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下妻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下妻城(日语:下妻城/しもつまじょう Shimotsumajō)是日本战国时代常陆国关郡下妻庄(现茨城县下妻市)曾经存在的一座平城。自多贺谷氏以此为居城后,当地民众一般称其为多贺谷城(日语:多賀谷城/たがやじょう Tagayajō)[1]。城郭几乎包围以前真壁郡下妻町的全域[2]。直至1950年代,城池的曲轮、护城河和土垒的遗迹先后被发现,然而经过1961年(昭和36年)展开的城市规划后,仅剩余现在的多贺谷城迹公园[2]。战国时代初期,多贺谷氏援助古河公方击败关东管领,从而获得公方赏赐其下妻作为领地,并且开始兴建下妻城,最初多贺谷氏臣属于结城氏,后来自立后屡次与旧主交战,并且周旋于小田氏和佐竹氏等关东大名之间,其后后北条氏势力在关东取得优势后,多贺谷氏亦一度臣属,可是上杉氏来袭时却又背叛后北条氏,及至丰臣秀吉发动小田原征伐时,多贺谷氏亦协助丰臣氏消灭旧主后北条氏。虽然下妻城在整个战国时代未曾被其他势力攻占,但是由于多贺谷氏在关原之战时属于战败的西军一员,因而被胜者德川氏没收所有领地,下妻城亦随之拆毁。进入江户时代后,水户松平家和越前松平家等亲藩大名或谱代大名均先后入主下妻藩,但是始终没有重建下妻城。
Remove ads
概要
城池建于在15世纪中期,分为东西两馆。作为本丸的东馆是二廓的简单结构[3]。随着多贺谷氏的势力逐渐增强,城池范围亦向北边不断伸延,在多贺谷氏第7代的多贺谷重经的时期(16世纪末期至17世纪初),城池的南北1.5公里均属于城域的一部分[4]。当时,下妻是常陆国西边最大的城市,城郭、城下町的规模和繁盛程度在常陆也是首屈一指的[4]。
城池遗迹成为下妻市指定遗迹后,曾经出土以温火烧制的陶器[5]。城池附近的本城、新屋敷、本宿、上宿、阵屋等等均残留城池或城下町的名称,可是随着改建成住宅用地,这些城池的残余组成部分正逐渐消失[5]。下妻市役所西边是城池遗址公园[6],在1961年(昭和36年)按照城市规划,为市民提供休憩的地方而建成[7]。公园内有一块在1890年(明治23年)12月竖立的碑,碑面以文言文刻写多贺谷氏7代共140年的历史,背面则刻上有份捐建碑的264名多贺谷氏旧臣子孙的姓名[8]。
Remove ads
城池属于平城[9],东西两边分别是沼泽和河流(小贝川和鬼怒川[10]),而南方则是湿地,因此重点防守的只有北边,按秋田县立图书馆藏有的《常陆国下妻城图》显示,城池北边总共有七重的土垒和护城河[2],不单是因为北边缺少自然屏障的保护,而且与多贺谷氏敌对的结城氏和水谷氏等的领地也处于北边,因此才造成城池在北边的防守较其他方位都要严密[11]。
城池以馆沼为界,分开东西两边,东边是本城(本丸)、中城(二之丸)、三之丸、北城、南馆(姬曲轮),西边则有西城[12]。城池周围则是小野子(多贺谷一族的居住地)和虚空藏曲轮等设施[11]。城域的面积是南北1,500米乘以东西900米[12]。城池亦有以泥土在高处堆成的土垒组成的堤坡,并且挖掘土垒四周,从大宝沼引水将其填满,主要的土垒由7座桥连成一体[12],被称为“多贺谷七构造”(多賀谷七構え)[12]。
Remove ads
饭田、石冢、片冈和渡边等有姓氏的多贺谷氏家臣在城郭外延部的本宿、上宿、今宿(新宿)和坂本等地居住[13]。本宿等等带“宿”字的地方是指宿场,不但让商人和工匠,亦容许家臣团居住,作为城郭的一部分来发挥作用[14]。除了下妻城外,结城城、山川城和海老岛城等等均采用这种模式,这样的城下町是战国时代具关东地方特色的结构[14]。
