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古代对各国所用译名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列表收录关于中国历代对各国各地各族曾用的译名。

东北亚

  • 倭国
  • (大)和
  • 高丽高句丽,有时称句丽。句丽(古代朝鲜人又记音为“忽”)可能是古代韩语里“城市”的意思。高丽来源于高句丽的简称,后期高句丽人如此称呼自己并改国号。高句丽这一名字起源于西汉时期对当地民族的译称,汉武帝曾设高句骊。1973年、1980年金日成建议朝韩统一后使用高丽作为国号。
  • 罗刹(国)。清初曾用译名,但尼布楚条约已弃用此名,也作罗车
  • 今译俄罗斯,系从蒙古转译。蒙古语不习惯以“R”开头,因此在前面加了“O”音,转入汉语,即是“俄罗斯”。也作斡罗斯鄂罗斯峨罗斯阿罗思斡鲁斯兀鲁斯额利西葛勒斯缚罗答尼罗斯
  • 莫斯哥未亚,来源于莫斯科公国

东南亚及南亚

唐代前东南亚与南亚地区

唐代前,当时中国王朝已对今东南亚(包括大陆东南亚海洋东南亚)与南亚地区有一定了解,并且互相往来,如孙吴曾派大臣朱应与康泰出使当地(具体时间不详,约在公元220至250年代间),二人归来后不久分别撰《扶南异物志》与《扶南传》,专门详细记载当地的风土、文化、国家、民族等情况。而最早对当地的较详细记叙则见于东汉初期,有学者班固的《汉书》(成书时间约在公元60-90年代)以及南海(约今广州市一带)人杨孚的《异物志》(成书时间不详,约在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不过,留存下来的记载仍有许多讹误,而其中记录的地名等细节究竟对应今天的何处或何物,目前学界尚有许多争议。[1]

下表列出唐代(约公元7世纪)以前中国古籍中对于东南亚与南亚国家或民族的译名、称呼,并附大约的今日位置、名称出处、命名原因。其中。部分古籍虽写作于唐朝建国后初期,但所述事迹为唐朝以前者,均归类为唐朝之前;而今日位置常有数家不同意见,仅取若干种目前学界较为多人主张的意见列出;名称出处常记录于先后各种古籍,仅取其中几条较早的古籍来源;命名原因若无则缺,若有数说则取目前学界最为人认可的若干说法。[2][3][4][5][6]

  • 都元国

古国名。今日相应位置有多种说法,较多人认同的包括,约在今苏门答腊岛北岸、婆罗洲马来半岛东部马来西亚龙运、越南南部瑞山、泰国中部碧武里、泰国东部巴真等说法,各有不少支持者,不分上下。见于东汉班固汉书》。

  • 邑卢没国

古国名。今日相应位置有多种说法,较少数说法认为约在今苏门答腊岛斯里兰卡等,较多说法认为在约今缅甸南部,一般说法认为约在今泰国中部或南部,然而具体位于泰国的何处仍有许多争议,如佛统碧武里素攀春蓬叻丕等多种说法。见于东汉人班固《汉书》。

  • 谌离国

古国名。今日相应位置有多种说法,较少数说法认为约在今印度西海岸,较多的说法包括认为约在今缅甸南部如丹那沙林勃固丹林等,约在今泰国中部或南部如万伦班武里北碧等。见于东汉人班固《汉书》。

  • 夫甘都卢国

古国名。较多说法认为约在今缅甸北部蒲甘,部分说法认为约在今泰国南部攀牙卑谬克拉地峡东岸。其中,如若约在今克拉地峡的说法为真的话,那么学者推测其可能音译自巴利语,即“蒲伽玛堕罗”,意约为“作为门户的骠人的聚居地”,为印度人对当地骠人聚居地的称呼。[7]见于东汉人班固《汉书》。

  • 金邻国,或作金陈国,又异作金隣国,又讹作金阵国

古国名,以靠近“金邻大湾”(即今泰国湾)而得名。一般认为约在今泰国中部,具体何处有约在今佛统叻丕乌通等说法,亦有认为约在今泰国东部的巴真。最早见于东汉人杨孚异物志》,孙吴人康泰《扶南传》、刘宋人竺枝《扶南记》、唐朝姚思廉梁书》等等均有记载。

  • 林阳国,或作林杨国,一般认为又作嘾杨国

佛教古国名,在金邻国以西。一般均认为约在今缅甸南部沿海地区,少数说法认为在今缅甸中部。最早见于孙吴人万震《南州异物志》与孙吴人康泰《扶南传》,东晋葛洪《神丹经》、刘宋人竺枝《扶南记》等均有记载。

