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亚洲太空竞赛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亚洲太空竞赛系指数个亚洲国家设有航天机构,并于太空相关科学、科技任务相互竞争,媒体则将之与过去美国苏联间的太空竞赛相类比[1]。如同过去的太空竞赛,各国将国家安全扩展至太空领域,相继发射人造卫星、载人太空任务以及更深度太空的探索[2]。亚洲主要发展太空国家仍持续追求超越他国的太空实力[3]

当前,亚洲国家中以中国日本印度的太空技术发展水准最具实力,三国皆拥有从地球低中高轨道到地外探测器的发射能力。

概述

亚洲国家随着经济成长,欲增加各自的区域影响力,而彼此间的竞争不限于经济领域,更扩及科技、军事各领域的对抗。更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印度等国间历史上对立的因素,而将太空视为竞争的场域,而与欧洲以整合、合作的方式相当不同,各自发展其太空计划[4]。有认为,亚洲太空大国间的竞争将带动太空探索的热潮[5]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0年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首个型号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进入航天国家行列。至2021年,中国已发展出多个不同型号的火箭,并拥有亚洲运载能力最强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

截至2021年,中国是亚洲唯一拥有独立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中国的首次载人航天发射为2003年的神舟五号,并在随后完成了太空行走和太空对接等活动。中国于2010年开始实施空间站计划,以2011年天宫一号的发射揭开序幕,进行了多次相关的发射和技术验证,并在2021年成功发射天和核心舱开始空间站的正式建造。

深空探测方面,中国在月球和火星探测活动中皆处在亚洲领先位置。中国自2004年立项以来进行的嫦娥工程先后实现了嫦娥一号(2007)、嫦娥二号(2010)绕月卫星,嫦娥三号(2013)登月探测器及玉兔号月球车巡视[6](亚洲首次月面软着陆与巡视),嫦娥四号(2019)(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以及嫦娥五号(2020)的亚洲首次月球表面采样返回。中国于2011年借助俄罗斯火箭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但以发射失败收场[7] 。2020年7月独立发射的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探测车于同年5月成功软着陆于火星表面[8],是亚洲国家首次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与巡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欧洲空间局巴西有所合作,并进行商业卫星发射。另有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太空计划与其先进军事科技发展相连结[9]。不过事实上,每个国家的太空计划都与军事科技发展紧密连结。

除国家航天之外,中国也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进行航天相关活动。民营公司星际荣耀于2019年以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成功进行了亚洲首次民营航天发射卫星入轨。而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枚实现入轨的液氧甲烷动力运载火箭。

Remove ads

印度

印度于1960年到初期开始发展空间科学,于喀拉拉邦进行小型火箭发射[10]维克拉姆・萨拉巴伊时期则以遥测、通讯卫星等实际应用为主[11]。于2003年中国完成载人航天任务几日后,时任印度总理的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力促该国科学家将人类送上月球[12]。印度于2008年10月成功完成月球环绕探测任务[13],2019年进行尝试月球软着陆任务月船二号但遭受失败。印度于2013年11月5日发射火星轨道探测器,并于2014年9月24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为第一个首次火星探测即成功的国家,并且仅花费7,400万美元为最省钱的火星任务[14]

日本

日本自1999年起与美国合作导弹防御[15],日本致力于军用、民用太空科技、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新一代军事间谍卫星并计划月球有人基地[16]。日本尚未发展载人航天,亦无进行载人航天的计划[17]。日本已完成或计划进行月球、火星、金星、小行星的科学探测任务,其中隼鸟号于2010年完成了人类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

各项任务首次进行时间

  – 自主载人任务       – 载人任务   – 月球或太阳系探测   – 其他任务
更多信息 日期, 国家 ...
Remove ads

亚洲历年最大火箭

更多信息 首次成功发射, LEO ...
Remove ads

重要比较项目

各国数据原则上依据时间先后排列,除非有特别标记。

首次独立运载火箭发射(火箭/卫星)
卫星数量(使用中/总计,2023年2月亚洲前6名)[30]
首个自主近地轨道载人航天
自主载人航天(宇航员人数/人次)
首次舱外活动
首次无人/有人空间交会
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数量排序)
航天飞机首飞
包括梭形高超音速太空返回系统
首个空间站
首个长期空间站
首次月球环绕任务
首次月球硬着陆
首次月球软着陆/月球车
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首次火星探测
首次火星软着陆
首次金星探测
小行星探测
最大运载火箭 (使用中,依据有效载荷量排序)
最大火箭有效载荷量 (使用中,LEO有效载荷量排序)
最大火箭有效载荷量 (使用中,GTO有效载荷量排序)
低温火箭发动机
固体燃料火箭
可见光卫星影像 (依据最高分辨率排序)
雷达卫星影像 (依据最高分辨率排序)
通讯卫星
  •  印度 - 2014 - GSAT-16 3,150公斤,48收发机,太阳能列阵6.8 kW.
  •  中国 - 2011 - NIGCOMSAT 1R[53] 5,150公斤,28收发机,太阳能列阵10.5 kW.
  •  日本 - 2011 - ST-2[54] 5,090公斤,51收发机[55]
货运飞船(货物装载量)
太阳帆飞行器
离子推力器飞船
更多信息 国家, 一箭多星 ...
Remove ads

运载火箭发射次数

2001年-2010年

更多信息 2001[66], 2002[67] ...

2011年-2020年

更多信息 2011[76], 2012[77] ...
Remove ads

2021年-

更多信息 2021[86], 2022[87] ...

亚洲航天机构

参见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