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唐玄宗
Remove ads

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隆基氏,自先天元年至天寶十五年立,因安史之亂而禪位。其居位最久,亦最盛之時,號曰「開元盛世」。上乃太宗重孫,睿宗第三子,故又號李三郎。母竇德妃

Quick Facts 唐玄宗, 年號 ...

垂拱元年八月,上生於東都洛陽。性英果,知音律,儀雄俊麗。初封楚王,後改封臨淄王,歷衛尉少卿潞州別駕唐隆元年六月庚子申時,隆基與太平公主共謀唐隆之變,誅韋后黨羽。先天元年,睿宗禪位於太子,隆基於太極宮嗣位。初在位時,政事甚有為。嘗撥亂,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遂創唐之盛世,史謂開元盛世。後期則怠國政,寵信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又寵楊貴妃。復失政和,用安祿山等胡人,欲以定唐室之邊。天寶年間,安祿山作亂,鏖戰八年,史稱安史之亂,玄宗西狩。天寶十五年太子亨立,尊玄宗為上皇。是為唐中衰之兆。

寶應元年崩於神龍殿,年七十八,葬金粟山,名曰泰陵。廟號玄宗,諡曰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為避康熙帝之名諱,稱之曰唐明皇,又尊號曰開元聖文神武皇帝

為政

政治

上即位,先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以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姚崇等各有所長,又皆忠於朝政。且玄宗於此時亦能虛懷諫議,是故治平興盛。玄宗用張九齡之議,定官吏遷調之法。又嘗革新科舉。開元三年,玄宗為整飭官吏,下詔曰:「官不濫昇,乃不虛授,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開元四年,詔新舉之縣令大明宮宣政殿,由帝親策,考縣令可通經國治民之道,竟有二十餘人不入第,且令就職,又四十五人被廢,「放歸學問」。同時,又下《整飭吏治詔》,每歲十月委諸按察使刺史、縣令政考,分為上、中、殿三等,以次第定為優劣,為改轉昇降之據。

軍事

開元十一年,玄宗改府兵制募兵制。又頒《練兵詔》,命西北軍鎮益兵,精加訓練。同時,以太僕卿王毛仲內外閒廄使,力主軍馬之供。又以軍糧之缺,玄宗命多屯軍田。上改兵制之,乃復營州回鶻等亦復受唐之節制。又復安北都護府,唐復得長城以北之地。至開元、天寶間,上置十大節度使,北為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北庭伊西八節度使,加劍南嶺南共為十,始定軍區。節度使受命時賜雙旌雙節,得事專殺,行則建節,府樹六纛,威儀極盛。節度使集軍、民、財政於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統二三鎮,多者達四鎮,威權之重,過於持節都督,時稱節鎮。於是外重內輕,至天寶末為安之亂。

食貨

命檢田括戶,以增官稅所得,使佔地、隱匿無以行。時豪強多占農田,謂之「籍外之田」,又以逃戶為「私屬」,故豪強多逃國稅。先天元年至開元十三年間,檢田括戶收以實效。以宇文融覆田勸農使,置十道勸農使勸農判官,分巡行檢隱地者。凡檢出之地悉沒,農得以耕之。農戶凡隱之不報者,亦錄於冊。如是歲增之客錢,則百萬之多。計政遂興。

文化

開元二年,敕減天下僧、尼之數。天下還俗者,遂至一萬二千人之多。又詔命,禁再創新寺,禁鑄像,禁寫佛經。禁官吏與僧尼之交,是以佛於玄宗時不得興。上之於文學,甚重編修。開元三年,約褚無量馬懷素等,論史館經籍之事,以內府為太宗、高宗時所遺舊書,常令人修治,有所殘缺,未加補輯,篇卷錯亂,難以檢閱,遂令褚無量、馬懷素率學者整修之。開元七年,上命馬懷素元行沖吳兢韋述等二十餘人於秘閣編校,數年乃成《群書四部錄》二百卷。又專設書院等為藏書閣,開元十年,於東宮麗則殿麗正書院,明年又創集賢書院,惟藏書、校書。開元遂爲有唐藏書最盛之時。其數達三千六十部、五萬一千八百五十二卷。長安、洛陽各有四部,分,列四庫。史謂「開元文集最備」,所藏者至七萬卷,命集賢院學士張說等四十七人分司典籍。

科技

開元五年,上聞一行僧優學,尤精星算,乃徵至京師。以備顧問,特命一行居光太殿,數視之,問以安民之道。一行遂改定《大衍曆》,又测子午之长。

外交

唐玄宗時,國力日強,高麗新羅百濟日本林邑泥婆羅驃國赤土真臘室利佛逝訶陵天竺獅子國大食波斯等國皆遣使至長安,唐亦遣使至諸國。

Remove ads

藝術

書法

上工書,尤善八分章草。所傳之書甚多,以《鶺鴒頌》、《紀泰山銘》、《石臺孝經》等最為有名。

樂曲

上好樂理,其好自奏琵琶羯鼓,善能度曲,作《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秋風高》等百餘曲。又作《色俱騰》、《乞婆娑》、《曜日光》等鼓曲名,作羯鼓奏曲數首。

