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秀歌唱大赛 (香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秀歌唱大赛》(英文The New Talent Singing Awards),于1982年至1996年期间,由香港无线电视制作及华星唱片主办,多年来为香港乐坛发掘出不少人才,得奖者会获得华星唱片的歌手合约。

事实速览 新秀歌唱大赛 The New Talent Singing Awards, 类型 ...

历史

1982年,由无线电视制作及华星唱片主办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当时只接受25岁以下的香港参赛者参加[1],且为个人独唱。先进行海选试音,挑选30人进入准决赛。准决赛后,最后15强直接晋身于利舞台举行之决赛。

1984年,即第三届起大会开放以“合唱组”形式报名参赛,三人女子组合City Girls因而成为新秀史上第一队打入决赛的团体。同届新增设“最突出台风创新奖”(后称:台风奖)。

1986年,为庆祝新秀踏入第五个年头,皇牌节目《欢乐今宵》特别举行一场名为“激光旋律之新秀种籽选拔赛”,三位胜出者可直接取得第五届新秀歌唱大赛决赛席位,当晚与另外15强参赛者,一决高下。

1987年,首次将决赛名额从15名缩减至12名;1989年,进一步减至10个,同时将参赛年龄上限提高至28岁;1991年,即第十届起,只选出金奖,取消银奖及铜奖;1993年起,每一届只有8个决赛名额。

1994年,新增“北美区选拔赛”[2],从美国及加拿大多个城市中进行甄选,选出一位代表,与另外7位本地参赛者角逐新秀宝座。该届海外代表为丁文俊。但由于海外选拔赛竞争太大,名额太少,(即使最后一届开放两个海外名额),并仅限于北美地区一线城市参与。故不少海外参赛者宁愿放弃海外选拔,特意回港参加试音,当中包括来自加拿大满地可,第15届新秀冠军何韵诗

1996年,无线电视把华星唱片售予南华早报集团。适逢1997年香港回归,比赛被改革为《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从全球各地选拔参赛者参赛。历时15年的《新秀歌唱大赛》从此划上句号,并以“全球华人新秀歌唱大赛-香港区选拔赛”名字出现,而得奖者仍会获得华星唱片的歌手合约。直至2001年10月,华星唱片宣布结束唱片部为止。

Remove ads

参赛资格

  1. 年龄介乎15至28岁。(1982-1988年期间,上限为25岁)
  2. 持有香港身份证 / 护照 / 出世纸。
  3. 不能为无线电视及华星唱片之员工。
  4. 不能与其他电视台、娱乐公司、唱片公司等有合约。因进入决赛后,参赛者必须与无线电视及华星唱片另行签署一份标准合约。

赛制

第1-7届 (一曲定生死)

  • 参赛者演唱一首自选歌曲,经由评判打分,最高分数的三位为金、银及铜奖得主。

第8-9届 (五强淘汰制)

  • 十位参赛者演唱自选歌曲后,经由评判打分,先淘汰最低分数的五位。剩余五强与名歌星进行对唱,再从中选出三甲。

第10届 (两强对垒)

  • 参赛者演唱自选歌曲后,经由评判打分,选出最后五强,再接受一连串考验,选出最后两强,从中选出金奖得主。

第11-15届 (三强对垒)

