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海军

中華民國國軍海上武裝軍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海軍
Remove ads

中华民国海军,为中华民国国军海上武装部队,隶属国防部海军司令部,辖下有海军舰队指挥部海军陆战队指挥部海军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指挥部海军保修指挥部海军军官学校等单位,总兵力约4.1万,包含海军陆战队兵力1万。主要武器装备是以主作战舰辅助舰艇潜舰海军陆战队海军航空队等核心战力为主,以建立现代化海军,并且以“高效质精、快速部署、远距打击”之海军战力作为目标,包括反封锁能力、保存战力等等。中华民国海军在积极推进国舰国造程序,强调国防自主以适应需求,产生了磐石油弹补给舰玉山级船坞运输舰以及海鲲级潜舰等一系列现代舰艇。

事实速览 中华民国海军, 存在时期 ...

国防报告书》指出中华民国海军的任务是:“平时台湾海峡侦巡,确保海域安全,主动协助地方灾害防救;战时联合友军遂行反制与阻敌对我之海上封锁或武力进犯,并击灭进犯敌军,以维护台海对外航运畅通,确保国家安全。”

海军舰艇兵的新兵训练中心位于高雄市左营区海军左营基地海军陆战队新兵训练中心位于屏东县内埔乡龙泉营区

Remove ads

历史

大陆时期

中国国土内有长江黄河等利于航运之河流,且有京杭大运河等人工运输线维持国家运作,为了保护这些设施,故熟于水面作战的水师成立相当久远,其中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船舰如补给舰、运兵舰、补水船等,并有专师各种江湖或近海、远海作战的战舰。

然而,这些水师仍然是以木造帆船为主;真正具规模,且以蒸汽动力、钢铁造船的近代化海军则自清朝19世纪中叶后甫建设。

南北洋舰队时期

近代海军最初建设的契机是在英法联军之役后、太平天国之乱时,清朝得知太平军可能向国外采购新式炮船,所以清廷紧急自英国购买战舰,成立阿思本舰队,但因人谋不臧而计划失败;自强运动执行时,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筹备在国内建立新式海军,物质面来说,成立可造新式舰艇与后膛火炮之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来建造新武器;人才面则是沈葆桢成立海军学校船政学堂来培育海军人才,日后清廷最精锐的海军武力-北洋舰队指挥高级将领大多为该校毕业生。然而福州船政局的自建成果在中法战争马江海战遭摧残殆尽,因此自强运动后期新式海军筹建转向和国外购舰为主。

Thumb
定远舰、镇远舰同为北洋舰队的主力,也是当时亚洲吨位最大的战舰

由于清廷经费有限,清廷的新式海军虽确定分成三支舰队(北洋舰队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舰队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广东水师则负责福建南海),主要建军重点便以有巩固京畿需要的北洋建军优先。在北洋建军全盛期,曾一度声称为世界海军前十强;但清廷在1890年后未能持续更新海军军舰及装备,海军人才在思想与素养也未足,导致在甲午战争时的惨败。在19世纪末到清朝下台前,清政府仍努力重振军备;除继续向国外采购新舰补充战力,也将剩余军舰改编为巡洋舰队及长江舰队。但是在辛亥革命爆发之际海军军官多支持革命政府,没有意愿保卫清廷,最后清朝建立的海军包括器物及教育人才大部分都顺利转移给了中华民国,不少由清廷开办的海军学校训练出的海军军官均继续向易帜后的政府效命。

北洋政府时期

1912年北洋政府中华民国海军部,统辖的舰队有:海军第一舰队、海军第二舰队、海军练习舰队。1926年北洋政府中华民国海军部统辖的舰队有:海军第一舰队、海军练习舰队、渤海舰队(在山东沿海)、东北海防舰队(在辽东半岛沿海)

