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以伊战争背景
以伊戰爭相關背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自2025年6月13日爆发的以伊战争,其背景可追溯至双方自1985年起的长期代理人冲突。当中包括国际社会在1980及1990年代对伊朗核计划的高度关注,伊朗于2015年签署《联合全面行动计划》,以及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18年单方面退出协议。以色列过去曾与伊朗的代理势力交战,包括自1982年黎巴嫩战争以来与真主党的对抗。
2015年,六个国家经谈判达成《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目的是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并迫使其冻结核计划。但到了2018年,特朗普政府决定退出协议,使协议失效。其后,伊朗重新开始囤积浓缩铀,而国际原子能总署也因此无法再监察伊朗的核设施。
至2023年加沙战争期间,以色列重创哈马斯,以及在黎巴嫩的另一伊朗代理人真主党,同时出兵打击也门的胡塞武装。外界普遍认为,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削弱伊朗的威慑力,并进一步加剧其在地区的孤立状况。到了2025年6月,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宣布展开“狮子崛起行动”,打击目标包括伊朗纳坦兹的主要浓缩铀设施、其核科学家,以及部分弹道导弹研发项目。
Remove ads
以伊冲突概况
以色列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前曾与巴列维王朝维持密切关系,但在王朝被推翻后,由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奉行反西方路线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取而代之[1]。自此,伊朗政权多次扬言要清灭以色列[2][3][4][5]。霍梅尼终止与以色列的各项合作,并强烈批评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行为[3][6]。伊朗随后为拉拢阿拉伯国家支持,对以色列的敌意进一步升级[3]。现任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曾公开形容以色列为“癌肿瘤”,并主张将其从地图上抹去[7][8]。而以色列则视伊朗核计划为国家生存的重大威胁,忧虑伊朗终将发展出核武器[1]。

历经多年代理人冲突后,伊朗与以色列在2024年首次展开直接军事对抗。2024年4月,以色列空袭伊朗驻叙利亚领事馆,导致多名伊朗军官死亡,伊朗随即对以色列展开报复打击,以色列亦再次还击。同年7月,以色列特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刺杀哈马斯领袖伊斯梅尔·哈尼亚,9月又在黎巴嫩暗杀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及伊朗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阿巴斯·尼尔福鲁尚。至10月,伊朗与以色列之间互相进行导弹袭击,冲突进一步升级[6]。
Remove ads
伊朗核计划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曾表示,伊朗核计划构成严重威胁,是以色列决定发动先发制人攻击的主要原因之一[9]。伊朗方面则一再强调,其核计划完全基于和平用途,从未有意发展核武[10]。不过,根据美国情报机构评估,伊朗早于1980和1990年代便秘密展开名为“AMAD计划”的核武项目,但该项目已于2003年被叫停[11][10]。美方情报认为,目前伊朗并未在制造核武,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亦从未批准重启相关计划[1]。
另一方面,以色列至今仍未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国际普遍相信其实际上已拥有核武器[12][13]。以色列将伊朗核计划视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威胁[12],并声言若判断伊朗的核项目已转向军事用途,将保留采取军事行动的权利[3][6]。
在2000年代中期,美国与以色列联手展开名为“奥林匹克行动”的秘密行动,对伊朗核设施进行网络与技术破坏[14]。此外,自2010年起,数名伊朗核科学家在德黑兰遭暗杀,普遍被外界指控为以色列所为[6]。
Remove ads
2015年,伊朗与美国时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联合国安理会及德国磋商后签署《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协议旨在限制伊朗核计划至民用水平[15]。但到了2018年,当时担任总统的唐纳德·特朗普决定中止美方参与协议,重启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尽管国际原子能总署曾确认伊朗当时仍遵守协议内容[15]。作为回应,伊朗提高铀浓缩浓度[10]。
2020年,美军暗杀伊朗革命卫队将领卡西姆·苏莱曼尼后,伊朗正式宣布不再受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对浓缩活动的限制约束[16]。至2021年,伊朗已将铀浓缩至60%纯度,已逼近武器级标准[15]。特朗普更曾扬言,若自己遭暗杀,将“彻底摧毁”伊朗[17][18]。
