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圓周率(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數學里向一隻常數,定義是圓周同直徑之比或者是圓面積搭仔半徑平方之比。為著講渠是精確計算圓周、圓面積、球體積咾啥幾何量個關鍵值。近似等於3.14159。

佢個週長為π個單位
圓周率是隻無理數(弗好用分數準確表示),也是隻超越數(弗好用有理數多項式個根表示)。來拉分析學里,渠好嚴格定義為滿足sin(x)頂小個正實數x。
年表
Remove ads
別樣表示法
- 1579年Viete:
- 1650年John Wallis:
- 1671年Gregory Jame、1673年Leibniz:
- 1706年Machin:
- 18世紀歐拉:
- 1995年貝利-波爾溫-普勞夫公式:(不同於別樣表示法,隻公式好計算任意位數個小數,好甭先計算前頭個位數。)
Remove ads
求算過程
古人最初估計圓周率為 3,之所謂「周三徑一」。後來有人發現有理數 22/7 可以當做圓周率個近似值,叫做約率。中國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發現有理數 355/113 (3.1415929203539823008849557522124)更加接近,箇咾叫做密率。
日本個數學家三上義夫為仔記念伊個成就,提議將該只近似值叫做祖率。對於一般個應用里向,3.14 或約率 22/7 已經足夠,但是工程學總是利用 3.1416(5位有效數字)或 3.14159(6位有效數字)。至於密率 355/113 就是一個易於記憶(「一一三三五五」)、精確至 7 位有效數字個分數,外加張景中證明佢是分母不超過16586個辰光頂準確個分數(再精確點個是52163/16604)。
微積分搭仔無窮數列出現,數學家以此作筆算。1424年,求得小數點後十六位。1596年到1610年,荷蘭數學家魯道夫·范·柯伊倫從廿位小數算到三十五位,德國人謳圓周率「魯道夫數」。1706年,英國數學家威廉·瓊斯首先用π(<希臘語περίμετρος「周長」)表示圓周率(正式推開要等歐拉用到《解析學》裡)。1789年,得小數點後一百四十位;1873年,謝克斯以十五年個辰光,算得此小數點後七百五十三位。
電算機發明後,勒1949年,溤諾曼以七十小時辰光算得小數點後二千零三十七位。1985年,數學家以拉馬努金算式求得小數點後千萬位。1989年,求得小數點後十億位。2002年,得小數點後一萬億位。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