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家

量權揣勢,飛箝捭闔,合縱連橫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縱橫之學,亂世之權謀也。量時揣勢,飛箝捭闔合縱連橫。《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十家,曰:「從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行人,春秋時掌朝覲聘問之官也。及至戰國周室衰微,諸侯相兼,使節往來,務於權變,以三寸不爛之舌[],操弄天下大勢,遂成一家之學。世傳鬼谷子為其鼻祖,蘇秦張儀皆師從之。

大義

夫縱橫之術,何謂也?其要在於「權變」二字。蓋審天下之「勢」,相時而動;衡列國之「利」,趨利而避害。其說也,常陳利害以動其心,說成敗以怵其意,務功於當世而已。合眾弱以攻一強,所謂「合縱」也,蘇秦為之倡;事一強以攻眾弱,所謂「連橫」也,張儀為之表。二者雖異,其本皆在權變。

其術雖萬變,然其要有三,曰「勢」,曰「時」,曰「利」:

審勢

所謂勢者,審強弱之形也。昔者蘇秦之所以佩六國相印,蓋能審之強弱,以為合縱連橫之機也。張儀之所以誑楚懷王,亦見之盟不固,而商於之地可為虛餌也。二子之功,皆始於審勢。

乘時

所謂時者,乘可為之會也。范雎之獻遠交近攻,當是時,昭襄王方困於崤函,亟欲開邊,其策可謂投其所欲矣。陳軫之引卞莊刺虎,以喻齊、楚之爭,是使秦王知所待而收後利也。不失時機,故能得志。

趨利

所謂利者,趨實利而避虛名也。公孫衍之倡五國相王,其名雖尊,其實在弱魏而制齊。甘茂誓於息壤,乃以私信固君心,卒以此取宜陽。凡此種種,皆為利驅也。

Remove ads

要術

縱橫之術,散見於《鬼谷子》《戰國策》等書,其要有八:

捭闔

捭者,開也;闔者,閉也。或開以納之,或闔以拒之。因勢利導,或言利,或言害,以動人主之心。蘇代,先闔言燕雀處堂之安,後捭陳並天下之危,此之謂也。

飛箝

飛者,譽之也;箝者,制之也。先以美言飛譽,使其心悅,再以利害箝制,使其聽從。郭隗燕昭王,以「千金市骨」為喻,飛譽王之賢,而實箝天下士心,使其歸

反應

言出必有反,以觀其應。故善聽者,乃善應者。以言釣言,反復詰之,以求其實情。虞卿之說趙王,反問「割六城與秦,豈能填虎狼之欲?」,以觀王之決斷,促其聯齊,此其用也。

內楗

內者,結交於內;楗者,門戶之栓也。結交權臣,以為內應,如持門戶之栓,可隨意開闔。張儀伐楚,陰遣人賕楚之靳尚鄭袖,使其內惑懷王,終破楚齊之盟。

抵巇

巇者,罅隙也。國有間隙,君臣不合,則可乘之。范雎見秦昭王,言「太后擅權,穰侯、華陽君等專政,王權旁落」,抵其君臣之隙而入,獻「固幹削枝」之策,遂得重用。

揣摩

揣者,度量;摩者,順其意也。先揣其情,度其欲,而後順勢摩弄,以達吾之目的。陳軫見楚將昭陽伐齊,以「畫蛇添足」為喻,摩其貪功之心,懼其功高不賞,遂止楚兵。

權謀

權者,權衡利弊;謀者,設計規劃。精算天下之勢,列國之利害,以最小之代價,謀最大之利益。甘羅十二歲使趙,權衡「秦助趙攻燕」與「趙割五城予秦」之得失,不動一卒,為秦得五城。司馬錯張儀廷辯,謀伐蜀之長利,勝於攻韓之短益,亦權謀之範也。

決斷

事機既熟,則當機立斷。決斷之時,或以利誘,或以勢迫。唐雎說秦王,見其不受禮,則決以「伏屍二人,流血五步」,以勇氣決之,迫使秦王之謝罪。

Remove ads

名局

河西弈道

當是時,秦處西陲,六國在東。公孫衍、惠施等倡合縱,集六國之力以抗秦。張儀首倡連橫,說六國西向事秦。一縱一橫,如棋局之對弈,延續數十年,終以秦之連橫勝。

澠池之會

趙之上卿藺相如,隨惠文王會於澠池。秦王欲辱趙王,相如挺身而出,以「五步之內,相如之頸血濺大王」之勇,挾秦王以護國體,此非縱橫之術,然其隨機應變,以弱搏強之智,深合權變之奧義。

流變

秦統六合,列國不存,說客無所施其術,縱橫家遂入潛流。然其權變之思想,為後世所繼。初,蒯通韓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猶存戰國遺風。漢末,諸葛亮隆中對》,魯肅榻上策》,皆為鼎分之計,暗合縱橫捭闔之智。明成祖時,謀士姚廣孝燕王靖難,亦多用權謀,可謂縱橫之術,方帝制之世,其變體乃爾。

出典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