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必列啫士街街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必列啫士街街市
Remove ads

必列啫士街街市(英语:Bridges Street Market),前称必列啫士街市场,是香港一座市场建筑,位于香港岛上环必列者士街2号,由食物环境卫生署管理。街市属“包豪斯”建筑风格,于2011年9月2日获得古物古迹委员会列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该处为孙中山先生受洗之布道所的旧址,故纳入孙中山史迹径,以纪念有关事迹[1]

Thumb
必列啫士街街市
Thumb
必列者士街街市入口

历史

Thumb
必列啫士街街市内部(2015年)
Thumb
必列啫士街街市顶层设儿童游乐场

1883年,美国籍的喜嘉理牧师于该址创立美国公理会布道所(纲纪慎会)。翌年5月4日,喜嘉理给孙中山登记教名“孙日新,香山翠亨乡”及安排在礼拜堂受洗[2][3],“日新”与“逸仙”同音,是孙自己取自《大学》第三章《盘铭》的“茍日新[4],日日新,又日新”。同年10月19日,孙中山的小时挚友陆皓东也在此处认信入教[5],在受洗登记名册上,陆皓东登记的名字是“陆中桂”。1884年至1886年间,孙中山先生就读中央书院时,曾于该布道所二楼居住[6]。布道所于1901年迁往必列者士街68号。

香港日治时期后,市政局于该址兴建一座街市建筑,以取代在战火中被毁的旧街市,街市于1953年落成启用,为战后首座街市建筑。1969年,街市建筑一楼部分地方改建为室内儿童游乐场,并加建两道连接桥接驳至旁边的永利街

改造

2003年3月,永利街一带被市区重建局建议纳入市区重建项目,而街市建筑则建议清拆,建造“孙中山纪念广场”,介绍孙中山的事迹,为现时的“中山史迹径”增添一个新景点。[7]

2008年,中西区区议会同意关闭必列啫士街街市[8]

到了2013年2月,发展局公布第三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申请结果,决定街市批准交予新闻教育基金,将活化成香港新闻博览馆,是亚洲首间以新闻为主题的博物馆。筹备工作组组长、香港商业电台新闻总监陈淑薇说,街市会尽量保留原貌,并会加建升降机,作为通往永利街的无障碍通道。博览馆免费入场,但馆内部分设施会收费,例如互动游戏采用新技术,令市民恍如置身新闻现场,另设体验馆,让参观者体验在镜头前报道新闻。[9]

展览策划委员会主席苏钥机教授透露,将保留街市地下的“㓥鸡房”展出香港的疫症如鼠疫、禽流感、沙士等事件的报道。另一楼的原街市“猪肉台”也会完整保留,改作售卖纪念品商铺。

2015年10月,政府向立法会工务小组必列啫士街街市活化为香港新闻博览馆的计划,斥资8530万港元进行活化工程[10]

2018年12月5日,该馆正式开幕,逢星期二至日开放,免费入场[11][12][13][14]

Remove ads

建筑风格

必列啫士街街市于战后兴建,为一座使用钢筋混凝土构架兴建的建筑物,属包豪斯风格设计,以简约实用为主。

设施

必列啫士街街市楼高两层,底层设有26个鱼类家禽档位,一楼则设有33个肉类档位,以及室内儿童游乐场,内有长椅及乒乓球桌。

邻近

交通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