瀏」。[14]另一方面伊擔黃浦引入範家浜經吳淞口入長江,乃末吳淞口成爲了黃浦江而弗是吳淞江個入河口,史稱「黃浦奪淞」。但此舉擔吳淞江原先個上游來水進行分流,反而加速仔吳淞江個萎縮。明天順二年,太湖流域大水,告咾疏浚西起大盈浦、東至吳淞江巡司個下遊河道。此後勒拉成化十年、嘉靖元年分別兩趟疏通吳淞江中游交上遊河道。
明隆慶三年,時任南京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巡撫應天十府個海瑞整治吳淞江搭黃浦流域[15]。迭趟疏浚,擔黃渡起至今福建路橋附近個河段由原寬三十丈縮減到十五丈,河床底部寬七丈五尺。迭趟疏浚完成後,吳淞江下游呈現出今朝看到個流向。迭歇,吳淞江勒近外白渡橋附近進入黃浦個範家浜河道,徹底成爲黃浦江個支流哉。

滿清時期,吳淞江下游疏浚依舊頻繁,1670年,太湖水災,翌年疏浚吳淞江。1673年,今福建路橋附近修建閘橋一座俗稱老閘橋,17年後坍廢[16]。1735年,勒金家灣即今大統路段新建閘橋,俗稱新閘橋[16]。1763年,吳淞江黃渡鎮段,因河彎水淺,而沿岸遍佈民居,告咾勒拉鎮南新開河道,稱之爲越河[2]。1827年,曹家渡上游區段疏浚,同時拆脫新閘橋。
1861年起,機器挖泥船開始用於吳淞江個河道疏浚。1914年6月,江南水利局成立吳淞江水利工程局,並分別於1919年、1920年、1924年分段疏通黃浦江下游區段個河流。1931年起至1937年,上海市工務局委託上海浚浦局開挖底泥。6年間共挖出底泥133萬立方米。1950年,蘇州河口至滸浦段進行底泥挖掘施工。此後個1963年、1979年、2011年分別進行了吳淞江個河道疏浚工程。
治汙工程

1910年以前,上海個工業尚處起步階段,蘇州河水質朆受到歇污染。1911年,閘北水廠勒今恆豐路橋附近建造,2年後建成。閘北水廠採用蘇州河水作爲水源。但隨蘇州河沿岸工業區個興起,沿河工廠擔污水紛紛排入蘇州河。自1920年起,每逢暑期高溫來臨,蘇州河水便出現嚴重污染個狀況。水中溶氧量爲零,氮氨高達5毫克/升以上,外加水中有毒物質酚達到0.6毫克/升。1924年,由於蘇州河水質情況極爲嚴重,已經無法滿足飲用水個水源最低標準,閘北水廠被迫搬遷至軍工路,改用黃浦江水作爲水源。1949年,污染區域擴大到吳淞江中山西路橋段。1956年,北新涇段水質也遭到污染。1977年,受汙區域擴展至黃渡段,市區段河流魚蝦絕跡。到1990年,上海市境內個吳淞江共有27.6公里爲嚴重污染河段。全年大部分時期,河流呈現黑臭個情況,嚴重影響了上海個景觀搭市民生活。
蘇州河整治一期工程
1988年,時任上海市市長個朱鎔基確定整治蘇州河工程作爲市府個實事工程。1996年,經過多年個勘測、調研,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小組,確定「以水爲中心、全面規劃、遠近結合、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個方針。1997年,蘇州河環境整治一期工程正式實施,河岸周圍個黃浦、虹口、靜安、閘北四區拆遷沿河碼頭,並佈置沿河綠化,先行構造樣板地段。1998年,市政府擔沿河72家直接排汙單位個排污口封堵脫,迭歇也勒上游興建6條支流通往吳淞江個閘門。至2000年,蘇州河個黑臭污染情況開始扭轉[17]。
一期工程完成後,蘇州河個惡臭狀況勒2002年左右基本消除,水質達到地表水V類個景觀水標準。其次勒2000年吳淞江污染頂重個斷面底泥中,發現昆蟲個幼蟲。2001年,市區段重現成群個小型魚類,同時濱河地區個綠化、公園、親水準台大幅增加,改善了蘇州河原先兩岸枯燥個市容景觀。
蘇州河整治二期工程

