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雄炼油厂
位於台灣高雄後勁,已停止生產的煉油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雄炼油厂,简称高厂,是一间位于高雄市楠梓区半屏山麓、已停止生产的石油炼制厂,面积广达262公顷,曾有逾3,000名员工[1],乙烯年产量达40万公吨[2],为台湾中油公司过去最主要的石油炼制厂之一,主要供应仁大工业区及下游工厂的需要,另有面积约209公顷的观音山油库、乌材林油库等输储部门。[3]

其前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的大日本帝国海军第六燃料厂高雄厂区,1947年2月完成修复并再次投入生产,为高雄炼油总厂编制的所在地,管辖高雄厂、大林炼油厂、林园石化厂、嘉义溶剂厂等;后因扩建计划引发长达28年的反五轻运动,最终于2015年11月1日停工。[4]
历史

台湾日治时期1941年,日本帝国海军在台湾建立日本海军第六燃料厂,第六燃料厂分有三个厂区,分别位于新竹、新高(台中)、高雄。高雄厂设于高雄州后劲,厂区占地约有5300x2500英尺,自1942年开始兴建,1944年4月1日正式运作;高雄厂主要生产包含航空汽油、重油、飞机用润滑油等,除了原油炼制设备,也包括油库等设施,原始设计第一阶段将完成两座原油蒸馏工厂,第一工厂日炼一万桶、第二工厂日炼一万五千桶,但美军战争期间估计全厂产量约每日三千到五千桶。[5]
高雄厂在1944年完成两座原油蒸馏工厂建厂工程,但是台湾空战毁坏了部分设备,原本寄望从婆罗洲北运的原油油轮则遭到同盟国潜舰击沉,因此高雄厂在1944年开工后多度停工,日军并动员民间人力开凿挖空半屏山,计划将重要的炼油设备藏匿其中。日本战败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各项产业,第六燃料厂最初由中华民国海军接收,相关器材在1946年6月1日移交给行政院资源委员会,资委会则将所有石油、天然气相关接收日产合组为中国石油公司,拨款修复设备。[6]六燃厂也在此时更名为高雄炼油厂;高雄炼油厂第二蒸馏工厂在1947年2月修复、第一蒸馏工厂在1948年修复,并开始运入原油加工生产。
在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高雄炼油厂持续扩建,并增设媒组工厂、加氢脱硫工厂、触媒裂解工厂、轻油裂解工厂等石化工业设施;由于在地居民长期抗议炼油厂所造成的公害问题,兴起长达数十年的后劲反五轻运动,因此于2015年10月31日,炼油厂正式熄炉停工。[7]
Remove ads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时,厂方要求军方派兵保卫厂内7万余吨石油库存未果,3月4日便由台籍员工组织“高雄炼油厂台湾人守备队”,次日更名为“炼油厂义勇队”,执行警备任务;外省籍员工则集中于宿舍区。3月7日高雄要塞司令部结束军事行动,厂方代表与军方谈判后,让员工交还军械并恢复工作。不过3月10日,军方以厂方“拥有枪械危及安全”为由攻入厂内,过程中枪杀电焊工王天炳、工人林漏尾、警卫杨得龙等三人;而后又逮捕义勇队干部李福生、周石、杨凯雄、简奢兑、黄思懋、刘条川等六人。周、杨、简三人遭司令部拘禁10日,陆续移送山下看守所、高雄监狱、台南监狱,最终皆遭判刑而离职炼油厂。至于刘、黄、李三人则于当日即由厂方保释[8]。
1983年5月,一户民宅点蚊香时引燃逸散的油气而导致爆炸。[9][10]
1988年8月15日,一名工程师在宿舍点烟引发气爆,并导致全身灼伤。[10]
1996年8月9日,第五轻油裂解工厂重燃料油过滤网破裂,造成附近约3公里范围降下油雨,并波及厂外宿舍区及民宅[11]。
2003年时被列为控制场址。[13]
2004年6月25日,油厂内的Q102油槽外溢,再度引发抗争。[14]
2007年7月29日,第六蒸馏工厂因原油喷出导致火警。[15]同年10月26日,第六蒸馏工厂再度因漏油发生火警。[16]
2008年1月5日,厂区高压分离槽管线爆裂引发火警,并造成两名员工受伤与附近民宅玻璃震破。[15]
2012年4月6日凌晨,五轻丁二烯工场发生爆炸[15],火势在2小时内被控制[17],高雄市政府环境保护局依照空气污染防制法开出100万元的罚款[18]。
2013年2月19日,五轻发生跳机停炉事故,紧急将管线内原料引至燃烧塔,因而冒出熊熊火舌,高雄市环保局开罚100万元[19]。
2013年5月27日,第二低硫燃油工场发生爆炸,并造成附近民宅玻璃破损,高雄市环保局开罚100万元[20]。
2013年7月30日,第二低硫燃油工场进行调整作业时,发生硫化氢外泄事件,造成包含场长在内的4人中毒送医[21]。
Remove ads
高厂合计约253公顷之业务区(76.3公顷)及工场区(176.7公顷)用地,目前正进行城市规划变更和土壤、地下水整治作业等,未来将朝整体规划。业务区方面将规划三区,设立研发专区、住商社区以及文化资产区等,工场区则预计2033年完成整治。研发专区部分,中油成立于厂区内绿能科技研究所,另规划设置“材料国际学院”及“循环技术暨材料创新研发专区”等;前者将结合跨领域、跨系统顶尖研发机构,为石化及金属工业培养循环技术及材料科学之高阶人才;后者则结合产官学研发,带动产业朝向循环技术及材料高值化发展[23]。
2020年8月21日,中油公司举办城市规划变更前座谈会,说明高雄市主要计划特种工业区(原中油公司高雄炼油厂)变更为住宅区、商业区、保存区、特定产业专用区、乙种工业区、公园、广场、停车场、加油站及道路用地等规划。[24][25]
2021年9月,高雄市政府经济发展局将高雄炼油厂旧址启动《楠梓产业园区设置计划》。[26]
2021年11月,台积电正式决议确定在高雄设立晶圆厂,规划设于楠梓产业园区,预计2022年动工,2024年开始量产。[27]
2022年8月7日,楠梓产业园区举办动土、同时启动部分建物的文化资产保存计划。[28]
Remove ads
高雄市政府在2019年进行中油高雄炼油厂登录历史建筑的审议案,其中“二轻地面燃烧塔”因为是中油第一座自主研发创建的地面燃烧塔,有见证石化工业技术变迁之意义,决议登录为历史建筑[29]。
另外,行政区、修造工厂区及材料仓库区等16处建物,也决议登录为历史建筑,其中的中山堂是由建筑师王大闳所设计,是中油人共同的记忆空间;而原为日本第六海军燃料厂的总办公厅舍,则将另案启动指定古迹审议程序[30]。
主要厂房
主要产品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