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一宫大粟神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一宫大粟神社(日语:上一宮大粟神社/かみいちのみやおおあわじんじゃ Kamiichinomiya Oawa-jinja */?)是日本德岛县名西郡神山町神领字西上角的神社,社格是式内大社(论社)、阿波国一宫和乡社,祭神是大宜都比卖命,别当寺是神宫寺[1][2]。氏子方面,根据《府县乡社明治神社志料》和《日本社寺大观》记载是600户[2][3],《全国神社名鉴》则指是一千户,有350名崇敬者[4]。
Remove ads
位置与名称
神社位于鲇喰川以及其支流之间的大粟山。行政区划方面,神社原属阿波国名方郡埴土乡,后为名西郡神领村,大字是神领,字是西上角[5][2][1]。名称方面,神社古称一宫明神、田之口大明神、上一宫大明神和大粟上一宫大明神等等,在中世时称作大粟大明神,《阿府志》和《阿波志》称其为田口大明神和大粟神社,其中田口大明神源于阿波国司田口息继,其族人视神社为田口氏祖神而来。当地居民则称神社为“大阿波(大粟)さん”。神社在明治3年(1870年)时改名为埴生女屋神社,不过在氏子的请求下于1895年10月29日改回上一宫大粟神社。上一宫是基于在久安2年7月11日(1146年8月19日)之前分灵出去的下一宫神社而来,即后来的一宫神社[6][5][1]。
历史
神社创建时期不明,根据《府县乡社明治神社志料》记载,大宜都比卖命从伊势国丹生乡来到此地[注 1],种植大量粟,因此得名大粟山,大宜都比卖命作为大粟神,开始兴建供奉其的社殿而来[2]。元庆7年12月28日(884年1月29日),根据《日本三代实录》记载,神社以“埴生女屋神社”之名获叙从五位下的神阶。神社作为“埴生女屋神社”虽然是式外社,但是也有说法将其视为式内大社天石门别八仓比卖神社的论社。承和8年8月21日(841年9月9日),根据《续日本后纪》记载,天石门别八仓比卖神社从正八位上升至从五位下。贞观7年2月27日(865年3月28日),根据《日本三代实录》记载,神社从正五位下升至从四位下,贞观13年2月26日(871年3月20日)升从四位上,贞观16年3月14日(874年4月4日)升正四位下,元庆3年6月23日(879年7月16日)升至正四位上[6][1]。最终,天石门别八仓比卖神社在元历2年3月3日(1185年4月4日)升至正一位[8][5]。除了上一宫大粟神社外,一宫神社和八仓比卖神社也是天石门别八仓比卖神社的论社[6][1]。
一宫方面,根据劝善寺藏的《大般若经》第73卷以及第600卷的奥书记载,神社的所在地至少在嘉庆2年2月5日(1388年3月13日,元中5年)前便称为上一宫,虽然没有中世文献反映神社为一宫,但是由于其社司是阿波国衙的有力在厅官人,因此神社作为一宫得到承认。久安2年7月11日前,神社的一宫机能转移至其分灵而来的一宫神社,其后在南北朝时代,再度转移至邻近于细川氏守护所的大麻比古神社。此外,根据收录于《史料纂集》的《山科家礼记》文明13年正月16日(1481年2月14日)条记载,上一宫大粟神社与一宫神社虽然分为上下,但是本为同一神社,为阿州一宫。因此,一宫神社、大麻比古神社以至八仓比卖神社也被视为阿波国一宫[1][6]。
久安2年7月11日(1146年8月19日),根据《愚昧记》仁安2年(1167年)冬卷里文书的《河人成俊等问注申词记》记载,神社宫司河人成高之弟成俊等人由于闯入延命院庄,遭到延命院所司提出解状,指控其无惧寺家威严,危害僧侣和居民。历应4年(1341年,兴国2年),阿波国守护小笠原长宗攻入名西郡上山,取代了神社原本的神官家一宫氏(粟饭原家),并且自称大宫司以及改姓一宫。其后,长宗之子成宗兴建一宫城,并且从神社劝请一宫神社至城下町。后来,成宗将下一宫作为“城主分”交由其长子成良管治,上一宫则作为“神领分”由其次子成直负责,这也是神社所在地神领的名称由来[6][1][5]。