  • 参赛者演唱自选歌曲后,经由评判打分,选出最后三强,再接受一连串考验,从中选出金奖得主。

历届得奖者

年份 金奖 银奖 铜奖 其他奖项 来源
1982年
(第1届)
10. 梅艳芳 13. 韦绮姗
(Rita Maria Carpio)
15. 黄汝玲 - [3]
1983年
(第2届)
4. 吕方 14. 孙明光 9. 邓志玉 - [4]
1984年
(第3届)
4. 张卫健 9. 戴蕴慧 1. 欧阳德勋 最突出台风创新奖:4. 张卫健
1985年
(第4届)
13. 杜德伟 24. 苏永康 27. 林楚麒 最突出台风创新奖:30. 莫镇贤
1986年
第5届
12. 文佩玲 11. 许志安 9. 黎明 最突出台风创新奖:12. 文佩玲
五周年金咪大奖:12. 文佩玲
1987年
(第6届)
8. 方晓虹 5. 刘锡明 6. 董岚 最突出台风创新奖:8. 方晓虹
金咪奖:8. 方晓虹
1988年
(第7届)
1. 谭耀文 10. 何国星 3. 郑秀文 最佳组合演出奖:5. Black Sugar
金咪大奖:1. 谭耀文
[4]
1989年
(第8届)
10. 汤美君 7. 林汉扬 8. 朱佩舜 歌星特选奖:4. 李国祥
最具性格新秀奖:7. 林汉扬
1990年
(第9届)
7. 徐镇东 4. 陆家俊 9. 连俊雄 梅艳芳歌星特选奖:4. 陆家俊
自我风格奖:10. 赵少文
台风奖:1. 区绍伟
金咪大奖:7. 徐镇东
1991年
(第10届)
4. 李家强 - - -
1992年
(第11届)
8. 车婉婉
(车沅沅)
- - 最佳合唱奖:8. 车婉婉 (车沅沅)、9. 文嘉永(文振邦) [4]
1993年
(第12届)
4. 张崇基
张崇德
- - 正副音二重唱大奖:5. 张睿玲(张敏仪)、6. 萧猷铭
1994年
(第13届)
5. 海俊杰 - - 四步和声协奏奖:男子组
1995年
(第14届)
6. 陈奕迅 - - 自我风格演绎奖:6. 陈奕迅 [4]
1996年
(第15届)
6. 何韵诗 - - 自我潜能表现奖:1. 欧倩怡
Remove ads

历届参赛名单

注:以下是决赛名单及编号。第四届除外,因为大会是直接采用30强编号,而非重新分配参赛编号。
()内为参赛时所使用之姓名。

1980年代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2 梁秀珍 黄敏华
[退赛][注 1]
姜蓓莉 邓瑞霞 蒋庆龙 陈少春 谢月明 胡渭康 刘建中 梅艳芳
11 12 13 14 15  
黄伟刚 王美兰 韦绮姗
(Rita Maria Carpio)
林利 黄汝玲
其他著名参赛者
30强:温兆伦[注 2]蔡龄龄梅爱芳、张卫健
退赛:杨立门(因加入政府任政务主任[注 2]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3 万淑仪 王沛良 陈德美 吕方 李丽霞 彭家辉 邵莉莉 孙立基 邓志玉 邓锦荣
11 12 13 14 15  
吴江伦 欧信希
(欧兆麟)
方心美 孙明光 李美珊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4 欧阳德勋 刘建中 林美钰 张卫健 City Girls 陈德彰 黄家宝 阮兆祥 戴蕴慧 罗嘉良
(罗浩良)
11 12 13 14 15  
陈加玲
(陈嘉玲)
曹洁敏 韩佩华 区伟麟 梁嘉雯
其他著名参赛者
30强:区耀国周影莫镇贤
退赛:江华(陈木华)
年份 1 7 10 13 14 18 19 20 23 24
1985 徐颖欣 周绳武 瞿美紫
(瞿培英)
杜德伟 黄宝欣 江欣燕 蔡富华 韦筱仪 叶新桂 苏永康
25 26 27 28 30  
梅国兰 屈志楷 林楚麒 吴国敬 莫镇贤
其他著名参赛者
30强:梁雁翎郭政鸿(郭锦雄)、李克勤周慧敏草蜢陈雅伦
退赛:郑嘉颖罗金荣
年份 1 7 3 4 5 6 7 8 9 10
1986 邓若娴 袁志伟 袁凤瑛 黄翊 徐颖欣 雷安棋 白莺 唐慧贤 黎明 卢昭明
[退赛][注 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许志安 文佩玲 孟素伶
(孟景明)
罗艾文 赵佩玲 锺佩玲 尹丽玉 卢宝德
其他著名参赛者
30强:陈家碧关淑怡吴启明林俊贤刘锡明方晓虹
试音:陈启泰郑伊健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7 罗艾文 唐韦琪
(彭美凤)
叶依龄 汤美君 刘锡明 董岚 蜘蛛女
三人组
方晓虹 朱福长 郑木新
11 12  
区海伦
(区凤兰)
黄莉玲
其他著名参赛者
30强:黎明诗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8 谭耀文 邵敏婷 郑秀文 许子聪 Black Sugar 谭江静 郑木新 梁咏琳 吴少芳 何国星
11 12  
莫奇荣 Virgin Sisters
其他著名参赛者
30强:马蹄露(梁颖颜)、容锦昌赵学而(赵慧燕)、朱佩舜、蔡慧玲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89 梁汉文 胡永耀 胡昭明 李国祥 庄彩如 张志远 林汉扬 朱佩舜 陈进强 汤美君
其他著名参赛者
30强:赵永洪、区绍伟、连俊雄
Remove ads

