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伍廷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伍廷芳
Remove ads

伍廷芳JP(1842年7月9日—1922年6月23日),本名,字文爵,又名,号秩庸斋号、笔名观渡庐外交家法学家书法家。伍氏祖籍广东新会,生于英属马六甲,是首位取得英国律师资格的华人,香港早期华人精英,也是香港首名华人大律师和首名华人立法局议员。后于中国从政,是近代有名的政治家,官至中华民国外交总长

事实速览 伍廷芳Ng Choy JP, 中华民国第6任外交总长 ...
Remove ads

生平

Thumb
香港大律师暨定例局议员伍才
Thumb
伍廷芳接受美国记者玛格丽特·马丁英语Marguerite Martyn专访时的素描

家世与早年

伍廷芳祖籍“斗洞伍氏”(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大江镇沙冲村),籍贯广东新会陈冲乡现龙村桥头里,斗洞伍天麟之后,世居新会城郊西墩官来桥,南宋末年名将伍隆起,正是其同宗。道光廿二年六月初二日生于英属马六甲峇都安南,三岁时随父亲回广州芳村定居,在广州读书。十三岁时遭绑架,说服绑匪逃脱。

移居香港与英国

十四岁时在亲戚陈蔼亭陪同下以伍才之名往香港求学,在圣保罗书院就读,毕业后于1861年任香港的高等审判庭、地方法院等的翻译[1]。1860年,伍才与黄胜利用报社废弃的中文铅字,一同创办中国第一份中文报纸《中外新报》;同时,又协助陈蔼亭创办《香港华字日报》。1864年与牧师何进善的长女何妙龄英语Ho Miu-ling成婚。1871年调任港府巡理署译员。

1874年与妻子[2][3]自费赴英国留学,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攻读法律,并于1874年入四大讼务律师学院之一的林肯律师学院受大律师培训[4],1877年毕业,获得伦敦大学学院所颁法律博士(LLD)学位,1876年通过大律师资格考试,是英国首位华人大律师,同期同学包括后任英国首相的H·H·阿斯奎斯。伍于1877年1月26日正式成为大律师[5]。1月23日,拜会驻英公使郭嵩焘,郭氏欲招为己用。

3月乘船离英奔丧,在船上认识候任香港总督轩尼诗。5月18日,香港政府司法机关决定准许伍才在香港法庭执行律师业务,香港律政司费立浦英语George Phillippo正式宣布:伍才是第一位获准在英国殖民地担任律师的华人[6]。6月22日,郭嵩焘、刘锡鸿联名上书,奏请朝廷委任伍才为驻英使馆三等参赞。李鸿章得知伍回港,派黎兆棠到香港洽谈,1877年10月6日,黎兆棠携伍到天津与李鸿章见面。10月22日,李鸿章与沈葆桢各出黄金三千两,共六千两黄金作为伍的年薪。但伍才没有接受,选择回香港执业师[6]。1878年12月16日获港督轩尼诗委任为首名华人太平绅士,1879年,香港律政司返英,轩尼诗提议由伍署理,遭到在港英国人反对,只好作罢。1880年2月19日,港督接受香港各界华人领袖的建议,委任伍为定例局首位华人非官守议员[7],同年他曾署任裁判司。在港期间,他积极支持港督轩尼诗的政策,反对歧视华人,并要求废除公开笞刑和遏止贩卖女童等。后因与妻子及妻舅何添[2][8]投资生意失败,被迫辞去立法局议员一职。1881年12月20日,在特遣分舰队“巴坎蒂尔号英语HMS Bacchante (1876)”号服役的英国皇孙艾伯特维克托王子乔治王子(即后来乔治五世长兄及乔治五世)随分舰队访港,由于舰队司令海军中将嘉兰威廉伯爵英语Richard Meade, 4th Earl of Clanwilliam(Vice-Admiral Earl of Clanwilliam)的拒阻,将伍才等香港缙绅为王室成员筹备的许多欢迎节目省掉[9][10]。伍才被嘉兰威廉伯爵数次冷落,决心返回清国发展[11]

进入政坛

Thumb
洋务委员伍廷芳

1882年10月底,伍才以伍廷芳之名离港北上,到天津接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邀请,任法律顾问,成为李鸿章的幕僚。其间曾参与1885年中法新约、1886年长崎事件、1895年马关条约等的商议,担任马关条约换约全权大臣。亦曾任中国铁路公司总办等职,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经政府批准兴建使用的铁路唐胥铁路

