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陈元光

唐朝將領,曾任漳州刺史兼任漳浦縣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陳元光
Remove ads

陈元光(657年4月4日—711年12月18日),字廷炬,号龙湖唐朝将领,根据唐代的记载,他的官职可能是右鹰扬将军[1],被认为是“岭南首领”[2]。后世碑刻和族谱则记载:他官至漳州刺史兼任漳浦县令淮南道光州固始县(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一带)[3];父亲陈政,母亲吐万氏。墓呈圆丘形,墓前碑文为:“唐开漳陈将军墓”。

事实速览 开漳圣王(陈元光), 时代 ...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事实速览 繁体字, 简化字 ...

漳州潮汕畲族史上的关键人物。福建漳州人与台湾新加坡的汉族闽南漳州移民后代,均尊称其为“开漳圣王”,为漳州府住民,包含漳州福佬人和漳州客家人的精神信仰,其信仰圈亦扩及到广东潮汕地区

除《朝野佥载》所记“元光晏客”骇闻的流言之外[2],至今未发现关于陈元光活动的同时代历史记录,苏永前认为,陈元光“开漳”传说是民间叙事中的集体想像[4]。黄向春认为,陈元光的事迹,是“华夏边缘”的人群为了塑造汉人正统性而构造的[5]英雄祖先故事[6]。更多的作者把后世地方志、碑刻和众多的族谱中关于陈元光传说,当作真实的历史事件,对陈元光的研究,集中在籍贯的考证。[7][8]

Remove ads

生平

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没有关于陈元光的记载。最早关于陈元光的记述始于宋,是历史传说书面化现象,之后的历修方志明显有虚构故事的迹象[5]

早年

陈元光是唐副诸卫上将陈政的儿子[9],住在漳江出海口处。唐仪凤年间,广州崖山发生民变潮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的民众纷纷响应。时为平民的陈元光在乡里募兵,平定潮州的叛乱。朝廷析潮州东部之地,设置漳州,任命陈政为左郎将,守卫此地[3]

Thumb
陈政、陈元光父子雕像

开漳

当时陈元光所处的漳州属“地极七闽,境连百粤”,是土著与汉族混居的区域。陈元光认为仅凭武力镇压是“兵革徒威于外,礼让乃格其心”,而且“诛之不可胜诛,徙之则难以尽徙”,“功愈劳而效愈寡”。于是呈请皇帝在泉州潮州之间设郡县,以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唐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奏请在泉州与潮州之间设立漳州[10]。垂拱四年(688年)六月,朝廷下诏,准奏在原绥安地段创建漳州,辖漳浦、怀恩二县,漳浦附州为县,任命陈元光为漳州刺史兼任漳浦县令[10]

平闽

此后,陈元光平定闽粤三十六寨,建堡屯兵。使北至泉州,南至潮州,西至赣州。后来引进中原地区的耕作技术,种植水稻甘蔗香蕉荔枝龙眼花卉等经济作物。

景云二年十一月初五日(711年12月18日),苗自成雷万兴之子又于潮州聚众反抗朝廷,敌众潜达岳山。陈元光闻讯率轻骑抵御,因援兵晚到,被敌将蓝奉高用刀刺伤,后于撤退途中死亡。其子陈珦守制三年。先天元年(712年),继任漳州刺史。

历史记载

陈元光没被《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唐代仅有《朝野佥载》记载“陈元光晏客”流言和《元和姓纂》收录右鹰扬将军陈元光的名姓;此两条记载是否与开闽圣王有关仍需要深入考证。陈元光的事迹的记载最早始于宋代,详情初载于明代中叶黄仲昭所纂《八闽通志》,之后的历修方志也多有记载:

唐·张𬸦《朝野佥载》

“周岭南首领陈元光设客,令一袍裤行酒。光怒令曳出, 遂杀之。须臾烂煮,以食诸客。后呈其二手,客惧,攫喉而吐。”[2]

唐·林宝《元和姓纂》

“司农卿陈思问、左豹韬将军陈集原、右鹰扬将军陈元光、河中少尹兼御史中丞陈雄:河东人。”

北宋·吴与《漳州图经序》

“唐垂拱二年十二月九日,左玉钤卫翊府左郎将陈元光平潮州寇,奏置州、县。”