1990年代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90 区绍伟 吴敏儿 高少华 陆家俊 FOCUS 汤宝如 徐镇东 汤燕玲 连俊雄 赵少文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91 杨思勤 马珍尼 张文健 李家强 李家发 孔德耀 周国丰 高正洋 卢嘉民 姚安娜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992 石汝明 张培琪 冯家俊 黎幼咏 吴妙蝶 邓世安 陈丽清 车婉婉
(车沅沅)
文嘉永
(文振邦)
陈艺
年份 1 2 3 4 5 6 7 8  
1993 林松苇 李玟
(李美林)
邓国智 张崇基
张崇德
张睿玲
(张敏仪)
萧猷铭 曾庆云 麦敬朋
其他著名参赛者
18强:戴耀明
年份 1 2 3 4 5 6 7 8  
1994 古旭辉 陈雅明 何宏达 林叶丽 海俊杰 范紫琴 陈满桃 丁文俊
[海外]
其他著名参赛者
退赛:唐文龙
年份 1 2 3 4 5 6 7 8  
1995 杨千嬅 高杰 滕丽名
(滕丽明)
许建邦
[海外]
赖韵诗 陈奕迅 王小萍 林迪
年份 1 2 3 4 5 6 7 8  
1996 欧倩怡 王学琳 邓健泓 李咏红
[海外]
关浩正
[海外]
何韵诗 谭权辉 何咏珊
其他著名参赛者
退赛:李璧琦
Remove ads

历届举行日期 / 地点

年份 准决赛日期 准决赛地点 决赛日期 决赛地点
1982年 6月30日 利舞台 7月18日 利舞台
1983年 6月29日 7月16日
1984年 6月27日 7月21日 伊利沙伯体育馆
1985年 7月4日 7月27日
1986年 6月25日 7月13日
1987年 6月24日 7月12日
1988年 6月22日 7月10日
1989年 6月18日 大专会堂 7月9日
1990年 6月18日 清水湾电视城 7月8日
1991年 6月16日 7月7日
1992年 6月27日 7月19日
1993年 7月4日 7月25日 香港演艺学院
1994年 - - 7月31日
1995年 - - 7月16日
1996年 - 新港城中心 7月14日

历届司仪组合/评判/监制

年份 司仪 评判 监制
1982年
[5]
蔡枫华戚美珍 顾嘉煇 (首席评判)、许珮秦燕泰迪罗宾黎小田吴锡辉甄妮黄霑渡边正文谷村新司 李瑜
1983年
[6]
徐福全蒋丽萍 顾嘉煇 (首席评判)、郑国江陈洁灵梅施丽、黄霑、渡边正文、锺景辉林燕妮叶振棠、黎小田 曾国强
1984年
[7]
刘德华卢敏仪 顾嘉煇 (首席评判)、刘培基卢国沾俞琤Daniel O'Donnell陈国仪郭志尧、黎小田
1985年
[8]
梁朝伟邓丽盈 顾嘉煇 (首席评判)、黎小田、成龙王正宇锺楚红、刘培基、高文安苏马大、渡边正文 杨健恩
1986年
[9]
万梓良吴婉芳 顾嘉煇 (首席评判)、渡边正文、刘培基、林燕妮、近藤真彦林敏怡关迺忠郑文雅、黎小田
1987年
[10]
郑丹瑞刘嘉玲 大会评判团:
顾嘉煇 (首席评判)、邓伟雄、黎小田、刘培基、张文新汤正川元彪陈友河合奈保子梅艳芳