  • 狼牙修国,或作狼牙须国,又异作狼牙脩国,后世(唐代至明代时)其他译名见下文

印度化古国名,音译自梵语拉丁化转写Langkasuka,推测意为“快乐的璀璨土地”。对应今日位置较确定,即在今马来半岛北部,包括今属泰国的北大年洛坤宋卡一带及今属马来西亚的吉打一带。“狼牙修”或“狼牙脩”最早见于唐朝人姚思廉梁书》与《陈书》、唐朝人李延寿南史》等,后来他书均有记载,此译名最晚至北宋中期仍有使用,见于北宋人欧阳修等《新唐书》;“狼牙须”最早见于唐朝人魏徵等《隋书》、唐朝人李延寿《北史》。

普遍均认为在南亚的地方

  • 黄支国,后世(唐代时)其他译名见下文

古国名。对应今日位置较确定,一般均认为在今印度南部甘吉布勒姆,亦有说法认为在今斯里兰卡。见于东汉班固汉书》。

  • 已程不国,后世(唐代时)其他译名见下文

古国名。据学者推测,“已”本作“巳”,音译自巴利语中的“斯里兰卡”一词发音,拉丁化转写Sihala,后因形近而讹作“已”,“程不”则是上古汉语对巴利语中的“岛屿”一词发音的音译,拉丁化转写为Dvipa。对应今日位置较确定,即在今南亚斯里兰卡,早期有少数说法称在非洲埃塞俄比亚。见于东汉人班固《汉书》。

位于今柬埔寨的强国扶南[8][9][10]

  • 扶南国,或作夫南国跋南国

古国名,存在于公元1世纪至6世纪,是当时此地区的强国,常被学者认为是东南亚第一个“国家”。[11]音译自古代高棉语,拉丁化转写为BnamVnam,即现代高棉语វ្នំ”,拉丁化转写Phnom,意思即“山”。不过,由于“扶南”这一名称并不见于当地的考古出土资料,因此该国的正式国名为何仍有争议。位于今湄公河三角洲下游洞里萨湖周围,强盛时国土包括今柬埔寨、今越南南部乃至今泰国南部。[12]最早见于孙吴人时期的《南州异物志》、《扶南传》、《扶南异物志》等,从《三国志》、《梁书》至《新唐书》等前后多部正史均有记录,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其文学作品《吴都赋》中,乃至于当时的宫廷乐曲如《章洪德》、《食举乐东西厢歌》等亦有提及。双方无论官方或民间均有许多互相的贸易往来,梁武帝还曾专门邀请扶南的高僧菩提拔陁来萧梁国都建康(今南京市弘扬佛法,后拔陁又转至北魏国都洛阳。其中西晋《吴都赋》中作“夫南”,唐朝人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作“跋南”,其余大部分文献均作“扶南”。直到两宋时期,扶南国已灭,中国人仍偶有称呼当地为“扶南”,尽管他们当时普遍也已知道扶南国已被灭这个事实。

  • 都昆国,或作屈都昆国,又作屈都干国

古国名,在扶南以南,被扶南征服,遂属扶南。一般均认为在马来半岛东部,即今属马来西亚登嘉楼龙运,早期有少数说法称在泰国洛坤。一般认为音译自马来语Dungun”,即今“龙运”地名,学者推测“屈”则为马来语“Kota”,意即“城市”。由于都昆国地理位置极佳,东通婆罗洲,南通巽他群岛,是交通枢纽,加之该地是马来半岛的主要铁矿分布地,因此首先即被扶南攻占。最早见于孙吴人康泰《扶南传》等。此外,有部分学者认为都昆国即都元国(见上文),若依据此说,则都元与都昆是指同一个地方,那么都元国便在龙运,惟此说尚有争议。

越南

  • 安南

679年下半年,唐高宗调露元年,改交州都督府安南都护府。后遂成为中原政权册封越南古代国王的封国国号,亦为越南古代政权对外正式使用过的国号。明史用名。后阮朝与清廷交涉改为今名越南

  • 占城,又名占不劳占婆,明史用名。

宾童龙

  • 宾童龙,明史用名。越南称潘胧潘郎
  • 今译柬埔寨,明史用名。
  • 又译高棉

真腊

明史用名。

  • 暹罗,明史用名。
  • 吕宋。因吕宋岛得名,吕宋一词可能义为一种杵臼。明史用名。
  • 今译菲律宾,是西班牙人为纪念时为太子的谨慎者腓力二世而命名。
甘马粦
  • 合猫里南甘马粦北甘马粦省。明史记载名称。
  • 邦阿西楠省,今台译。
  • 蜂牙丝兰省,菲律宾闽南语(咱人话)名称。
  • 冯嘉施兰,明史记载名称。
  • 今译苏禄,明史记载名称。
  • 今译三佛齐,又称干陀利,明史用名。

