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

東南亞一國,處中南半島之東,都於河內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越南
Remove ads

安南者,古稱交趾,地介粵東滇南之間,東抵大海,西接埃牢高蠻,北接粵東,南控占地。其地據東南之勢,實東南半島之要衝也。氣候炎蒸,山川秀麗,物產豐饒,民風剛毅。自古百越雜處,風俗略殊,然教化漸深,漸被中原之風,禮樂文章,肇興於此。

Quick Facts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共和社會主義越南 ...

漢武帝時,遣師南征,克定南越,重歸王化。設郡縣以治之,施政教以化之,黎庶初安,風俗漸移。自此而後,,遞相經營,歲久年深,士庶習漢語,書契通華夏,服章制度,亦漸趨同。

其後風俗雜糅,言語殊音,乃創喃字以表聲韻,雖非雅正,亦足傳經傳史。唐室日衰,王命不逮,四方豪右,因勢割據。九世紀以後,安南遂跡異中原,梟雄並起,漸成國體。十世紀,偽號乃定,歷建黎、李、陳、黎、阮諸氏。雖尊中朝為宗藩,治世有盛衰之變,民生有休戚之繫。

十五世紀,師南征,克復之,設郡以治。然其地久在蠻貊,雖服於外,心實未附。文教未深,風俗不變,官府雖設,志氣難馴。數年之後,民間復動,遂又失之。十九世紀中葉,迨至國運中衰,海禁廢弛,內地多事,法夷乃乘虛而入。其來也,舟艦連舳,炮火橫施,設保護為名,行奴役之實。徵賦重,役民苦,利盡於彼邦之商賈,地陷為番邦之殖民。士子喪志,風俗日侈,而國本日損矣。

及至大戰既平,列國尚方亂局未定,而越人之志始堅。聯民志,結義旅,倡「越南獨立同盟」之名,號召八月之變,以雪前恥。所謂匹夫之憤,激於族宗之亡;志士之行,成於憂時之思也。是以一呼百應,四境同聲。遂能奮其死力,拒外侮,宣國號,以求立於萬邦之林。

一九五四年,奠邊之戰,越人克法,聲震寰宇。日內瓦會議,列強妥協,以北緯十七度劃界,割越為二。北稱民主共和,南號越南共和,分據而治,勢成水火。

然政異道殊,終難久安。兵戈一起,二十年不息。南有美國為援,北得蘇俄之助,重兵對峙,國破家毀,生靈塗炭。天下觀之,莫不為之動容。是役也,不啻一國之爭,實為兩大陣營之角力,世局亦由是而轉。

至一九七五年,北軍破西貢,南政潰散,越土歸一。翌年易國號曰「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都於河內。越地一統,而民心未服;制度定型,而風俗猶在變中。以黨領政,專制而行,越共為國之主,其政之興衰,繫於一線之間也。

近世風尚漸變,越語日行,以拉丁為文,漢喃既廢,而古典猶存;雖殊體例,而舊學未絕。通商於東盟,參列貿易之會,地大人眾,位居寰中第十六。民性剛毅,國勢漸張,誠東南之雄也。

Remove ads

國史

┃北屬

古南交地,定百越,分為象郡,由是內屬中國千年。

初,南越趙佗據之立國。武帝平南越,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建安中改交州,置刺史。漢末,中原大亂,孫吳收交、越之地,以降,迄至末,一仍故制。

