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龙城市政大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九龙城市政大厦(英语:Kowloon City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香港九龙九龙城的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楼,于1988年落成启用,由巴马丹拿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设有街市、公共图书馆及体育馆设施,地址为衙前围道100号,两侧分别为侯王道及衙前塱道。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5年1月22日) |


Remove ads
历史
九龙城市政大厦前身为1951年建成的九龙城街市,以及与相邻的熟食市场及小贩市场,占地4,756平方米[1]。为取缔衙前围道、侯王道及衙前塱道一带的小贩,以及尽用土地资源,香港市政局及市政总署同意重建上址,兴建一座市政大楼[1]。该计划于1967年列入工务工程“丙类工程项目”,并于1971年升级至“乙类工程项目”作规划设计[2]。局方委派巴马丹拿建筑师事务所负责整个项目设计[3][4]。
1980年7月,巴马丹拿应市政局要求呈交设计草图[1]。整座市政大厦共有五层,除设有街市、熟食市场及垃圾收集站外,亦附有室内运动场、市政部门办公室及公众厕所及浴室[1]。该方案于7月15日获局方工务工程委员会通过,但委员同时要求增建楼层及太阳能热水器[5]。市政总署经研究后,认为前者的不确定因素太多,难以设计合适的地基,以及后者影响到启德机场的飞机降落,所以同年8月否决提议[6]。另外运输署于同年9月接纳时任市政局议员何杨展翘的建议,分别在南角道、贾炳达道及衙前塱道改为单线行车以改善交通[7]。
1984年3月,市政总署于1983年底重新审视方案后,向市政局提出修改九龙城市政大厦方案[8]。当中地下及1楼为街市,2楼部分为熟食中心、小型图书馆及辨公室,另外一部分及3楼则用作设有空气调节的室内体育场[8]。修改后的方案取消了公共浴室及部分熟食摊位,造价预计6,510万港元[8]。
1988年5月20日,时任市政局局长霍士杰率领全体议员参观九龙城市政大厦[9]。最终市政大厦于1988年7月8月启用,由时任市政局议员陈子钧主持揭幕仪式[10]。
Remove ads
设计
九龙城市政大厦由 巴马丹拿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外观呈长方形,由中间桥梁式建筑贯通两座相似的建筑组成[11]。整座建筑下部分以方形小柱承托,以便遮挡阳光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上部分则设有两排双层隔音玻璃圆窗,隔绝附近原启德机场的飞机噪音[11]。
大厦内部主要以磁砖铺设的电脑图案及及颜色,区分各楼层的功能[12]。当中地下湿货街市以蓝色磁砖砌成苹果、菜叶、鱼类及鸡鸭图案﹔一楼以红色磁砖砌成肉类、衣服的大型图案表示肉类及干货摊位﹔二楼则以绿色磁砖砌成书籍、篮球图案,以柔和色调表达文康及体育设施[12]。两座大楼之间的桥梁式建筑的花园,则以磁砖铺成垂柳植物装饰墙壁[12]。
设施
- 九龙城街市
- 九龙城公共图书馆
- 九龙城体育馆(设有可提供2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或8个羽毛球场的多用途主场、多用途活动室、壁球室和2个乒乓球室)
轶事
未来发展
早于2014年,九龙城的“市区更新地区咨询平台”发布最终研究报告[14],内容建议重建九龙城市政大厦及李基纪念医局所处的“政府、机构或社区”用地[15]。2022年,市区重建局公布新综合政府大楼的初步设计,打算利用贾炳达道公园的部分用地重置以上设施,大楼采用“拾级而下”的设计,并指不会高于毗邻的九龙城广场私人重建项目[16]。
交通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