至2025年3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盖巴德在国会表示,美方情报部门仍认为伊朗并未建造核武,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亦未授权恢复核武研发计划[19]。同年4月,特朗普宣布美伊就伊朗核问题重启谈判。白宫表示,伊朗有两个月时间达成协议,而限期正好在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空袭的前一天届满[20][21]。2025年5月,国际原子能总署指出,伊朗已储存409公斤、浓度达60%的浓缩铀[15] ,浓度远高于民用需求,接近军事使用门槛[22]。作为回应,伊朗宣布设立第三座浓缩设施,并表示将开放予国际原子能总署监察[23][24]。伊朗重申不追求核武,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亦多次强调,根据伊斯兰教令已有明确教令禁止发展核武[25]。
2025年6月10日,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迈克尔·库里拉警告称,伊朗最快可在一周内提炼出25公斤武器级铀,并在三周内累积足够的铀,足以制造最多十枚核弹。但武器专家达里尔·金博与肖恩·罗斯特克指出,这些武器级铀仍只是“原料”,真正制成可用作武器的“核装置”仍需时,估计需时“数月至一年甚至更久”[26]。
6月12日,亦即以色列发动空袭前一日,国际原子能总署自20年以来首次裁定伊朗未有遵守核监管义务,理由是伊朗已储存超过400公斤、浓度达60%的浓缩铀[27][28]。国际原子能总署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其后于6月17日接受CNN访问时指出,该机构“未掌握任何伊朗正有系统研发核武的证据”[29]。以色列空袭后,伊朗启动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的程序。该条约早于1970年已获伊朗批准。伊朗外交部批评,国际原子能总署对伊朗违约的裁决实际上为以色列攻击“铺好道路”[13]。
除核计划外,以色列亦高度关注伊朗的弹道导弹研发。有报道指,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认为,伊朗正计划每月生产多达300枚弹道导弹,并视此为对以色列各大城市的重大威胁[30]。
抵抗轴心

自1982年黎巴嫩战争以来,以色列便持续与这些伊朗代理人势力交火[1]。2023年10月7日,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发动突袭引爆加沙战争。战争期间,以色列对哈马斯与黎巴嫩真主党展开重击,并同时打击也门胡塞武装[1][32]。外界普遍认为,此举削弱伊朗的区域威慑力,并进一步令其在外交上陷入孤立[1][32]。
2025年6月12日,ABC新闻披露以色列正积极考虑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33]。据CBS新闻引述,美方官员接获通报称以色列“已完全就绪”。特朗普政府则据称正研究如何在不亲自主导下协助以方行动[34]。翌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开始限制外交人员活动。不过,大使迈克·赫卡比表示,未获特朗普政府首肯的情况下,以色列不太可能单方面行动[35]。据报,在正式行动前,以色列曾向美方表明不会在未先通报情况下发动攻击[36]。特朗普其后亦坦言,已在袭击前夕与内塔尼亚胡通话,并预先知悉行动计划[37]。英国外交部及国防部官员亦掌握以色列将行动的意图,但是否收到正式通知则未获证实[38][39]。据以色列官员透露,以方曾邀请特朗普政府一同参与行动部署[40]。然而,美国内部保守派人士,包括多位特朗普盟友,则对这次行动提出质疑,并警告可能引爆美伊直接冲突[41]。
行动爆发前,以色列政府因加沙出现严重饥荒及大量平民死伤,正承受日益沉重的国际压力[42]。连欧洲的友邦也转趋批评,欧盟更表示会重新审视与以色列的自由贸易协定[42]。学者普遍认为,这次打击伊朗有助分散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在加沙行动的关注[42][43][44]。记者奈丝琳·马利克指出,以色列此举是要重新拉拢对加沙局势感到不满的欧洲国家[45]。同时,无论左派或右翼,以色列社会对抗伊朗的立场罕见一致[44]。就在攻击前一日,以军还摧毁加沙的通讯设施,切断当地与外界的联系[46]。
Remove ads
据《耶路撒冷邮报》报导指,以色列将这次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命名为“狮子崛起行动”(希伯来语:מבצע עם כלביא,直译:“犹如狮子的国族行动”)。此名称不仅呼应《民数记》第23章24节的经文:“看哪,这民兴起如雄狮,挺身如壮狮”,也暗指伊朗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的国徽“狮子与太阳”图案,象征昔日的王室象征与荣耀[47][48][49]。
加沙战争
以色列出击伊朗之际,加沙战争正持续升级,并已演变为牵涉多国的地区性危机,包括以色列在黎巴嫩、也门、叙利亚及被占约旦河西岸的军事行动。同时,加沙地带在封锁之下出现人道危机与饥荒风险,愈来愈多国际学者与人权组织将其描述为一场“种族灭绝”[50][51]。
启动“狮子崛起行动”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展开“狮子崛起行动”,重点打击伊朗纳坦兹的核心铀浓缩设施、核子专家,以及其部分弹道导弹计划。他强调,伊朗的核发展构成对以色列生存的直接威胁,而这次行动亦旨在“保护我们的阿拉伯邻国”免受伊朗扩张主义危害。他表明,军事行动将“持续至任务完成为止”[52]。
在发表行动声明时,内塔尼亚胡指出:“数十年来,德黑兰政权持续公开叫嚣要摧毁以色列,并透过核武计划实践这种带有种族灭绝意味的言论”[53]。他补充说,以色列之所以必须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是因为“如果不阻止,伊朗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核武制造——或许一年内,甚至只需几个月”[54]。行动发动后,内塔尼亚胡再次强调,以色列并非针对伊朗人民,而是针对其政府体制[55]。在战事发展过程中,他亦紧急召开安全内阁会议以应变局势[56]。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