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矿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礦業
Remove ads

香港矿业香港境内开采天然资源的产业,[1][2]虽然香港地方细小,但因为香港境内在古代曾发生活跃的地壳活动,使香港地形复杂,不但多山多岛,矿物和石材资源也比人口、大小及经济水平与香港相近的城市丰富,因此香港的地质含有较多类型的矿物。不过矿物种类虽多,但分布分散,缺少单一类型矿物较集中的大型矿床,可供商业开发的矿物蕴藏量偏少。[3]在香港开埠之前,境内已有小规模的矿业生产,在二十世纪初进一步发现可供商业开采的矿物,包括在马鞍山铁矿针山钨矿大磨刀石墨矿。但除几处地点曾经设置矿场作商业开采之外,其余大部分地方的矿物都缺乏商业开采的经济价值[3],也随着城市的扩展及经济转型,开采金属矿物的矿场都已于1970年代中期停产。自1982年后,香港再没有发出商业性勘探矿产及开采矿物的经营牌照。 [4]

Thumb
本条目为香港经济系列之一
  • 工农业
制造业 - 能源 - 矿业
农业 - 渔业
  • 服务业
商业 - 贸易 - 通讯 - 旅游业
  • 金融业
金管局 - 港交所恒生指数) - 港元联系汇率制
银行业 - 证券期货交易 - 地产业
航运业 - 航空业
  • 民生
就业 - 消费物价指数
  • 跨境经济活动
CEPA - 个人游
其他香港系列

除金属矿物之外,香港也有颇多石材资源。在1960年代以前,香港所需的石材原料都是来自本地的石矿场,但到2000年代,大部分采石场都已经关闭,[3]也没有新设的采石场。现在大部分所需的石材都来自邻近的地区。截至2024年,香港只有屯门蓝地石矿场仍在运作。

土木工程拓展署为规管香港矿业的政府部门。

Remove ads

开采历史

Thumb
香港国际机场古窑公园内的古窑仿制品及简介展板

于赤鱲角虾螺湾,曾发现有元朝时期铸炉十三座[5];虽然发现铸炉内矿渣的主要成分是元朝时期的赤鱲角一带可能有冶铁业,但是仍然未足够断定断定原址与铸铁行业有关。香港国际机场古窑公园设置了一个虾螺湾铸炉仿制品及几幅简介展板。

Thumb
香港早期发展港岛时,以花岗岩石墙防止滑坡,亦造就今天的榕树墙景观

香港开埠前已经有原居民于山上采矿。在清初时,石塘咀一带荒芜的山坡,由于可提供作建筑材料之用的花岗岩麻石),所以吸引了一批以打石为业的惠州客家人到来作小规模的开采。[6]

最早[来源请求]有文字纪录于1841年的人口普查──即香港开埠的同一年,记录出现“公岩”、“扫箕湾”(筲箕湾)、“石塘嘴”等打石村庄(village)和聚落小村庄(hamlet)。[7]1841年香港开埠时已有矿场超过一百个。[8]不久之后,石矿场受到许可证制度管理。在开埠初期的1844年,香港进行了第一次石矿开采权的招标,当时殖民地政府只用一张合约就批出整个香港岛的石矿开采权。同时期的九龙四山也是藉石矿业发展。[9]。1864年,英国获得九龙半岛的主权,不久之后亦以类似香港岛的合约方式批出九龙的石矿开采权。1884年,何昆山创办天华矿业公司。[10]1886年,大屿山东南部有银铅矿藏的开采。[11] 二十世纪初,之前沿用的招标制度修改为以单一矿场批出方式,每份合约逐一招标,合约期由原本1年延长到5年。1907年,政府统计香港所有运作中的石矿场合约,当时港岛有5个石矿场,九龙有8个,而新界就有108个。九龙四山之一的茶果岭,其位置因为有可以采矿花岗岩及泥的机会,所以不少客家人落脚并聚居于此。此地出产的石块曾经作为香港终审法院、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虎门炮台等石造建筑的材料。[12]1960年代,香港的石料绝大部分都由领有许可证的本地小型石矿场生产,营运者需要定期续证,而且根据开采量向政府缴费。