中华民国建立后,海军舰艇由海军部指挥;虽然海军部多度提出扩军计划,然而受限于经费不足,加上后续国家爆发延绵日久的军阀内战,中华民国海军发展进入停滞期;同时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政府以护法运动为号召多度策反北京政府的海军改帜,更加剧海军内部的分裂状态。停滞期间因中华民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胜利国,使得当时海军获得第一批战利舰,但因中国陷入南北内战,1918年后世界各国决定对中国实施军武禁运,海军建军进入死寂状态。直到国民革命军北伐完成,1928年解除禁运,十年建设期间海军才有较大规模的建舰计划。

1927年中华民国海军部撤销,改立海军署后,北洋政府统辖的舰队有:海军第一舰队(原东北海防舰队)、海军第二舰队(原渤海舰队,同年中华民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沈鸿烈合并将两个舰队与江防舰队合组为东北海军联合舰队。

Thumb
孙中山在永丰号(中山舰)上与船员的合影

于此同时,南方广州国民政府曾先后有以下舰队存在:北伐舰队(1911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海军舰队)、广东舰队(成立于清朝末年。后1917年护法舰队来投)、西征舰队(1927年国民革命军西征唐生智时组建)。1927年至1928年北伐军海军下辖舰队有:北伐军海军第一舰队、北伐军海军练习舰队、北伐军海军鱼雷游击队

南京政府至抗战前
Thumb
中华民国初期海军军官。后排左第二人为许凤藻
Thumb
1930年访问华盛顿的中华民国海军代表团。
Thumb
抗战时期海军宣传画。

早在中华民国建立时,为了持续发展海军,而成立中华民国海军署。1928年北伐胜利后,1928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国民政府行政院军政部之下设立海军署,任命陈绍宽中将为署长。该署下置总务处和军衔、军务、舰械、教育、海政五司。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将海军署扩建为国民政府海军部,下设总务厅及军衡军务舰政军械海政军学等六司,并开始培养海军,但国民政府军政部辖下也有舰队。[1]初期舰队约44艘,排水量3万余顿;至抗战前夕,舰队增至58艘,5万余吨。

1928年中华民国中央海军下辖:[2]中央海军第一舰队、中央海军第二舰队、中央海军练习舰队、中央海军鱼雷游击队、中央海军巡防队、中央海军测量队;同年东北易帜后,东北海军编为[3]东北第一海防舰队、、东北第二海防舰队、吉黑江防舰队

1930年国民政府海军舰队再调整为:海军第一舰队(隶属国民政府海军部)、海军第二舰队(隶属国民政府海军部)、海军练习舰队、海军巡防舰队、海军第三舰队(原东北海军,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军政部)、粤海舰队(原广东舰队,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军政部)。1937年八年抗战爆发前海军舰队再调整为:[4]海军第一舰队、海军第二舰队、海军练习舰队、海军巡防舰队、海军测量队、海军第三舰队(原东北海军)、海军广东江防舰队(原广东舰队)、电雷学校快艇大队(隶属电雷学校

对日抗战至国共内战时期

对日抗战期间的1937年江阴海战让中华民国海军失去全部主力舰只,1939年中央政府为了节省经费而将海军部降为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部,而后海军在日本海军舰队攻势下自沉长江,海岸线的丧失使得海军仅剩少量炮舰在内河与内湖布雷,阻挠日军利用河道将船舰、军队及补给深入中国内部。1945年9月1日,军政部之下设立海军处,军政部部长陈诚上将兼任处长,而掌实权的副处长为周宪章少将,审批“海总”的全部公文,办理海军有关事宜。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海军接收日本降舰数十艘,美国也赠与登陆舰20余艘、护卫舰数艘,使得海军得以重建。1945年12月,撤销海军总司令部,同时将军政部海军处扩大为海军署,由军政部部长陈诚兼任署长。1946年7月1日海军署撤销,改编为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部,隶属中华民国国防部陈诚参谋总长名义挂名海军总司令。编组为海防舰队(驻青岛)、江防舰队(驻江阴)、运输舰队(驻上海)及8个炮艇队。

