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基督教会公理堂(必列者士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必列者士街)
Remove ads

中华基督教会公理堂(必列者士街)(英语: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China Congregational Church (Bridges Street))为中华基督教会的堂会,位于香港岛上环必列者士街68号。

事实速览 公理堂, 国家/地区 ...

历史

1810年美国公理宗教会成立“美国公理宗海外传道部”(简称“美部会”)推动国外之差传布道圣工。1883年“美部会”遣派喜嘉理牧师(Rev. Charles Robert Hager)往香港广东开展Hong Kong Mission,初期主要在四邑各地布道,并在香港得温清溪、宋梓荣等人之助,于1883年在必列者士街市场现址创立“福音堂”及兴办夜学教授英文。Hong Kong Mission之开展,其实缘于一群旅居美国旧金山之华人信徒为家乡同胞有机会得闻福音恒切祷告了十年之久,希望有宣教士奉差前往传道,在此时他们的请求终于得到美部会的回应。1884年5月4日,孙中山以孙日新之名受洗成为公理堂教友[1][2][3]

Thumb
中华基督教会公理堂保存之孙中山先生洗礼纪录,现借存于香港孙中山纪念馆内,图中图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堂五十周年特刊内页转载喜嘉理牧师亲笔之会友人名册

1891至1894年间,喜嘉理牧师因病回美休养并进修医学,香港会务除学校外,鲜有进境。及后喜嘉理牧师回港,复在学校课室里宣讲圣道,规模日增,遂于1897年在士丹顿街租得一处堂址每晚举行晚间崇拜。1898年喜嘉理牧师等人购得楼梯街2294地段(即今日“必列者士街堂”现址)开始建堂,1901年新堂落成,取名“美华自理会”。1912年会友集资2万港元,购回全部产业权,改名“中华公理会堂”,正式宣布成为华人“自养、自传、自治”之中华本色教会。1919年在广东有五大宗派联合,“中华公理会堂”属五宗派之一,加入“中华基督教会”运动,再易名为“中华基督教会公理堂”。

1937年,位于广州市私立美华初级中学抗日战争,校园受日军飞机轰炸而临时迁往楼梯街堂。

1940年教会购得铜锣湾礼顿道新址,战后1950年新堂建筑物落成。1970年教会在“楼梯街堂”原址重建,1971年公理堂大厦暨教会落成,因差饷物业估价署重新给予必列者士街68号之门牌,故改称“必列者士街堂”。

Remove ads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