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三门峡市

中国河南省的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门峡市map
Remove ads

三门峡市,古称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市境东接洛阳市,南界南阳市,西与陕西省渭南市商洛市相邻,北隔黄河山西省运城市相望。地处豫西山区和黄土丘陵地带,市区位于黄河南岸,洛河涧河流经境内。全市总面积9,936平方公里,总人口203.7万人,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崤山中路47号。三门峡是陇海铁路上重要的城市,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市鸟为白天鹅和红腹锦鸡[1][2]

事实速览 三门峡市, 国家 ...
Remove ads

名称由来

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将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门,三门峡由此得名。三门峡水库建成后,将神石和鬼石作为坝基。

历史

古为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时属焦国虢国周成王时,周公召公陕原为界,分周而治。《括地志》记:“周、召分陕,不因城名,从原而界也”。春秋时期先属虢,后属战国分属等国。陕县,属三川郡西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元鼎四年(前113年)于函谷关边置弘农郡,治弘农县(今灵宝市东北),陕县属之。东汉魏晋沿袭。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陕州,治陕县(今陕州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废陕州。北魏宣武帝改陕县为北陕县东魏天平初复置陕州。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再废。北周北陕县复名陕县,明帝年间复置陕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陕州,陕县属河南郡义宁元年(617年)于陕县复置弘农郡。武德元年(618年)改弘农郡为陕州。天宝元年(742年)改陕州为陕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陕州。天祐元年(904年)改陕州为兴唐府唐哀帝时恢复陕州。

Thumb
1962年 三门峡市

北宋陕州属永兴军路金代南京路元代河南府路洪武元年(1368年)废陕县入陕州,属河南府雍正二年(1724年)改陕州为陕州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改县,陕县属豫西道,次年改为河洛道。1928年废道制。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陕县属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县属陕州专区,为专署驻地。1952年陕州专区并入洛阳专区。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析陕县会兴等七乡设立三门峡市,由省直辖[3]。1962年改由洛阳专区管辖。1969年洛阳专区改称洛阳地区。1986年1月,撤销洛阳地区,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将渑池陕县灵宝卢氏4县划归三门峡市管辖,义马市由三门峡市代管;同年5月设立湖滨区。2015年2月,撤销陕县,设立陕州区

Remove ads

地理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西部,三省交界,东连洛阳,南接南阳,西与陕西渭南接壤,北隔黄河与山西运城相望。

三门峡市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度一般在300—1500米之间,位于灵宝境内的老鸦岔海拔2413.8米,是河南省最高峰。全市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54.8%,丘陵占36%,平原占9.2%。三门峡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日照2354.3小时,平均日照率51%,历年无霜期184——218天,平均年降雨量550——800毫米。全市河流水系除黄河外,还有洛河弘农河老灌河三大河流和众多支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三门峡下游河中心有一块巨石在河道中挺立,经河水猛烈冲击,屹立几千年而不倒,叫做“砥柱山”,中国的成语中流砥柱”就由此而来。

更多信息 三门峡市气象数据(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

政治

现任领导

更多信息 机构, 中国共产党 三门峡市委员会 ...

历任领导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三门峡市下辖2个市辖区、2个,代管2个县级市

更多信息 三门峡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9] ...
Remove ads

经济

据统计,2020年三门峡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50.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实际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9亿元,较上年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687.3亿元,增速3.4%;第三产业增加值616.5亿元,增速2.7%。[13]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3.7万[1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9.3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84.3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61%,比上年末提高0.58个百分点。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034,872人[15]。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234,018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199,146人,下降8.91%,年平均增长率为-0.93%。其中,男性人口为1,029,093人,占总人口的50.57%;女性人口为1,005,779人,占总人口的49.4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32。0-14岁的人口为373,060人,占总人口的18.33%;15-59岁的人口为1,259,192人,占总人口的61.88%;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02,620人,占总人口的19.79%,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78,400人,占总人口的13.6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65,164人,占总人口的57.2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69,708人,占总人口的42.74%。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025,301人,占99.5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571人,占0.4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98,157人,下降8.91%,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989人,下降9.37%,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个百分点。

交通

Thumb
三门峡站

三门峡市交通便利,境内有陇海铁路(连云港—兰州)、浩吉铁路(浩勒报吉—吉安)、徐兰客运专线(徐州—兰州)、G30 连霍高速(连云港-霍尔果斯)、G59 呼北高速(呼和浩特—北海)、 310国道(连云港—天水)、 209国道(呼和浩特—北海)等交通干线。

铁路

国家干线

地方铁路

  • 湖大铁路(2004年前办理过通勤客运,2004年至2024年主要运送石油,现仅部分区段有旅游列车)[16][1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

注释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