1970年,政府决定改变矿业政策,开始批出大规模、长期的采矿合约,并逐步废止小型矿场,当中安达臣道石矿场蓝地石矿场为首批新制矿场[13]。及后,政府再针对小型矿场,施加极其严苛的经营条款(包括将许可证有效期缩短至一年,并可随时停止供应炸药),从而迫使其尽快交出开采权[14]。随着平山石矿场因新矿业政策及地铁工程而于1974年停产,旧制石矿场正式成为历史[15]

Remove ads

矿藏

矿产资源的形成

Thumb
西贡香港地质公园内的凝灰岩石柱

若以千余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而言,香港的矿物资源是相对丰富。香港的地层主要由中生代岩浆活动形成,[4]在1亿4000年前的远古时代,香港位处火山活跃地带,包括在白垩纪时期形成直径达18公里的粮船湾超级火山,这座火山位于香港东南部(即今万宜水库一带),约于1亿4000万年前曾经发生大爆发,喷发的凝灰成为了今天西贡的岩柱,而冷却的岩浆就是九龙港岛北部的花岗岩[8]古代火山的喷发活动,[16]把地层深处的矿物通过岩浆带到地壳表面,[4][2][3][1]因此香港的地质含有较多类型的矿物,不过矿物种类虽多,但分布分散,缺少单一类型矿物较集中的大型矿床,可供商业开发的矿物蕴藏量偏少,除几处地点曾经设置矿场作商业开采之外,其余大部分地方的矿物都缺乏商业开采的经济价值。[3]虽然如此,香港的地层及境内的山体含有较多硬度大的花岗岩,适合用作建材,所以在港九新界都曾设有石矿场。不过,随着市区的扩展,挖掘的污染及爆破对民居的影响,令矿业的运作与城市的发展难以并存。虽然香港境内仍有颇多山体及地层适合开采石材,[17]但很多都位于郊野公园内,属于受保护地带,[18]至于在离岛开采石材仍处于研究阶段,[19]所以石矿场亦走向式微。

Thumb
魔鬼山矿产石英和绿柱石
Thumb
凤凰笏出产的卵石砂岩
Thumb
莲麻坑出产的方铅矿
Thumb
马鞍山出产的磁铁矿
Thumb
马鞍山出产的赤铁矿和磁铁矿
Thumb
香港终审法院大楼的所用的建筑材料其中有花岗岩

金属矿物

马鞍山有香港已知最大的铁矿,其与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矿床中曾采出磁铁矿((Fe,Mg)Fe2O4),亦有磁黄铁矿(FeS)和赤铁矿Fe2O3)。

有报告称莲麻坑、梅窝及大帽山有黄铁矿(FeS2),而在马屎洲丫洲平洲沉积岩中亦有相同发现。同时亦有报告指上塘一带的冲积物中含有少量的锡及金[20]

香港西北向的石英脉群及幼粒花岗岩的地质构造中含有断断续续的--矿物,范围包括针山沙螺湾莲花山,三地曾开采钨锰铁矿((Fe,MnWO4),其中以针山钨矿场的开采规模最大。青山魔鬼山亦有小型矿场。

辉钼矿MoS2)通常与钨锰铁矿并在一起,但在香港从未作商业开采;而锡石SnO2)在多个地区如上塘、针山及魔鬼山有发现,惟亦未作商业开采。

新界东北向的断层带中的粗火山灰晶屑凝灰岩内含有--矿物,范围包括莲麻坑大帽山莲麻坑矿场曾开采出方铅矿PbS)、黄铜矿(CuFeS2)、闪锌矿ZnS)及少量的(Au);[3]大屿山银矿湾的方铅矿中亦有少量的(Ag)被发现。[10][11]

Remove ads

非金属矿物

在香港出产的高岭土长石石英绿柱石石墨等非金属矿物曾作为商业开采。前茶果岭高岭土矿场赤鱲角青衣岛及香港西北部均有高岭土出产。沙田铜锣湾伟晶岩曾开采出用于烧制陶瓷玻璃正长石(K(AlSi3O8));而茶果岭赤鱲角曾开采出碱性长石斜长石CaSi3O8))。

魔鬼山鹤咀山有报导指藏有绿柱石Be3Al2(SiO18))。大磨刀石英岩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的不同层理间发现有石墨,其厚度达4.5米。