南宋·王象之《舆地碑记》

“朱翌 《威惠庙记》云:陈元光,河东人,家于漳之溪口。唐仪凤中,广之崖山盗起,潮、泉皆应。王以布衣乞兵,遂平潮州。以泉之云霄为漳州,命王为左郎将守之。复以战殁,漳人哭之痛,立祠于径山。”

南宋·吕铸 《题威惠庙》

云:“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祠将军。”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
Remove ads

历史文化研究

厦门大学民间历史研究中心黄向春认为,东南区域社会文化史是由汉人“南迁”与土著“汉化”这两条线索所构成的,流布东南的英雄祖先陈元光开闽故事,创造了身处“华夏边缘”的人群与汉人正统性的连接[5]

黄向春指出,新、旧《唐书》并无陈元光之记载;最早关于陈元光的记述虽始于宋,但其时已有人质疑;陈元光传说流行地区出身的宋代知名学者刘克庄,所著《漳州谕畲》一文,详细记述平定漳州“畬民”寇乱的过程,在对“卓侯”等人平畲功绩作比照历史的评价时,也未提及陈元光[5]。陈元光事迹的详情初载于明代中叶黄仲昭所纂《八闽通志》,之后的历修方志也多有记载,而且时间越晚,记载就越详细,明显有虚构故事重构祖先的历史记忆的迹象[5]

黄向春研究了唐宋以后,东南地区的“蛮僚”、“畲民”、“土人陷畲者”逐步被官府征剿、招抚成为“版籍民”,豪酋社会演变为家族社会的过程。黄向春认为,人们为了契合身份转变并与整个地方社会的转变相适应,通过重构祖先的“历史”,来合理化其社会“现实”,并以之为基础展开一系列新的文化实践(如祖先祭祀、神明崇拜等)。以“南来-征蛮”的“陈元光英雄祖先”为叙事核心的族源传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创造出来并广为流传的[5]

苏永前认为,陈元光“开漳”传说是民间叙事中的集体想像。苏永前借助于文化人类学视角,将陈元光“开漳”传说作为一种“文化文本”进行重新观照。他认为,作为叙事主体的闽南地区中原移民,在“开漳”传说中充分显现了集体想像的两极:对自我的圣化、神化与对他者的非人化与妖魔化;其本质,则是话语权力在民间叙事中的彰显。从政治地理看,陈元光“开漳”传说在闽南地区的产生与传播,则是族群认同的主观结果。[4]

Remove ads

后代景仰

陈元光开发漳、潮地区的业绩,受到历代朝廷的褒崇。唐朝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玄宗赐赠陈元光为豹韬卫镇军大将军临漳侯,谥忠毅文惠。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州治由绥安溪迁李澳川(今漳浦县城)。朝廷为表彰陈元光功劳,唐玄宗下诏敕建“忠烈祠”于漳浦城郊西宸岭上(即今威惠庙旧址),诏立“盛德世祀之坊”以旌表,明正祀典,派地方官员,春秋二祭。规定几地方官员行至庙前马头桥牌坊止步,文官下轿,武官下鞍,步而恭祭之。唐贞元三年(公元786年),州治迁龙溪(今漳州市),德宗皇帝加封“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11]。陈元光的事迹主要发生在武则天掌权的时期,但是《旧唐书》与《新唐书》并未为他立传[10]。宋代漳浦县令(当时云霄属漳浦县)吕璹的《谒威惠庙》诗有云:“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名句为证。

唐贞元三年(公元786年),州治迁龙溪(今漳州市),德宗皇帝加封“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宋神宗追封“忠应侯”。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2年),宋徽宗追封“开漳主圣王”,赐庙额“威惠庙”。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宋徽宗又赐封“忠泽公”。南宋高宗加封“英烈忠泽显佑康庇公”等。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相国蔡新入京祝寿,返乡时带回御赐皇灯一对,书“开漳圣王、高封祀典”。蔡氏后裔每年元霄节前提新灯至庙中悬挂,此俗传沿至今。