1896年11月16日,清廷敕封伍廷芳为出使美日秘国大臣,11月27日进宫觐见光绪,光绪恩准伍回新会省亲。1897年1月22日,伍省亲后回到香港,港督罗便臣热烈相迎。3月13日与三等参赞张荫棠等人离开香港,4月24日到达美国华盛顿,5月1日正式就任驻美公使。上任后,不断为华人争取利益,抗议排华法案。1899年4月17日离开美国,5月3日到达西班牙马德里觐见西班牙摄政王太后,递交国书。8月底返回美国。1901年帮助孔祥熙进入美国。1902年伍廷芳回中国,与沈家本同任法律修订大臣。之后至1906年期间,拟订了中国最早的商业法;提出废除凌迟等酷刑;并按欧美等国办法起草诉讼法,建议使用陪审团制度。 伍廷芳曾任驻美公使。1905年,当时美国刚刚通过排华法案,墨西哥随后亦宣布跟随。当时,伍廷芳曾为了这件事在美国和墨西哥两国之间不断游走,以解决危机。1907年12月,伍廷芳再次出使美国、墨西哥、秘鲁及古巴,1908年2月启程,经过日本东京,前首相大隈重信设宴款待,后不欢而散,3月7日抵达华盛顿,后来与美国总统罗斯福渐成好友,伍在美国目睹主张推翻清朝和帝制的高涨革命浪潮,又拜访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邀请其到中国游玩。1909年5月31日,伍开始南美洲之行,先后到巴拿马厄瓜多尔秘鲁慰问华侨,与秘鲁签订《中秘条约》。8月底回美国,不久又到墨西哥、古巴递交国书。免职后于1910年3月离开美国经欧洲、新加坡、香港,进京辞职,上《奏请剪发不易服折》,后称病寓居于上海

Remove ads

辛亥革命至中华民国后

Thumb
广州越秀山伍廷芳、伍朝枢之墓,中为孙中山所书伍廷芳墓表,右为伍廷芳,左为伍朝枢墓
Thumb

1911年辛亥革命后,伍廷芳支持革命,上《奏请监国赞成共和文》、《致清庆邸书》,于12月的南北议和中代表南方政府,出任民军总代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总长。4月袁世凯掌权后,伍廷芳离职,再寓居上海。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总统。伍廷芳出任段祺瑞总理政府的外交总长。1917年发生“府院之争”,伍廷芳反对加入协约国,并提出辞职。5月23日,段祺瑞被黎元洪解除职务后,伍廷芳出任代理国务总理。不久北洋系督军群起独立,枕兵北京郊外,黎元洪求救于张勋,张勋以解散国会、另制宪法为条件,强迫黎元洪接受,但是伍廷芳坚决不肯副署解散国会的命令,请辞代理总理[12]。7月7日,伍廷芳到了上海,此时张勋在北京拥宣统帝复辟,伍向外国使团宣称他仍是中华民国外交总长,外交事务必须由他办理[13] ,7月9日,伍廷芳被段祺瑞免职[14]。9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非常国会推选伍廷芳出任军政府的外交总长,派员到上海,邀请他南下广州,可是伍廷芳却讬病推辞[15],后来,他派儿子伍朝枢到广州出任军政府外交次长[16]。11月30日,伍廷芳终于到了广州[17]。1919年,任广东省省长及后一路追随孙中山。1921年孙中山于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伍任外交部部长,兼财政部部长、广东省省长;更曾一度任代行非常大总统。

1922年6月23日病逝广州。伍廷芳墓1988年迁至广州越秀公园内。

Remove ads

个人生活

Thumb
伍廷芳夫人何妙龄

伍廷芳之妻子何妙龄,妻舅为何启爵士,二人为何福堂牧师之子女[18]。伍廷芳与何妙龄育有一子伍朝枢,他是民国时期的外交家,曾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曾孙伍浩平为美国联邦法院第四位华裔法官。

轶事

著名雕塑家李金发曾为伍廷芳作一雕塑。

信仰言论

据称伍廷芳喜好谈论,还会和一起摄影,单独一人有时会“骂鬼”而惊动旁人。1920年左右伍在上海,还设过一鬼讲坛,任人来研究鬼学。外籍人士被其独特学说所吸引,推伍为“中国式学者的代表”[30]

率先采用火葬

1922年6月伍在广州离世,后人按其生前意愿,送遗体火化。送至的南石头火葬场,是清末日本人建立,供日侨而专用,而当地华人时仍多以土葬,伍此选择可谓开风俗的先河[31]

评价

胡适赞叹伍廷芳之外交风范:“他在海外做外交官时,全靠他的古怪行为和古怪的议论,压倒了西洋人的气焰,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居然能使一个弱国代表受到许多外人的敬重。”

鉴于伍廷芳在西法上的造诣和成就,清廷特委任他和沈家本主持变法修律。他以扎实的刑律知识改造《大清现行刑律》,力主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并禁止刑讯,建立符合现代文明的刑法观。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定中国法律部门,被孙中山称之为“中国刑法开新纪元”。 虽然伍廷芳真正参与修律的时间只有4年(1903年—1906年),但对自己格外强调刑罚“改重从轻”的目标落实得恰当而到位,主要表现在取消刑讯上。[32]

章太炎所议与相挽

章太炎素恶伍廷芳,伍离世后,其子伍朝枢过上海,特地拜谒过章太炎,章对伍廷芳有多番讥讽,譬如将其比作春秋时狼狈逃难过昭关伍子胥。而对话不欢而散后,章次日又遣人给伍朝枢送上挽廷芳之联:“一夜变须眉,难得东皋公定计;片时留骨殖,不用西门庆花钱。”[33]

著作

  • 《伍廷芳集》
  • 《中华民国图治议》
  • 《美国视察记》
  • 《伍秩庸先生公》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