马来西亚

  • 满剌加。明史记载名称。
  • 麻六甲。明史记载名称。
  • 今译彭亨。明史记载名称。
  • 今译柔佛,又名乌丁礁林。明史记载名称。
  • 咬𠺕吧,明史记载名称。
  • 苏门答剌。明史记载名称。
  • 须文达那。明史记载名称。
  • 又译马鲁古群岛
  • 香料群岛
  • 美洛居,俗称米六合。均为明史记载名称。
  • 麻叶瓮。明史记载名称。
  • 又译班贾尔马辛班遮马沁
  • 文郎马神。明史记载名称。
  • 今译爪哇。明史记载名称。
  • 阇婆。明史记载名称。
  • 碟里。明史记载名称。
  • 哑齐。明史记载名称。
  • 南浡里。明史记载名称
  • 婆罗。因文莱位于婆罗洲得名,明史用名。
  • 浡泥。明史用名

南亚

  • 痕都斯坦。察合台语,实即莫卧儿,系清廷对印度的错误认知,然亦与今日印度人认可的国家指称(Hindustan)相似。
  • 港脚。英语“country”之译,意即国家,是清末对广东一带的印度人的称呼。
  • 噶哩嘎达。实即加尔各答,曾经的英属印度首府。清廷在第二次廓尔喀战役时,应战争需要对“披楞”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披楞有了另一个名字,并确认了噶哩嘎达即红毛夷,不过这个认识只被少数高层认识到,很快就又遗忘了。

琐里

  • 今译纳加帕蒂南,又译纳格伯蒂讷姆
  • 琐里。明史用名。

廓尔喀。沙阿王朝。

布鲁克巴

  • 斯里兰卡梵语古名Simhalauipa,意为“驯狮人”,因此有音译已程不汉书)、僧伽罗大唐西域记),意译师子洲执师子国狮子国
  • 斯里兰卡古阿拉伯语Sirandib,有细兰锡兰之名。
  • 由于佛陀曾在岛上说楞伽经,故又名为楞伽岛,楞伽一词即是今日斯里兰卡的的兰卡。
  • 佛教典籍称其为赤铜鍱(部)

中亚及西亚

  • 葱岭

腾吉斯鄂谟混合译名。

  • 波斯。旧称,源于希腊人对伊朗人的称呼。
  • 巴剌西。明史用名。

欧洲

·大秦

·拂菻(拜占庭帝国)

  • 红毛夷。亦曾可用来称呼荷兰,后多特指英国。
  • 披楞。同“佛郎机”一样源自波斯语farangi,即外国人,藏语将这个词转称为“pherang”或“phyigling”,并用它来指称当时征服了印度英国人清廷处理西藏事务的时候由此进而将其称为披楞,但长期并未认识到其与红毛夷是一个国家。
  • 英伦三岛。实际上是指三个“land”,地,即“英格之地”、“苏格之地”和“爱尔之地”。

英吉利。今有海峡仍称英吉利海峡

  • 红毛夷,另作红毛鬼红夷红毛番等类似叫法。中国跟欧洲国家在海上进行早期交流的时候,许多人不分,并因此使这个名称最终被用到了英国人身上,并固定为“红毛夷”。
  • 和兰
  • 佛朗机。据考源自波斯语farangi,意为外国人。明朝从欧洲购入的火器统称佛朗机炮,因多半从葡萄牙人手中中转之故。明史称殖民马六甲、巴西及菲律宾者为佛郎机,未辨明西班牙(菲律宾殖民者)、葡萄牙(马六甲、巴西、澳门殖民者)两国。
  • 佛郎机。明史称殖民马六甲、巴西、菲律宾者及澳门为佛郎机,未辨明西班牙(菲律宾殖民者)、葡萄牙(马六甲、巴西、澳门殖民者)两国。
  • 干系腊。明史记载名称。
  • 日斯巴尼亚以西巴尼亚。因此据称曾有中国官员将西班牙与日本混淆。[13]
  • 今译西班牙来自闽南话。

其他地区

非洲、美洲及大洋洲

非洲其他地区

花旗(国)英语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Flower Flag" arrives in Asia。今有花旗银行花旗参

北美其他地区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