最突出台风创新奖:
陈百强Raidas陈慧娴张学友叶蒨文吕方罗文、梅艳芳
1988年
[11]
郑丹瑞、周慧敏江欣燕 顾嘉煇 (首席评判)、梅艳芳、刘培基、张文新、聂安达叶洁馨、成龙、河合奈保子、黎小田 黎文卓
1989年
[12]
锺保罗 大会评判团:
黎小田 (首席评判)、梅艳芳、刘培基、张文新、潘伟源鲍比达李沛权

歌星特选奖:
罗文、叶丽仪夏韶声、吕方、Maria Cordero
徐正康
1990年
[13]
李美凤许志安雷宇扬 顾嘉煇 (首席评判)、李沛权、林敏怡、张文新、梅艳芳、汤正川、刘培基、郑丹瑞、郑国江 黄家亮
1991年
[14]
何婉盈倪震郑秀文 顾嘉煇 (首席评判)、林敏怡、梅艳芳、汤正川、杨健恩、刘培基、潘伟源 陈家扬
1992年
[15]
张卫健、周慧敏 陈欣健 (首席评判)、曾国强、叶蒨文、伦永亮、潘伟源 陈志球
1993年
[16]
郑丹瑞 陈欣健 (首席评判)、曾国强、潘伟源、莫华伦、伦永亮
1994年
[17]
郑丹瑞、谭小环 顾嘉煇 (首席评判)、罗文、黄霑、陈欣健、曾国强
1995年
[18]
郑丹瑞 俞琤、三宝、Sun Plaza中野(@爆风SLUMP)、小虫林敏怡、伦永亮、C.Y. Kong、曾国强
1996年
[19]
郑丹瑞、伦永亮、王贤志 梅艳芳 (首席评判)、曾国强、许志安、梁荣骏、谷中仁 杨伟业

音乐作品

历年来,不少新秀的参赛者(包括得奖及落选)于赛后一般会与华星唱片,签署一份为期5年的歌手合约。以下仅记录于合约期内,由华星唱片为新秀发行过的首张个人唱片

更多信息 参赛年份, 歌手 ...

统计

更多信息 项目, 名字 ...

争议

资源分配不足

每逢新秀,华星唱片定会签入不少参赛者 (不论是得奖或落选),但资源分配上,无法满足此等需求。只能集中资源在那些已具有名气的歌手上,导致一大班参赛者的合约完结时,华星也没有为他们发行过个人唱片,甚至单曲。包括黎明张卫健苏永康等。当时已贵为乐坛天后梅艳芳于第十届新秀歌唱大赛舞台上,更一度暂停演唱,发表她对此事的看法:

每一年培育好多人才出来,好多新秀出来。《新秀》系一个好好生养的妈妈,佢只会生一班仔女出来,但系佢根本一个人照顾唔咁多个仔女。而我身为呢个大姐姐,我觉得自己责任好重大。我唔想自己做到唔好,所以每一年对自己嚟讲系好大嘅挑战,我想做一个好榜样俾人地睇,俾我后面啲师弟师妹睇。但系有阵时,我自己感到压力好大。如果我当初无参加《新秀》,我今日唱《夕阳之歌》,有冇人会听我唱? 但今日我唱,我唱出晒自己嘅心声。我希望呢个大家庭,将来会对啲仔女更加好。因为当初嚟讲,我觉得呢个责任重大,但似乎佢地(华星)无真真正正照顾过我。我好希望,第日呢个好生养的妈妈,可以俾多啲心机去照顾呢一班继续落嚟嘅仔女(将会签约华星的参赛者)。