1946年10月16日,国民政府正式发表中国驻英国军事代表团团长桂永清中将为海军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职。第二次国共内战于1949年接近尾声时,部分海军撤出长江,另有部分闽系海军官兵因与中央政府长期不和,或因局势因数,脱离中华民国海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949年5月,海军总司令部撤退到台湾[5]:184,6月起,行政院命令海军开始执行关闭政策封锁中国领海。1950年中华民国政府撤往台北后,海军舰队在多次海战失利下也分别由舟山群岛海南岛撤退,以集中主力防卫台湾

1948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所辖舰队及各辖舰单位如下(各军区除外):[6]海军海防第一舰队、海军海防第二舰队、海军海防第三舰队(1949年成立,1950年撤销)、海军登陆舰队、海军江防舰队、海军训练舰队、海军巡防艇队、海军海道测量局、海军造船厂

Remove ads

台湾时期

Thumb
中华民国海军山字级巡防舰PF-35福山号,摄于1960年
Thumb
前任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校阅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
Thumb
基隆港海军码头
Thumb
海军水兵、士官、军官各式制帽
Thumb
海军仪队冬季制服
Thumb
中华民国海军目前唯一的除役军舰博物馆-德阳号驱逐舰(DDG-925)

1950年2月,中华民国政府关闭政策下的封锁海域扩大至中国大陆的全部沿海地带,封锁台湾海峡长达三十年。1952年,中华民国海军进行改编,成立驱逐、巡防、扫雷、登陆、后勤等舰队。由于台湾四面环海,海军日益重要;所以陆续自美国接收退役军舰,扩充舰队,并更新武器系统。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破中华民国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台湾海峡复航。1990年代,中华民国海军因应舰艇老化,引进成功级巡防舰康定级巡防舰等二代兵力。2002年3月海军总司令部改称国防部海军总司令部,2006年2月16日再依《国防部组织法》规定而改称国防部海军司令部。2010年代,海军提出国舰国造12项造舰计划等三代舰项目,包含潜舰、军舰。

组织架构

Thumb
现任海军司令唐华二级上将

编制

  • 内部单位(2室、7处)
  • 所属机关
    • 海军舰队指挥部(指挥官中将一位、副指挥官少将一位、参谋长少将一位、副参谋长上校三位(作战、后勤、航空)、政战主任少将一位、政战副主任上校一位)
    • 海军陆战队指挥部(指挥官中将一位、副指挥官少将一位、参谋长少将一位、副参谋长上校二位、政战主任少将一位、政战副主任上校一位)
    • 海军保修指挥部(指挥官少将一位、副指挥官上校一位)
      • 海军基隆后勤支援指挥部指挥官上校一位
      • 海军苏澳后勤支援指挥部指挥官上校一位
      • 海军左营后勤支援指挥部指挥官少将一位
      • 海军马公后勤支援指挥部指挥官上校一位
      • 海军战斗系统工厂厂长少将一位 副厂长上校一位
      • 海军补给总库总库长上校一位
    • 海军通信系统指挥部(指挥官上校一位、副指挥官中校一位)
      • 海军左营通信队
      • 海军台北通信队
      • 海军苏澳通信队
      • 海军马公通信队
    • 海军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指挥部(指挥官中将一位、副指挥官少将一位、参谋长上校一位、副参谋长上校二位(海军一位及陆战队一位)、政战主任上校一位、政战副主任上校一位)
    • 海军勤务大队
    • 海军大气海洋局(局长上校一位、副局长中校一位、政战主任中校一位)
    • 海军军官学校(校长少将一位、教育长上校一位、政战主任上校一位)
  • 任务编组
    • 海军造船发展中心(主任少将一位、副主任上校一位)
    • 南部地区人才招募中心主任上校一位
Remove ads