进入江户时代后,根据社传记载,神社获德岛藩藩主蜂须贺家政两度亲自前来参拜,并且获寄进神田,其后历任德岛藩藩主也会供奉祭料至神社。根据享保15年(1730年)的《寺社领相记账》记载,神社作为“上一宫大明神”,神领为3石,《宽保改神社帐》则称为大粟上一宫大明神,别当是神宫寺,祢宜是林若狭和古川和泉守[6]。明治3年(1870年),神社改称为埴生女屋神社明治5年列为乡社。1895年9月11日,神社总代以及村长联名向德岛县知事要求将神社名称改回上一宫大粟神社,并且在同年10月29日得到德岛县知事村上义雄批准[8]。1907年10月5日,神社列为神馔币帛料供进社[2]。
Remove ads
境内
根据《日本社寺大观》、《府县乡社明治神社志料》和《神领村志》记载,神社境内面积达5481坪(约18119.01平方米)[3][2][8],《全国神社名鉴》则指是4999坪(约16525.62平方米)。本殿占地5坪(约16.53平方米),重建于安永3年(1774年),为宽11尺(约3.33米),长16尺(约4.85米)的日本铁杉制春日造桧皮葺建筑,底部基座由神领村泷津产的石材制成,长宽均为10尺2寸(约3.09米),向拜部分是9尺4寸(约2.85米)。上币殿和下币殿均是日本柳杉制瓦顶平房建筑,分别是长宽18尺(约5.45米)以及宽24尺(约7.27米)和长12尺(约3.64米)。拜殿占地47坪(约155.37平方米),建于1877年,为宽42尺(约12.73米)和长22尺(约6.67米)的榉木制瓦顶入母屋造建筑,瓦顶由神领村中津的上野藤喜负责,其中鬼瓦和栋饰是由其从那贺郡福井村邀来的工匠制作而成[注 2],另设有唐破风向拜,内部的彩绘格天井由小泽鱼兴和小泽兴年绘制而成。钟楼则建于元禄14年(1701年)[4][8]。
神舆库是宽20尺(约6.06米),长13尺(约3.94米)的日本柳杉制瓦顶平房建筑。大鸟居高33尺(约10米),鸟居柱直径达3尺(约0.91米),由混凝土建成。随身门建于1878年,为宽15尺(约4.55米),长8尺(约2.42米)的日本扁柏制瓦顶切妻造建筑。水屋由神领村谷名的田中喜八为了大东亚战争早日结束而在1944年寄进,东仲太郎负责施工,为宽8尺(约2.42米),长6尺(约1.82米)的木造切妻造建筑,其中的手水钵由神领村川又产的梅林石制成。瑞垣在1953年由氏子寄进,建筑材料为御影石,有大柱35支以及小柱155支。境内也建有高8尺4寸(约2.55米)的石造狛犬一对、高6尺(约1.82米)的石造灯笼一对以及长约200间(约363.64米)的石阶[4][8]。
摄社有葛仓神社(腰宫)、八坂神社(须佐宫)、津津姬神社(刻宫)、倭姬神社(白桃妙见神社、斋宫)、妙见神社(星宫)、皇道神社(开宫)、皇子神社(治宫)和苇稻叶神社(若宫神社、穗宫),统称为大粟八神,祭神分别是葛仓神、须佐男神、津津姬神、倭姬命、妙见神、皇道神、倭建命和苇稻叶神。在大粟八神之上另有别宫上角八幡神社(阿閇宫)。境内摄社有粟神社、天石门别丰玉比卖神社、秋叶神社(火宫)、若宫神社、八坂神社、大山祇神社、上角若宫神社和奥宫天边野神社。大鸟居附近称为古祀场的境内末社则有朝宫神社、地神社、皇道神社(猿田彦神社)和庚申社,阿閇御祖神社则位于西上角的宫司家内[9][10]。
注解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