2003年起,蘇州河整治進入二期工程階段,迭一階段分八個項目完成,分別爲:蘇州河河口水閘建設工程、蘇州河夢清園二期工程、蘇州河上游地區-黃渡鎮污水收集系統工程、蘇州河中下游水系截汙工程、蘇州河沿岸市政泵站雨天排江量削減工程、蘇州河兩岸綠化建設工程、市容環衛建設專案、西藏路橋改建工程。二期工程總投資40億元人民幣,勒2005年底前全部完成。
二期工程完成後,吳淞江中游個河濱環境得到改善。迭歇新建成功個蘇州河河口水閘個雙向擋水,形成完善個蘇州河綜合調水系統,蘇州河幹流、支流水質繼續穩步好轉。吳淞江全線截流封堵向蘇州河排汙個污染源達到594個,嘉定區南翔、江橋、黃渡段個河道污染狀況明顯緩解。根據2005年個水質監測資料,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達到地表水IV類標準。氨氮標準受上游個支流等影響,但上下游個情況基本持平[18]。
蘇州河整治三期工程
2006年起,蘇州河開始進入大規模整治個壓末一個階段,三期工程。至2011年,三期工程進行到頂重要個疏浚底泥工程。三期工程主要分爲水系截汙治汙工程、長寧區環衛碼頭搬遷工程、青浦地區汙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和下游段防汛牆加固改造和底泥疏浚工程[19]。
Remove ads
經濟
漁業
吳淞江自古作爲吳越重要個河流,太湖搭長江、東海個溝通管道,漁業資源豐富。吳淞江中頂有名個是爲松江鱸,迭種鱸魚出產於松江之中,故名。東晉時,吳人張季鷹勒洛陽城因見秋風起,想念起吳地個蓴菜、松江鱸魚而辭官回鄉,即蓴鱸之思[20]。
航運

吳淞江勒元代以前,大型海上商船可經由此駛往蘇州府城。19世紀末20世紀初,蘇州河沿岸樹立大量內河小火輪碼頭,是當時上海個內河客運中心(十六鋪碼頭當時主要停靠海輪)。目前,吳淞江可由黃浦江內個上海港區駛入,沿河直達蘇州寶帶橋與京杭大運河相連。日常吳淞江水深低時一般勒拉2米以上,容百噸級船舶進入行駛。平常由於跨河橋梁、架空橋梁較多,加之市區段個橋梁普遍較低,個咾大潮來臨時,船舶航行能力也衹有百餘噸[21]。
跨河橋梁

Remove ads
人文
旅遊
蘇州河治理工程推進仔以後,吳淞江水質也好轉起來,吳淞江下遊河段開始恢復遊船搭賽龍舟,吸引並促進旅遊產業。迭歇配合沿岸個歷史建築搭創意園區構成上海個一處旅遊平臺。
2000年,蘇州河一期工程收尾,水質明顯改善仔之後,蘇州河上賽龍舟個傳統民俗活動逐眼開始恢復起來。2003年10月下旬,由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上海市體育局、中國龍舟協會搭普陀區人民政府主辦個第一屆中國上海蘇州河城市龍舟國際邀請賽開槳。到2011年已辦到第八屆,還有得荷蘭、比利時等國一淘參加[22]。
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會召開之前,吳淞江個普陀段開闢蘇州河水上遊覽,[23]在丹巴路碼頭至昌化路碼頭間往返運行,同年8月15日,增加仔夜間航行[24]。
2020年底,勒拉上海中心城區個蘇州河42公里岸線公共空間基本實現貫通開放。公共空間有綠地、道路景觀搭親水平台[25]。
2021年3月14號,蘇州河42公里濱河空間當中個嘉定段基本完成,部分空間開始對外開放[26]。
2021年12月23號夜頭,蘇州河靜安段6.3公里長個南北沿岸景觀燈光儕亮哉[27]。
2022年1月18號,蘇州河黃浦段個綠地燈光搭岸線燈光已經有蠻多哉[28]。
2022年9月17號,蘇州河旅遊水上航線開通試運營[29]。外灘源、四行倉庫、昌化路、長風公園四個碼頭首先投入試運營。丹巴路碼頭、中山公園碼頭、西康路碼頭搭夢清園碼頭也會得勒拉2022年年內交付[30]。12月15號,「悠遊蘇州河」水上航線正式投入試運營[31]。
體育
上海賽艇公開賽從2021年開始,每年10月份會得勒拉蘇州河上舉行。當中,4.2公里項目個起點是普濟路橋,500米項目個起點是河南路橋,伊拉個終點儕是外白渡橋附近個水域[32]。
濱河優秀建築
吳淞江作爲上海頂重要個一條河流以及近代上海個見證,近邊優秀歷史建築眾多。譬方外白渡橋、四川路橋、乍浦路橋等橋梁建築,也有得俄羅斯聯邦駐滬總領事館、原英國駐滬總領事館等政治建築,還有得上海郵政總局、四行倉庫等文化歷史建築。頂有得代表性個是:
- 外白渡橋
- 俄羅斯聯邦駐上海總領事館
- 上海大廈
- 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
- 乍浦路橋
- 光陸大樓
- 上海郵政總局
- 四川路橋
- 河濱大樓
- 上海總商會舊址
- 四行倉庫
- 福新麵粉廠
- 上海造幣廠
- 聖約翰大學舊址
- 曹楊菜市場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