北城北边写有高城町(タカジョウマチ)等的小字,因此推断该处以前是工匠的居所[12]。在初期城下町的北方,建有牛头天王(现在的下妻神社)的门前町、大町(现下妻市下妻乙)与其东边的西町作为中心发展,在重经时代于大町南边的三道地(现下妻市下妻丁)扩展至新地[4]。
历史
按《多贺谷家谱》记载,康正元年(1455年),多贺谷氏家开始着手在下妻庄筑城,并且在6年后的宽正2年(1461年)建成[15]。在享德之乱时,氏家奉古河公方足利成氏之命以结城成朝家臣的身份随行,并且在享德3年11月27日(1454年12月16日)与弟弟高经一同将上杉宪忠杀死,成氏为了嘉许氏家,便赏赐他包括下妻庄的关三十三乡领地,从而让氏家成为大名[6][16]。因此,氏家是在获得下妻庄领地后才开始筑城[15]。为了纪念城池的建成,氏家兴建大宝八幡宫,并且将砍杀宪忠用的“青云”太刀供奉于八幡宫内[15]。有些说法指城池的建成年份是宽正3年(1462年)[17],历史书籍《图说 茨城的城郭》也是采用宽正3年的说法[3]。虽然现在的下妻和古河市均位于茨城县境内,但是下妻在古时是位于常陆国境内,古河则属于下总国,对于古河公方来说,多贺谷氏和下妻是相当重要的渠道来介入传统上长期在常陆国统治的小田氏、真壁氏、宍戸氏和大掾氏等等的武家,从而强化自身的影响力[18]。
文明10年(1478年),在氏家和高经之后成为下妻城主的基泰奉成氏之命,在文明14年(1482年)以行田宫内和常乐寺某开始,逼令下妻庄附近的领主投降,成功扩大领地[19]。永正年末(1520年左右),多贺谷氏的势力已经覆盖现在的下妻市、常总市、大部分结城郡八千代町、筑西市南部(旧真壁郡关城町东边)、筑波市西部(旧筑波郡大穗町和丰里町的一部分[19]。为了取得领民的支持,多贺谷氏通过在大宝八幡宫供奉太刀及在城内外兴建寺社等措施,强化作为领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的下妻城及其城下町的管理,并且加以扩建[20]。
Remove ads
承继基泰家督之位的光经,进一步扩大领地,与前主君结城氏的领地相比,多出接近一倍之多[21]。虽然光经与结城氏当主结城政朝是表亲关系,但是在多贺谷氏离开结城氏独立后,政朝于天文3年(1534年)派兵进攻多贺谷领,导致双方处于敌对关系[22]。其后,第2代的朝经与小田氏的小田政治结盟,屡次与结城氏和山川氏交战后,最终在天文16年5月(1547年5月)战败,在翌年的天文17年(1548年)政治死去后,多贺谷氏改为靠拢结城氏,双方和解后再次结盟[23]。这种做法,导致多贺谷氏与小田氏的关系恶化,多贺谷氏与曾经攻打小田氏的佐竹氏结谊,并且一同进攻小田领,从而攻占现今的鹿岛、长高野和前野(现筑波市内)[24]。
患上重病的朝经将家督之位让给政经,由于结城政胜顺从于北条氏康,政经也一度服从于后北条氏,并且借助后北条氏的军力向小田领进攻,后来上杉谦信进攻关东地方的时候,多贺谷氏选择靠拢上杉氏,并且在永禄4年正月(1561年1月),与佐竹、小田和宇都宫三家联手一同攻打结城晴朝[25]。结果,多贺谷氏夺得结城氏领的下妻和通往结城的重地关本(现筑西市关本),并且设置附城[26]。与此同时,多贺谷氏加强与佐竹氏的关系,与武田氏亦关系良好,在与结城和小田两家敌对之余,同时亦筹划扩大领地[27]。在政经时代,多贺谷领的范围达至历来最大,由北至现筑西市舟生、东至筑西市海老岛、南至牛久市和西至坂东市弓田[8]。
Remove ads