指挥

舰队

Remove ads

兵力

  • 总兵力:41,000 人
  • 海军舰队指挥部:31,000 人
  • 海军陆战队指挥部:10,000 人

新兵训练中心

教育训练机构

海军兵科

  • 战斗军官官科:海军不分科、海军陆战队
  • 战斗支援军官官科:补给工程测量通信政战军法军医行政财务航空
  • 士官长兵科:补给工程测量电信雷达政战军法军医行政财务航空海军陆战队
  • 海军舰艇士官、士兵兵科:
    • 兵器兵科:鱼雷水雷导弹炮械声纳射控
    • 轮机兵科:油(汽)机、损管、锅炉、油水管理、机械、水中机械、电机、电系、工程
    • 航海兵科:航海、帆缆、气象、测量
    • 通信兵科:电子、电战、译电、无线电、有线电信、信号、雷达
    • 行政兵科:照相、行政、驾驶、军乐、印刷
    • 补给兵科:补给、食勤、事务
    • 其他兵科:政战、医务、军法、航空
  • 海军陆战队士官、士兵:详见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
  • 备注:士官长的兵科跟军官的一样;其中后勤、军医、军法、财务(主计)、政战兵科由专属官校培育,毕业分配至各军种。
  • 将官仍分官科,著夏季军常服时,肩章以上为官科、下为海锚为代表。军官的技术勤务官科和政战官科,军常服上可明显看出官科图章;海军本军专长,以国徽为官科图章。
  • 海军陆战队体系所属士官、军官所有兵科均配挂陆战队徽,例:海军陆战队里面的政战官科,著军常服时以配挂海军陆战队徽为主。
Remove ads

标志与佩章

军徽

Thumb

  • 青天白日国徽象征效忠中华民国,保护国土与领海之意涵。
  • 国花梅花象征克服恶劣环境、坚忍不拔之精神,代表国军军人有克服自然坚忍不拔之毅力,为救国战胜一切的本能,赢得最后之胜利。
  • 嘉禾代表祥瑞及丰收战果之意。
  • 双船锚代表海军舰队及陆战队,双锚交叉为海军同舟共济、团结合作。

旗帜

1911年,中华民国海军在九江首义时,即已换升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1912年1月3日,中华民国各省代表会及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取五族共和之意),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6月8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公布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并颁布海陆军旗式。11月7日,袁世凯颁行“海军旗章条列”,明定五色旗为舰首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公布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1927年3月14日,北洋政府海军投向国民革命军,所辖各舰改悬青天白日旗帜为舰首旗。1928年11月2日,国民政府第五次国务会议议决:制定“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以青天白日为国徽,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12月17日公布实施,海军旗未变,仍与国旗同式。1929年12月20日,国民政府明定海军旗与国旗同式,舰首旗为青天白日旗至今。[7]

事实速览 海上用旗悬挂方法 ...

中华民国海军军舰于上午8时至日没停泊时,悬挂国旗(海军旗)于舰尾旗杆及舰首旗于舰首旗杆,且同时升降。遇他国军舰出、入港时,若在上午8时以前日没以后,亦悬挂国旗(海军旗)。中华民国总统登舰时,双桅舰悬挂中华民国统帅旗于主桅顶,单桅舰悬于桅顶,乘汽艇或舢舨时,悬挂于汽艇或舢舨之首。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参谋总长登舰时,双桅舰悬挂其官职旗于主桅顶,单桅舰悬于桅顶,乘汽艇或舢舨时,悬于汽艇或舢舨之首。中华民国海军司令及海军上将登双桅军舰时,悬其官职(官阶)旗于主桅顶,中将以下海军将官及海军战队长登军舰时,其官阶旗及海军战队长旗悬于前桅顶。[8]


中华民国海军衔级章

军官

更多信息 北约代码, OF-10 ...

