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六张犁 (台北市)

臺北市大安區東南部和信義區的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六張犁 (臺北市)
Remove ads

六张犁台湾台北市大安区东南方、信义区西南方的地名,由和平东路三段沿线两侧及周边区域所构成。

事实速览 六张犁,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

历史

地名起源于台湾清治时期,垦殖地基三十,按每张五甲计算,共计六张犁。

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为大加蚋堡下之“六张犁庄”。该庄北与大安庄为邻,西与下内埔庄为邻,东与三张犁庄为邻,南边为隔着山为文山堡兴福庄陂内坑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该庄为台北厅直辖,隶属于第四区。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四区改名“古亭村区”。1920年(大正九年)该庄改制为“六张犁”大字,隶属于台北州台北市,与中仑大安为当时台北市之东界[2]

战后台北市改制为省辖市。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2月台北市划分为10个区,六张犁隶属于大安区,划为黎顺、黎和2里[3]。1968年7月台北市改制为直辖市。1990年3月,台北市各区重划,六张犁东半部和平东路以北被划入新设之信义区[2],至此六张犁地区一分为二。

范围

日治时期的“六张犁庄”,其范围大致位于和平东路圆环周边以南和平东路三段两侧区域,约为今信义区黎顺、黎平、黎忠、黎安4里及大安区黎孝、黎和2里加上黎元里北端、芳和里东北角、虎啸里东侧及临江、法治、全安3里东南侧的范围[4][5]

现今广义的六张犁生活圈,大致可指台北市信义区六张犁次分区西南侧黎顺、黎平、黎忠、黎安4里[a]大安区卧龙次分区东半部虎啸、芳和、黎元、黎孝、黎和5里[b]安和次分区东南角全安、法治2里[c][来源请求]。该区域人口大约5万人[d],该区域原来均属大安区管辖,1990年后部分被划入信义区,但整体生活圈仍均属一体,也因为有六张犁山及陆军保养厂旧址[6]的屏障,信义区4里居民与旧松山区的互动少于与原本同属大安区的其他里,这种情形同样存在于学区、交通方面。

人口

截至2021年1月底止,各里[来源请求]面积与人口统计如下:[7]

更多信息 里名, 面积 (km²) ...

交通

本地的重要道路崇德街为过去的六张犁道路,并于嘉庆年间被列入官道,常有茶农及米农等农民会经崇德街往西到达艋舺大稻埕一带贩卖物品,部分则经粜米古道到达锡口。日治时期并设有六张犁运煤轻便铁路并兼营运军事设备,起点位于今富阳自然生态公园经富阳街转崇德街并进入和平基隆路口圆环后往古亭方向运行。

1960年代后,台北市迅速发展导致交通严重阻塞,原和平东路(崇德街平面─富阳街段)已不堪负荷,和平东路也计划向南延伸,并将新道路拓宽。完工后旧和平东路部分改名为崇德街,该轻便铁路(改名为富阳街)也废线,和平东路三段沿线开始发展起来。

现今本区交通十分发达,台北捷运文湖线通过六张犁地区,并设有六张犁站麟光站两站。并有三路干线公车(和平干线、敦化干线、基隆路干线)等约30条路线公车通过此区域。本区邻近国道三甲线交流道及基隆路高架桥,前往新店、中永和的快速道路及往南经庄敬隧道前往文山区的车辆均交汇于此,基隆路及和平东路三段交叉路口的圆环也常因路幅狭窄等问题,造成尖峰时刻时常呈现严重塞车状态。

Remove ads

政府机构

教育机构

著名地标

Thumb
石泉岩
Thumb
台北港口奉圣宫、石泉岩与信义天相宝塔,2024年4月摄于慈恩园
Thumb
Thumb
崇德寺及六张犁公墓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