天正4年5月8日(1576年6月4日),政经去世,由19岁的重经继承,成为第7任家督,他其后进攻领地南边的丰田氏,虽然一度落败,但是最终以水攻拿下丰田城[28]。期间,后北条氏在天正2年(1574年)拿下关宿城,并且逼近多贺谷领,双方在谷田部城展开激烈的攻防战[29]。另一方面,重经身处以天下统一为目标的年代,因此他先后将骏马送给织田信长,在丰臣秀吉崛起后又送赠书状与其交好,为求在乱世生存不遗余力[30]。天正18年(1590年),秀吉决定进攻后北条氏,站在秀吉一方的重经与结城晴朝、水谷胜俊等旧敌一同参战,对后北条氏于武藏国的忍城展开攻击,后来在同年8月1日(1590年8月30日)以下妻6万石的知行保住领地[31]。
虽然多贺谷氏成功保住领地,但是秀吉要求由结城氏成为其与力大名的做法,导致重经不服,但是仍然决定分家,派长子多贺谷三经臣服于结城氏,自己则收养佐竹义重的四子岩城宣隆,并且仕于佐竹氏[32]。从此,多贺谷氏分为重经等以下妻城为据点的佐竹派的下妻多贺谷氏和三经等以下总太田城为据点的结城派的太田多贺谷氏,家臣亦分开两边[33]。保住大名地位的重经对秀吉的不满与日俱增,其后以患病为由拒绝参战万历朝鲜之役,导致大半领地被没收[3]。庆长5年(1600年)的关原之战爆发,作为西军的重经与佐竹义宣一同突击东军背后,最终西军战败,觉得自己有责的重经在武藏国府中(现东京都府中市)蛰居[3]。庆长6年(1601年),重经领有的下妻6万石被全部没收[34][35],后来在义宣的协助下移居出羽国[36]。
多贺谷三经服从于结城氏一事是在小田原征伐之前已经定下,由此可见佐竹派和结城派对立亦是理所当然[33]。其后,重经以患病为由拒绝参战万历朝鲜之役,作为惩罚将下妻城拆毁和上缴1,000枚金子[37]。庆长3年(1598年),重经出家并且将家督之位让给宣隆[38]。关原之战时,重经称病未有参战,及后在庆长7年(1602年)由宣隆继承的下妻多贺谷氏与佐竹氏一同迁移至出羽国久保田(现秋田县秋田市),自己则在各地旅行[39]。
由于没有领主,下妻一度成为天领,后来德川家康的十一子鹤千代(其后的德川赖房)在庆长11年9月23日(1606年10月24日)获封下妻5万石[40][41]。庆长14年12月22日(1610年1月16日),鹤千代获增封至水户藩25万石,成为水户藩首任藩主,下妻因而再次成为天领[40]。
庆长16年正月20日(1611年3月4日),多贺谷氏的旧臣与下妻的农民共9人向奉行举报一位名叫吉卫门的人[40]。根据举报所言,吉卫门将城池遗留下来的武器(弓、枪和铁炮等等)、船板、木材和叠席等等运往自己的住所,并且破坏以前重经隐居的地方、武士的和代官众的居所[10]。此时,下妻城已经处于荒废状态,盛极一时的多贺谷氏时代亦已成过去[42]。
元和元年(1615年),松平忠昌进驻下妻,其后由松平定纲接任下妻藩主,但是在元和5年(1619年)由于转封的关系,下妻再次成为天领。直至正德2年(1712年),井上正长以1万石入主下妻藩后,直至幕末为止井上氏14代均居住于藩内,位于于馆沼西边的阵屋[12][43]。
Remove ads
历代城主
- 首任:多贺谷氏家
- 第2代:多贺谷高经
- 第3代:多贺谷基泰
- 第4代:多贺谷光经
- 第5代:多贺谷朝经
- 第6代:多贺谷政经
- 第7代:多贺谷重经
- 第8代:多贺谷宣隆(⇒出羽国)
- 第9代:德川赖房(⇒水户)
现状
城池的遗址在茨城县下妻市本城町[5],位于关东铁道常总线下妻站以东一公里处的多贺谷城迹公园,并且建有纪念碑[9]。在城池残余的组成部分中,只有护城河和土垒能够辨识出来的[9]。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