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共享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共享徑
Remove ads

共享径(英语:Shared Path)又称共融通道,是香港的一类通道,供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共同使用,以更有效地利用区内的休憩用地和维多利亚港海滨,促进自行车线路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并增进海滨的连贯性。

Thumb
本条目为香港地理系列之一
自然地理:
地形 地质 生态
气候 自然灾害 地震
空气污染
地形:
岛屿 山峰
平原 湿地
水库 海滩
人文:
人口
能源
规划历史土地利用
土地供应 填海
农业 渔业 矿业 工业
乡村 新市镇
行政区划 地方
自然保育及康乐设施:
环境保护
公园 主题公园
郊野公园 地质公园
湿地公园 特别地区
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
郊游路径
自行车道
共享径
其他香港系列

共享径在2010年代陆续于市区试行及启用,有别于自行车专用的自行车道

Remove ads

港岛北岸

2013年,已有建议将中环海滨长廊改为自行车道[1]。2022年8月29日起,政府启动中环至湾仔海滨行人自行车共享试验计划[2],市民可在中环湾仔海滨共享径上步行或骑自行车。这条“共享径”连接中环9号码头至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以西的海滨长廊,全长约1公里,宽约6米。与传统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分开不同,是采用行人和骑自行车人士共用同一通道,提倡“互礼互让,共融共享”的理念。[3]

东岸板道连接东岸公园北角海滨花园鲗鱼涌海裕街近鲗鱼涌海滨花园,提供共享径,全长约2.2公里,预计分两段于2025年落成先后启用。[4]

此外,海滨事务委员会亦逐步推展“海滨共享空间”品牌,推动开放式的公共空间管理模式,尝试突破固有框架,避免制定太多规则限制,鼓励市民互相尊重和包容。在有关海滨空间范围踏自行车不受限制。范围包括卑路乍湾海滨长廊湾仔海滨长廊之“HarbourChill海滨休闲站”及“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铜锣湾海旁之“活力避风塘主题区”、东岸公园之防波堤等。[5]

Remove ads

附近景点

以上共享径附近景点包括:[6]

历史

规划署在2009年展开《港岛东海旁研究》,范围包括探讨可否沿海旁兴建由湾仔发展第二期内建议的海滨公园,至小西湾海滨公园的海滨长廊,及可否在长廊部分适合的地点提供自行车道。规划署亦完成《中环新海滨城市设计研究》,以优化中环新海滨的城市设计大纲及为主要用地拟备规划/设计纲领。研究亦探讨在新海滨提供环保交通系统,包括自行车道或无轨电车及相关设施的建议。[7]2019年,规划署更完成《湾仔北及北角海滨城市设计研究》,当中同样建议沿湾仔海滨长廊铜锣湾避风塘东岸公园主题区的自行车道及共享径的模式及走线。[8]

2021年,土木工程拓展署推行港岛北海滨自行车“共融通道”的可行性研究,并于中西区海滨长廊至湾仔海滨长廊展开试验计划,并曾于2022至2024年提供自行车租借服务。[9][10]

2021年,土木工程拓展署亦根据《港岛东海旁研究》中的建议,落实兴建“东岸板道”,计划同样以共享径模式开放予自行车及行人共用。[11]

过往活动

为了宣扬自行车安全,港岛总区警方交通部于2023年5月20日联同海滨事务委员会、土木工程拓展署和香港交通安全队(港岛及离岛总区),在中环至湾仔段海滨共享径举办了“维港自行车安全日暨防骗推广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宣传自行车安全知识,还推广正在试行的行人与自行车共用道路网络——“共享径”,同时也是一个宣传防骗讯息[12]

这次活动邀请了港岛总区指挥官、助理警务处长郭嘉铨、知名自行车运动员黄金宝、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吴永顺、中国香港自行车总会主席梁鸿德和香港交通安全队港岛及离岛总区指挥官、署理高级助理总监黄俊雄,共同主持了开幕礼。此外,活动还邀请到“龙耳”为活动即时提供手语翻译。开幕礼后,黄金宝现场讲解了自行车安全知识,还带领小学生们在共享径内骑自行车[13]

启德发展区

启德发展区内的共享径名为“共融通道”,计划全长13公里,阔度由6至10米不等,于2024年起逐步启用,连接区内主要设施及景点,并远至观塘海滨花园茶果岭海滨公园[14]

附近景点

这条共享径附近景点包括:

历史

应《启德规划检讨》建议,发展局原计划为启德发展区都会公园两旁预留土地,兴建合共长约6,600米的自行车道,连接多用途体育馆及旅游景点。[15]

2014年1月,土木工程拓展署咨询地区及相关团体后,决定修改设计、进一步扩大启德自行车道网络,长度将会增加逾倍至13公里,阔度不少于3.5米、斜度不大于5%的双向双车道道。此举将会可以连接至启德发展区区内所有景点,亦伸展至整个沿海区域,并且形成两大网络,涵盖前南、北面停机坪及前跑道,以减少回头路;从而,成为最大规模的香港市区自行车道网络。按照最新方案,位于都会公园两旁之原有规划的自行车道将向北扩展,伸延至前停机坪的主要景点,并且视乎位于翔龙湾的私人土地收地进展,长远考虑设分支路,沿马头角海滨伸延至土瓜湾海心公园。另外一个方向的扩展则围绕观塘避风塘。此外,最新方案亦建议配合自行车道网络,在指定休憩区设立租赁自行车店及适量泊车设施,让自行车驾驶者可以小休,并且停下欣赏风景[16]

2018年,土木工程拓展署展开为期一年的“启德发展区观塘海滨花园行人及自行车共融通道试验计划”,在观塘海滨花园进行实地试验,试行“人车共融”的概念[17]。启德发展区内的共融通道亦计划于2023年起分阶段开放使用。[18]

2020年,政府于《2020年施政报告》提出推展“多元组合”模式的连接系统,以代替启德智慧绿色大运量快速客运系统,当中包括跨越观塘避风塘之行人及自行车天桥。[19]

第一段启德共融通道,全长600米,位于启德海滨花园近启德桥东面,于2024年9月27日起开放予公众使用[20][21]。第二段共融通道位于跑道区西面,全长约500米,于2025年1月17日启用[22][23][24][25][26][27]。第三段共融通道位于承丰道公园、启德海滨花园,于2025年4月1日启用[28][29][30][31][32][33][34]

Remove ads

西九文化区

西九龙海滨长廊曾经设置自行车道,后来并入西九文化区内的共享径网络。[35]除了现有的休闲的慢速自行车道外,亦曾经计划设有自行车学习中心和探险自行车道,其中会有一个区域专门供予花式自行车和花式滑板爱好者使用。[36]

将军澳

应公众意见,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在2017年起于香港自行车馆外的行人通道试行“共融通道”设人车共用通道。[37]

迪欣湖

迪欣湖活动中心提供环湖共享径,亦有自行车租赁服务。

未来计划

交通运输策略性研究

2022年起,政府进行《交通运输策略性研究》,并于2023年初步建议引入主动出行模式(例如自行车和电动可移动工具)的相关规划及政策,在新发展区和新市镇推广。建议包括正式引入两个层次的自行车道等级、引入不同类型的绿色道路设计,优先考虑行人、自行车、电动可移动工具和绿色运输的需求等。[38]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