言论过后,梅艳芳更一度绝迹新秀舞台,既不担任评判,也不担任表演嘉宾。直至五年后,即最后一届,才重新出现于新秀舞台,并颁奖予当年金奖得主何韵诗,日后更成为梅艳芳唯一一位入室女弟子。但她亦在华星苦等五年,直至2001年完约前,才获发行第一张个人唱片。在此之前,不少新秀出身的参赛者已纷纷跟华星解约,当中包括第十一届冠军车婉婉、第十二届的冠军张崇基张崇德等。

缺乏对歌手的长远规划

曾于90年代任职“华星唱片”总经理陈欣健表示,当初华星找他来只是贪图他的名气,作为一种宣传技俩,不是真心要求他改革华星。并著其开除一些当时不被高层看好的新秀,包括郑秀文许志安梁汉文[21]。少听广东歌的陈欣健,决定先听一下他们的之前唱片再作决定,却发现三人非常有实力和潜质,都不应该被开除。干脆与华星唱反调,为三人搜罗不同外国作品,再重新改编成广东歌,三人唱片销量亦因而有所提升。但由此事可见,一部分的华星高层的目光,相当短视,亦缺乏对歌手的长远规划。

影响

节目仿效

《新秀》是香港电视史上最大规模的歌唱比赛,15年来为香港乐坛发掘出无数人才。《新秀》的成功,亦引起当时对手亚洲电视仿效,于1986年制作出《未来偶像争霸战》迎战。但回响一般,连续举办三届后便停止 (1993年曾复办一次)。

新秀同学会

已故乐坛天后梅艳芳,生前曾提出成立“新秀同学会”,旨在与历届新秀歌手聚会,以非营利组织营运并参与慈善活动,就像香港小姐的“慧妍雅集”一样[22]。梅艳芳及后于2003年12月因病离世,徒弟许志安宣布计划搁置,须优先处理师傅的身后事及遗产官司。直至2008年4月,陈奕迅重提此事,并称与许志安、苏永康杨千嬅等初步商讨过,均表示支持,希望圆梅艳芳生前的心愿[23]。同年9月,何韵诗于一次电台访问中透露已积极办理有关手续,并向政府申请注册,以赶及在12月举行一个纪念梅艳芳逝世五周年的活动,10月,梁汉文出席节目录影时回应记者,活动将以音乐会形式进行,早前已跟何韵诗及其他新秀开过两次会议倾谈细节[24] 。然而,到了11月的时候,陈奕迅表示众人年底工作比较忙录,音乐会相信要押后一年才举行[25]。12月,何韵诗证实音乐会计划已告吹[26]

另外,于2008年12月举行之《东亚华星演唱会》,虽然有四位华星时期的新秀(许志安、郑秀文、杨千嬅和何韵诗)参与,但与众人本身计划的纪念梅艳芳音乐会,并无关系。

到了2013年,即梅艳芳逝世十周年,生前两位好友张学友曾志伟带头发起《梅艳芳‧10‧思念‧音乐会》,并定于12月30日(即梅艳芳死忌)晚上举行,门票收益全数拨归慈善用途。其中一个环节是由昔日的一众新秀演唱梅艳芳的组曲,当晚演出包括草蜢杜德伟、何韵诗、杨千嬅、苏永康、梁汉文及许志安 (而同为新秀的郑秀文及陈奕迅,则分别个人独唱《女人心》及《胭脂扣》,结尾才与众人大合唱《夕阳之歌》)。此次音乐会,终促成“新秀同学会”一次舞台上的重聚[27]

2017年,为纪念《欢乐今宵》开播50周年,无线电视制作的特备节目《我爱EYT》,最后一集邀请一众新秀演唱,向梅艳芳致敬。当晚出席包括杜德伟、苏永康、梁汉文、汤宝如黄翊胡渭康江欣燕欧阳德勋车婉婉吴国敬戴蕴慧滕丽名阮兆祥

现时,新秀同学会尚未正式注册为非营利组织。根据许志安于2015年的访问提到,他们有一个群组聊天室,跟新秀们保持联络,偶尔举行私人聚会[28],具体成形后才会想正规化的事。

现为无线电视艺员名单

参见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