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云雨增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云雨增七
Remove ads

云雨增七双鱼座TXTX Piscium19 Piscium)是在双鱼座的一颗碳星变星视星等在+4.9到+5.5之间,变化周期不规则,与地球距离大约900光年。它是肉眼可见颜色最红的恒星之一,在双筒望远镜可以看出有明显的红色色调。

事实速览 观测资料 历元 J2000.0, 特性 ...
Remove ads

光谱

云雨增七是一颗非常红的恒星,蓝色波长的星等比视星等范围的均值暗淡2.6个星等,在紫外线中暗淡了3.3个星等[4]

它的光谱类型为C7,2,表明是一颗相对低温的碳星,只有适度的C2强度[3]。因为已经观察到光谱特征变化[8],它也会被分类为C-N5 C24,表明是一颗具有更强的C2带,较温暖的恒星[9]

变异性

云雨增七的视星等在+4.9和+5.5之间变化,它被归类为慢不规则变星[2]。光度测量显示,224天的亮度有一些周期性,在450天的时间里也有一些光谱变化,这表明这颗恒星并不是完全不规则的[8]

这颗恒星显然位于对应于基本频率模式脉动的周光关系上,这对于通常以泛音脉动的低振幅半规则或不规则变星来说是不寻常的[10]。尽管这取决于观察到的波长,角直径测量值约为10 mas,并且大气层似乎是非常不对称的。恒星附近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喷射物质的“斑点”[10][8]。一些观测结果显示,角直径与视亮度同步变化[10]

性质

云雨增七是一颗热脉动渐近巨星支(TP-AGB)恒星,这意味着它交替地在其核心周围的壳中进行融合氦,在靠近其表面的壳层中融合氢。TP-AGB上的恒星通常不稳定,具有很高的质量损失和脉动。

TP-AGB恒星中氦壳的周期闪闪被称为热脉冲,并导致氢壳熄灭。这产生了强烈的对流和第第三阶段上翻(The third dredge-up,TDU),它将氦聚变产物(如)带到表面。经过几次TDU之后,大气中碳的丰度开始超过,然后恒星被称为碳星。在云雨增七中,碳/氧比计算为1.03,处于碳星尺度的低端[7]。它被认为是一颗相对较新的碳星[8]

云雨增七的质量约为2 M。对其观测到的属性的建模表明,其质量介于1 and 2 M,而演化模型表明质量介于2 and 3 M。特别是,质量低于2 M的恒星预计不会成为碳星[6]

云雨增七的温度变化范围被认为在视亮度最小时为3,080K,最大时为3,170K。同样的,它的光度在7,019和7,876 L之间变化。由于其距离的不确定性,它的许多物理性质是不确定的。依巴谷视差对应于275秒差距的距离,但其它估计给出的距离高达315秒差距[6]

掩星情况

2011年5月27日凌晨4时07分(UTC +8),月掩云雨增七,掩终现象,恒星由月球暗面出现。掩星时月球高度43度,地平方位107度,月龄廿五。[11]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