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内垵内堑宫

台灣澎湖縣西嶼鄉內垵村,主祀池府王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內垵內塹宮
Remove ads

内垵内堑宫台湾话Lāi-uann Lāi-tshàm Kiong),又作池王庙池王宫,台湾澎湖县西屿乡内垵村的角头庙,主祀池府王爷[1]台湾少数将王爷信仰观音佛祖并祀的庙宇。[2]

事实速览 内垵内堑宫 Nei'an Nei'chian Temple, 基本信息 ...

沿革

“内垵”旧称“内堑”,“垵”、“堑”皆指地势低洼的坑谷或湾澳之意,此处四周环丘,约莫于初便有来自福建沿海的居民移居而来,也一并将原乡宗教信仰()引入。[3]内堑宫之起建可追溯清代康熙40年(1701),主祀的池府王爷据传系由邻村外垵温王宫分香而来,时人称“池王庙”,因当时村落地名为内堑,又名“内堑宫”。[4][5]

内堑宫现貌乃奠基第五次重建,今总占地110坪,庙庭面积75坪,多由信徒捐地而成。[4]第一次修建时间在时隔75年后的乾隆41年(1776);道光27年(1847)为第二次翻修;日治时期大正四年(1915)则大规模扩建至60坪,增设左右厢房,翌年竣工。[1]

据地方耆老表示,现今庙址原是观音佛祖选定修行之地[5],但因正逢内堑宫寻地新地、辟建新庙却苦无适宜地点,池府王爷霎时降临内垵,并与观音佛祖商议:约以池府王爷主理庙中事务,让出正殿安奉池、李、吴、朱、范等五府千岁神像[2],内殿安奉观音佛祖,但凡宗教庆典,皆以另摆素桌礼敬观音为条件,顺利取得庙地。内堑宫第五次修建在民国64年(1975)7月14日动工,民国68年(1979)落成,民国69年(1980)元月1日举办入火大典。[1][4]

Remove ads

建筑

内堑宫现貌为知名建筑师谢自南在民国62年(1973)设计的作品。[6]庙埕设有香炉与牌楼之外,腹地仍十分宽阔,乃内垵村民结婚喜宴集合之处。宫庙乃以钢筋水泥结构兼采台湾桧木的建筑,根据内垵国小教师许有志的叙述,这批桧木乃由内垵的渔船从嘉义运来,建筑物主要由湖西乡菓叶村卢正彻、卢建和父子承包,壁画、门神等彩绘则是出自高雄匠师的徐楚云之手,而字画楹联多由当地文人所撰。[5]

文物

内堑宫神明厅,诸凡门神彩绘、交趾陶、屋顶壁画与藻井色彩明亮,保存良好,咸可谓气势磅礡。三楼西厢房则辟建为文物馆,摆置多幅清代匾额,具地方采风价值,并内藏旧庙凿花、天公炉、木造结构等雕饰、神轿、神龛等,极具可看性。

图辑

相关条目

Thumb
登庙远眺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