詩作

  • 喜雨賦
  • 鶺鴒頌并序
  • 答賈曾令
  • 將行釋奠禮令
  • 受禪制
  • 襃魏知古進詩手製
  • 賜魏知古手製
  • 命張說等與兩省侍臣講讀制
  • 授姚元之兵部尚書同三品製
  • 封張暐制
  • 授張說中書令制
  • 大赦制
  • 賞定策功臣制
  • 遣使宣撫諸道製
  • 加封魏知古陸象先制
  • 科屠割刑人骨肉者制
  • 封張說褚無量製
  • 幸東都制
  • 封突厥可汗夫人呂氏孫氏製
  • 加宋王成器等三公制
  • 加劉幽求實封制
  • 加宋王成器開府儀同三司製
  • 授解琬朔方道後軍大總管張知運副大總管制
  • 舉堪充將帥制
  • 答張說進上黨舊宮述聖頌制
  • 斥李嶠制
  • 授盧懷慎同平章事制
  • 授陸象先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制
  • 封葉法善越國公制
  • 授崔璩張毖朝散大夫制
  • 黜陟內外官制
  • 授王晙朔方道行軍總管制
  • 封郭虔瓘郭知運制
  • 梅亭
  • 憶梅妃

宗室

祖輩

父母

  • 父:唐睿宗
  • 母:竇德妃

后妃子女

皇后

  • 王皇后
  • 武惠妃,初封婕妤,贈貞順皇后
    • 九子:夏悼王李一
    • 十五子:懷哀王李敏
    • 十八子:壽王李瑁
    • 二十一子:盛王李琦
    • 女:上仙公主
    • 女:咸宜公主,下嫁楊洄,又嫁崔嵩
    • 二十一女:太華公主,下嫁楊錡
  • 楊貴嬪,贈元獻皇后,肅宗生母
    • 三子:唐肅宗
    • 八女:齊國公主,先封興信公主,又封寧親公主,下嫁張垍,又嫁裴潁,末嫁楊敷

嬪妃

  • 董貴妃,原為良娣
  • 楊淑妃,諱真一,原為良娣,開元中出家,天寶八年薨
  • 武賢妃,原為良媛
  • 貴妃
  • 趙麗妃
    • 次子:廢太子李瑛
  • 劉華妃
    • 長子:唐奉天帝
    • 六子:靖恭太子李琬
    • 十二子:儀王李璲
  • 錢德妃
    • 四子:棣王李琰
  • 盧賢妃,原為美人
    • 二十三子:信王李瑝
  • 韋順妃,諱秀

昭儀、婕妤

  • 林昭儀
    • 女:宜春公主
  • 皇甫德儀,追封淑妃
    • 五子:鄂王李瑤
    • 次女:臨晉公主,下嫁鄭潛曜
  • 武賢儀
    • 二十九子:涼王李璿
    • 三十子:汴哀王李璥
  • 郭順儀
    • 十六子:永王李璘
  • 郭婉儀
  • 董芳儀
    • 女:廣寧公主,下嫁程昌胤,又嫁蘇克貞
  • 柳婕妤
    • 二十子:延王李玢
    • 长女:永穆公主,下嫁王繇
  • 高婕妤,本為才人,追封婕妤
    • 十三子:潁王李璬
    • 女:昌樂公主,下嫁竇鍔

才人

  • 劉才人
    • 八子:光王李琚
  • 閻才人
    • 二十四子:義王李玼
    • 女:信成公主,下嫁獨孤明
  • 陳才人
    • 二十六子:豐王李珙
  • 鄭才人
    • 二十七子:恆王李瑱
  • 常才人
    • 女:新平公主,下嫁裴玪,又嫁姜慶初
  • 張才人
    • 女:晉國公主,先封為高都公主,下嫁崔惠童
  • 趙才人
    • 二十二女:壽光公主,下嫁郭液
  • 莫才人
  • 鍾美人
    • 二十二子:濟王李環
  • 王美人
    • 二十五子:陳王李珪
  • 杜美人
    • 女:萬春公主,下嫁楊朏,又嫁楊錡
  • 張美人,諱七娘
  • 項氏,生一女
  • 郝氏,父郝洽
  • 崔氏,崔湜長女
  • 崔氏,崔湜次女
  • 鸞兒
  • 曹野那姬中亞粟特
    • 女:壽安公主,諱蟲娘,下嫁蘇發

存疑

嬪妃

梅妃,名江采萍。一曰為虛構之人,或為暗指某妃

  • 普康公主,夭折,疑為唐懿宗
  • 樂成公主,第二十三女。與壽光公主並冊封,疑為樂城公主之筆誤
  • 高陽公主,第二十女,疑為唐太宗之女,或為史官所遺漏

其他子女

三子肅宗亨

有七子早夭,生母之名諱、名位皆失。

  • 七子
  • 十子
  • 十一子
  • 十四子
  • 十七子
  • 十九子
  • 二十八子

有十四女生母不詳。

  • 女:常芬公主,下嫁張去奢
  • 女:孝昌公主
  • 四女:唐昌公主,下嫁薛銹
  • 女:靈昌公主
  • 六女:常山公主,下嫁薛譚,又嫁竇澤
  • 女:萬安公主,天寶年間出家為道
  • 女:懷思公主,號登真
  • 女:新昌公主,下嫁蕭衡
  • 女:衛國公主,先封為建平公主,下嫁豆盧建,又嫁楊說
  • 女:真陽公主,下嫁源清,又嫁蘇震
  • 女:楚國公主,先封為壽春公主,下嫁吳澄江
  • 女:永寧公主,下嫁裴齊丘
  • 女:宋國公主,先封為平昌公主,下嫁溫西華,又嫁楊徽
  • 二十三女:樂城公主,下嫁薛履謙
美辭妙篇,具錄於維基文庫︰唐玄宗
聲音動静,具錄於維基共享︰唐玄宗

唐睿宗
大唐君主
唐肅宗
Remove ads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