士官与士兵

更多信息 北约代码, OR-9 ...
  • 海军上士于上士阶级服役满十年未升士官长则成为资深上士。
  • 现行的中华民国海军军衔与其他军种统一由《陆海空军军官任官条例》规范。该法规将军官分为将官、校官、尉官共3官等10官阶;士官分为6个官阶(资深上士为海军独有,且仍属于上士并非独立的单一阶级);而士兵则分为3个等级。值得注意的是,中华民国国军曾经出现特级上将作为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但已于2000年11月1日废止;另外,在承平时期,二级上将立下特殊功勋才得以晋升一级上将,国军承平时期最后一位晋升四星一级上将为沈一鸣空军一级上将。

帽徽与帽饰

Thumb
海军军官、士官长大盘帽帽徽(上士大盘帽的帽徽为蓝边椭圆形无嘉禾)

Thumb
海军一等士官长、中校以上高级军官之帽饰

主要武器装备

海军主要武器装备以主作战舰、辅战舰、潜舰陆战队、空中等“核心战力”为主。

飞行器

  • 海军航空大队:

自2013年7月1日起,海军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移交中华民国空军体系,海军航空指挥部也在同一天降编为海军反潜航空大队[9]

更多信息 航空器, 来源 ...
更多信息 航空器, 来源 ...
  • 轻兵器、车辆、火炮、导弹、直升机


造舰计划及建造与采购计划

12项造舰计划

采购中(预算编列年度)

  • 海鲲级潜舰(2019-2029年)原型舰1艘(海试中)[14][15]
  • 海鲲级潜舰(2025-2038年)后续舰7艘[15]
  • 轻型巡防舰原型舰2艘(2022-2026年)(建造中)[16]
  • 沱江级巡逻舰第二批次(2024-2026年)(5艘建造中)[17]
  • FIM-92刺针肩射式防空导弹(2017年-2031年)[15]
  • 76快炮筹获(2025年-2034年)采购16门快炮及零附件[18]
  • 方阵快炮(2017年-2025年)新购13座Block1B、性能提升8座Block1B[19]
  • 新式港勤拖船(2020年-2029年)规划购置3,200匹以上马力拖船预计7艘,计划投入新台币9.68亿元[20]
  • 康定级巡防舰战斗系统性能提升(2022年-2030年)431亿5990万元预算。[21]
  • 剑龙级潜舰战斗系统性能提升(2018年-2027年)74亿1254万元预算。[15][22]
  • (永捷二号)快速布雷艇后续艇6艘(2025-2027年)[23]
  • 海军新建浮坞(2017年-2027年)(建造中)[24]
  • 鱼叉海岸防御系统(2021年-2030年)包括400枚RGM-84L-4导弹实弹、4枚RTM-84L-4训练弹、411个导弹集装箱、100辆岸置型鱼叉导弹系统发射载具、25辆雷达卡车[25]
  • 慧龙号无人潜舰(已下水)编列36亿6千多万元预算研发[26]
  • 威海计划(2006年-2032年)左营二港口兴建工程[27]
  • “陆用监侦型无人机”(2024年-2028年)48套,其中包含48套导控装置,以及96架飞行载具,总预算约24亿余元[28][29]
  • “舰载型监侦无人机”(2024年-2025年)8套,包含8套导控系统、16架飞行载具及4套飞行模拟套件[28][29]

计划中

主要靠泊港口

Thumb
苏澳港全景,图中右侧可以见到南方澳大桥
Thumb
海军新滨营区
Thumb
中正军港营区入口前的山型锚,础基1985年10月刘和谦题。

除左营港为军舰专用港外,其余皆为军民共用港。

维修基地

  • 保修指挥部
    • 海军左营后勤支援指挥部(左支部)主要位于左营港南岸,是海军修船能量最大的船厂,于水星码头亦有干坞。原海四厂已并入左支部。
    • 海军马公后勤支援指挥部(马支部)位于海军马公基地测天岛东侧。
    • 海军基隆后勤支援指挥部(基支部)位于基隆港
    • 海军苏澳后勤支援指挥部(苏支部)位于苏澳港
    • 海军战斗系统工厂位于左营港南侧,为海军战斗系统装备维修母厂,于海军各基地设有维修站。

注释

参考文献

参阅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