明朝又改封他为昭烈侯。漳州地区人民把他尊为“开漳圣王”,崇祀他的庙宇遍及闽台,仅漳浦境内“圣王庙”就有近百座,台湾崇祀他的庙宇也有300多座。台湾以开漳圣王为主神的庙宇有86座,历代香火甚旺。近年来,漳州市政府为纪念陈元光,将市区的主要街道命名为元光北路、元光南路。

Remove ads

墓葬

景云二年(711年),陈元光战死并葬于绥安溪大峙原(今漳浦盘陀大崎湾)。贞元二年(786年),移葬于石鼓山(今漳州市芗城区[12]。墓呈圆丘形,墓前碑文曰:“唐开漳陈将军墓”,目前有石羊、石狮、华表各一对[10]

配嗣

依1986年的《台湾庙宇榜》,陈元光有四位副祀神“四辅将军”,分别是辅信将军李伯瑶、辅顺将军马仁、辅信将军沈毅、辅义将军倪圣分。仇德哉《台湾之寺庙与神明》有“五辅将军”之说,多增加辅仁将军。

开漳圣王庙

中国

河南省

  • 潢川县广济王祠
  • 潢川县威惠庙

福建省

台湾

基隆市

台北市

  • 内湖区碧山岩开漳圣王庙
  • 内湖区公馆庄武身开漳圣王庙
  • 士林区芝山岩惠济宫
  • 士林区菁𬒈开漳圣王宫
  • 士林区平等合诚宫
  • 士林区外双溪溪和宫
  • 北投区石牌汾阳宫

新北市

  • 中和区中和大庙广济宫
  • 树林区山佳旨云宫
  • 新店区安坑j外五张太平宫
  • 新店区安坑三城日兴宫
  • 金山区金包里广安宫
  • 万里区野柳保安宫
  • 万里区昭灵宫
  • 万里区龟吼保民宫
  • 万里区中幅忠福宫
  • 万里区崁脚崑阳宫
  • 板桥区圣安宫
  • 双溪区威惠庙

宜兰县

  • 头城威惠庙
  • 宜兰市松仔脚灵惠庙
  • 宜兰市崁仔脚三清宫
  • 宜兰市五结仔灵镇庙
  • 宜兰市一结仔昭安宫
  • 礁溪漳福庙
  • 礁溪龙潭永兴庙
  • 壮围永惠庙
  • 壮围永镇庙
  • 壮围新社镇安庙
  • 壮围东港镇安宫
  • 冬山圣福庙

桃园市

  • 桃园区桃园景福宫
  • 八德区圣王宫
  • 芦竹区外社圣王庙
  • 大园区福隆宫
  • 大园区五福宫
  • 观音区树林复兴宫
  • 观音区理教石桥复兴宫
  • 平镇区东势建安宫
  • 大溪区埔顶仁和宫
  • 大溪区大溪福仁宫
  • 大溪区番子寮瑞源宫
  • 大溪区百吉复兴宫
  • 大溪区水流东东兴宫
  • 复兴区复兴福兴宫
  • 复兴区罗浮圣兴宫

新竹县

  • 关西镇昆仑七星殿
  • 芎林乡芎林百寿宫

台中市

  • 北屯区四张犁开漳圣王庙
  • 西屯区惠来庙
  • 西屯区启兴宫
  • 龙井区景圣宫开漳圣王庙
  • 乌日区建兴宫

南投县

  • 草屯镇陈府将军庙
  • 名间乡大贤宫
  • 竹山镇竹山武德宫

彰化县

云林县

  • 麦寮乡杨厝永安宫
  • 古坑乡古坑慈灵宫
  • 斗六市斗六福兴宫
  • 北港镇北港昭烈宫

嘉义县

嘉义市

台南市

高雄市

  • 凤邑开漳圣王庙
  • 大寮区中庄慈圣宫
  • 燕巢区面前埔兴龙宫
  • 茄萣区镇福殿
  • 杉林区威圣庙

屏东县

  • 九如乡圣王庙
  • 竹田乡建安宫

台东县

花莲县

  • 花莲市开灵宫
  • 花莲新城镇安宫
  • 花莲市武天宫

新加坡

  • 保赤宫(陈氏宗祠),始建于1878年

泰国

马来西亚


柔佛州哥打丁宜小哥打 陈圣大王公庙[14]

影视形象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