改安南都護府,安南之名始焉。唐末為土豪曲承美所據,尋為漢南劉隱所並,未幾,眾推丁璉為州帥。乾德初內附,尋黎桓篡丁氏,李公蘊又篡黎氏,陳日煚又篡李氏。


┃更始

北宋以遠譯,置諸不問,皆封為交趾郡王,遂更立為國。興討之,既歸附,封安南國王。至丁部領反,建丁朝,方始立國。歷黎李而及陳朝,三敗蒙古,得保國祚。

,洪武初,遣使朝貢,仍舊封號,賜金印。權臣黎季犛弒其主而立其子。明太祖皇明祖訓曰安南為不征之國,然成祖嘗亡其國,軍其地,後民病明吏,起義不斷,終復國,後黎朝立。併占婆,威震半島,而內亂頻仍,黎相爭。永樂初,發兵進討,俘黎氏父子,郡縣其地,設府十七,州四十七,縣一百五十七。嗣反叛不常,宣德中,陳氏後陳表懇嗣王安南,因棄其地,宥而封之。尋死,黎氏遂有其地。嘉靖中,莫登庸篡之,乞降於朝,乃降為安南都統使司,以登庸為使。萬曆間,黎氏復立,莫氏竄居高平,詔以黎維譚為都統使,莫敬用為高平令,世守朝貢,毋相侵害。迨莫氏中微,黎氏復興,復又阮鄭互鬥,民不聊生。

初,西山三兄弟乘釁為逆,滅阮鄭,一全國。清末,人,破西山,復興其邦,然終為所併,國祚八十又餘載。


┃新立

二戰,日軍據越,挾其王而制其國,朝野日苦。

四五年,八月,越盟起事於河內。同月卅日,保大帝退位,奉國璽予越盟。九月二日,胡志明登三殿廣場,宣行獨立。次年,舉為總理,兼號主席為元首。拜武元甲為將,更與法戰,又使援於中共。

五一年,法蘭西遣師伐之,軍至南圻,立越南國,迎保大帝為總揆。同年,志明改共產黨為勞動黨,任書記兼主席。收田賦,抑民產,豪賈有異議輒殺之,民多南逃。

五四年,法大敗於奠邊府,兩朝講和於日內瓦,南北分治。其北者曰越南民主共和國,都河內,越共治之,亦今越南之前身,據土之北,故通稱北越。其南者猶曰越南國,都柴棍,行君主立憲,南越君保大號「越南國長」,為阮氏大南末主,吳廷琰拜相焉。明年,廷琰行偽公投,篡政自專,改制共和,是為越南共和國出為首任總統,遜帝保大遂亡法國,而其國據土之南,故通稱南越

五九年南征,散兵出山道,游擊南軍,稱民族解放陣線

六九年,北越主席志明既薨,范文同為總理,孫德勝為元首,黎筍為勞動黨書記,三人執政,其黨不行主席。、中皆以兵械相資,乃與為敵,分庭抗禮。

七二年,美勢靡於蘇,衆議沸然,遊行反戰,而其軍南越者,退還本土,時北越始擬南下之圖。

七五年四月三十日,越共陷西貢,南越前總統阮文紹出亡台灣,末主楊文明坐宮而降,國亡。同年,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至是,南北兼一,國勢大進,將以服四方,南伐高棉,北略中國。

七九年,中共敗越軍於河內。後,其國行互市之策,傚中國之政,專務民生,戢斂兵戈,惟數撓南中國海域,將以為所擅。

今,阮春福禠職,蘇林踐位,新政始臨焉。

Remove ads

政區

地分三圻,西、北、南各一。

中央直屬城庯五,曰河內城庯胡志明城庯沱㶞城庯海防城庯芹苴城庯化城庯

西北部則奠邊省萊州省山羅省和平省老街省安沛省

東北部則北江省北𣴓省高平省河楊省諒山省富壽省廣寧省太原省宣光省

紅河垌平則北寧省、河南省海陽省興安省南定省寧平省太平省永福省

北中部則清化省乂安省河靜省廣平省廣治省

南中部則廣南省廣義省平定省富安省慶和省寧順省平順省

西原得勒省得農省嘉萊省崑嵩省林同省

東南部則同狔省平陽省平福省婆地-淎艚省西寧省

九龍江垌平安江省墥塔省隆安省前江省永隆省𤅶椥省茶榮省朔庄省後江省北遼省哥毛省堅江省

引據

  • 黎崱撰《安南志畧》二十卷
  • 《安南志序》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