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一宫神社 (德岛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一宫神社(日语:一宮神社/いちのみやじんじゃ Ichinomiya-jinja */?)是日本德岛县德岛市一宫町西丁的神社,社格是式内大社(论社)、阿波国一宫和县社,祭神是大宜都比卖命和天石门别八仓比卖命,别当寺是大日寺[1][2]。氏子方面,根据《府县乡社明治神社志料》记载是750户[3],《神社名鉴》和《全国神社名鉴》则指是一千户[4][5]。文化财方面,神社作为“一宫神社和一宫城迹”的一部分获认定为德岛市民遗产[6],本殿以及九块栋札是重要文化财,由神社管理的一宫城则是德岛县指定文化财[7]。
Remove ads
位置与名称
神社位于一宫町西部,西丁的鲇喰川以南。根据《阿波志》记载,神社是上一宫大粟神社的别庙,称为下一宫,原本位于鬼笼野[注 1],其后迁移至一宫山上明神峰,天正年间(1573年至1592年)再迁移至北面的山麓[8]。行政区划方面,神社原属阿波国名方郡埴土乡,后为名东郡、以西郡一宫村、名东郡一宫村和上八万村[2][1]。名称方面,神社从上一宫大粟神社分灵而建立后称为下一宫,在《宽保改神社帐》称为一宫大明神,在当地则称为一之宫さん[8]。
历史
久安2年7月11日(1146年8月19日),根据《愚昧记》仁安2年(1167年)冬卷里文书的《河人成俊等问注申词记》记载有“一宫司”,因此神社在这之前已从上一宫大粟神社分灵,小笠原长宗在延元3年(1338年,建武5年或历应元年)兴建一宫城时将神社劝请至附近,并且改姓一宫氏,也有说法认为神社是式内大社天石门别八仓比卖神社。承和8年8月21日(841年9月9日),根据《续日本后纪》记载,天石门别八仓比卖神社从正八位上升至从五位下。贞观7年2月27日(865年3月28日),根据《日本三代实录》记载,神社从正五位下升至从四位下,贞观13年2月26日(871年3月20日)升从四位上,贞观16年3月14日(874年4月4日)升正四位下,元庆3年6月23日(879年7月16日)升至正四位上[8][1]。最终,天石门别八仓比卖神社在元历2年3月3日(1185年4月4日)升至正一位[9]。
一宫方面,神社的一宫机能来自于上一宫大粟神社,在南北朝时代时转移至邻近于细川氏守护所的大麻比古神社。根据收录于《史料纂集》的《山科家礼记》文明9年9月30日(1477年11月5日)条记载为“下之一宫”,文明13年正月16日(1481年2月14日)条则记载上一宫大粟神社与一宫神社虽然分为上下,但是本为同一神社,均为阿州一宫。因此,上一宫大粟神社、大麻比古神社以至八仓比卖神社也被视为阿波国一宫[1][8]。
战国时代末期,一宫城城主一宫成助与长宗我部氏联手对抗三好氏,在中富川之战后遭到长宗我部氏杀害,神社也随之衰退。天正13年(1585年),蜂须贺家政入主阿波,并且以一宫城为根据地。神社也因此受到蜂须贺氏保护,不但修复社殿,又献上神事费用、神马以及绘有蜂须贺家家纹的雪洞等等,并且定下由一宫城城主的后裔世袭一宫大宫司,还将历任一宫城城主作为若宫明神来供奉。享保15年(1730年),根据《寺社领相记账》记载,神社的祭礼神马领为米约2石。在江户时代中期,根据收录于《续征古杂抄》的《一宫大明神舆劝进帖序》记载,神社的神舆和神乐均已经中断。《宽保改神社帐》则记载,神社的神主是一宫村的笠原藤内,宫坊是大坊(大日寺)。此外,根据《四国遍路日记》记载,神社在江户时代时是四国八十八个所的第13处,本地佛是相传由行基制作的十一面观音,明治维新后转移至大日寺[8][2]。
1873年,神社获列为乡社,1907年10月5日列为神馔币帛料供进社,1942年升为县社[2][3]。1954年8月6日,由神社管理的一宫城获指定为德岛县指定文化财。1993年4月20日,神社本殿以及九块栋札获指定为重要文化财[7]。
Remove ads
境内
根据《府县乡社明治神社志料》记载,神社境内面积达888坪(约2935.54平方米)以及上地林3反7亩12步(约3709.09平方米)[3],《神社名鉴》和《全国神社名鉴》则指是4472坪(约14783.47平方米)左右。本殿占地6坪(约19.83平方米),《神社名鉴》和《全国神社名鉴》称是权现造[4][5],文化厅则指是三间社流造,正面设有千鸟破风和向唐破风造向拜[10],由蜂须贺忠英在宽永7年(1630年)建成,境内社则有若宫神社、秋叶神社、天神社、猿田彦神社和宗像神社等10座[8][4][5]。
注解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