香港多个花岗岩风化土及石英矿脉区包括白角望后石樟树头望东坑小榄米埔沙田铜锣湾针山上葵涌荔枝角均藏有石英(SiO2);作为填海工程填料的石英砂是赤鱲角开采高岭土的副产品,而离岸的石英砂主要为更新世的冲积物。

采矿场

铅矿

香港开埠后最早开采、开发、经营、生产的矿场是位于打鼓岭莲麻坑铅矿,于19世纪末由葡萄牙人经营开采,政府于1925年批出采矿租约,直到1940年日军入侵香港前已开掘约2,100米隧道,1945年战争结束,但要到1951年才由不同的承包商恢复开采,惟因铅价下跌及成本高涨,矿场于1958年关闭,采矿租约也于1962年届满。

另外,大屿山梅窝银矿湾或在香港开埠之前已经有开采,但在19世纪末在银矿湾附近曾有矿洞进行开采工作,实际上这矿洞生产的是铅,但铅矿当中含有小量的,故得银矿之名。矿藏曾被小规模的开采,但均已停产。[10][11][3][21] 其余铅矿坳等地。

钨矿

沙田针山在1935年发现钨锰铁(Wolframite)矿,并于同年发出采矿牌照,价于朝鲜战争时期急升,包括有牌的钻井及无牌的地面挖掘的采矿活动因而得以扩展,直到1967年钨价下降才促使矿场停业[22][23]。此外,香港大榄郊野公园东部的莲花山,于1950-1957年期间,也有钨锰铁矿开采。另外,大屿山沙螺湾有极小规模的矿。

磁铁矿

香港最具规模的地下矿场是马鞍山磁铁矿,该矿场早于1906年至1949年间已有小规模露天开采,1953年开始地下开采,于1960至70年代初达到全盛时期,平均年产量往往超过20万吨,在1970年代早期更一度年产达40万吨,矿产被运往日本提炼,惟因1970年代中期全球对钢铁需求下降,加上新开发的澳洲大型矿场竞争,香港本地又有多项基建工程促使建筑行业工资上涨,当矿工的工资已不复过往吸引,很多矿工都离开矿场另找工作,而且矿场的牌照将于1981年届满,当时政府正计划将马鞍山发展为新市镇,让矿场持续运作不符合城市规划,所以不欲给矿场续牌。由于投资前景充满不明朗因素,矿场遂于1976年提早停产。[24]

石墨矿

大磨刀石墨矿于1952年投产,由五福矿场作地下开采,直到1971年因矿坑深入地底深处,导致成本高昂不合符成本效益才告停业,而采矿的租约亦于1973年届满。

石矿

香港截至2025年,仅余屯门蓝地石矿场仍在运作。南丫岛石矿场安达臣道石矿场石澳石矿场分别已于2002年、2017年及2009年停止开采[25]并回复绿化。这些石矿为建筑业生产石料制品,每年共生产碎石约600万公吨,占全港约57%需求,其余则由邻近广东省输入。

自1980年代起,香港及澳洲矿业公司纷纷在邻近的广东省地区,与内地国营企业或部委开设供港石矿场,例如乌石鼓石矿场中心洲石矿场等。由于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的石矿场逐渐关闭,香港业界的石料供应来源由2006年起已逐渐转移至江门市惠州市[26][25][27]

香港矿场列表

更多信息 矿场, 类型 ...

矿场运作

由于香港的山体和地层主要由坚硬的花岗岩构成,所以不论开采石材还是金属矿物,炸药爆破都会用得上;但炸药爆破一旦发生失误,便可导致严重后果,所以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并严格遵守爆破作业的程序,点燃炸药必须由持牌的“炮王”(Shot-firer)负责,在爆破前亦须提前发出通告。昔日的石矿场,工作人员会在进行爆石的过程中敲锣[35],以作警示,提醒在附近的工人要尽快疏散,直至爆破完成为止。敲锣示警至今仍然沿用,亦是现今香港矿场的法例要求之一。此外,爆破范围附近如有道路,亦须派工人到道路举起红旗警示,暂时截停道路的交通[35]

采矿是危险性较高的工作,矿场潜在发生巨石滚下及塌陷等致命危险[36]。地下矿场的危险性更高[37],矿洞内的垂直竖井深度可达数十米,还有地下水[37],一旦发生事故,在矿洞内救援也远较地面的工地困难[38]。地下矿场的工人亦较易患上肺病。[39][40][41]

九龙四山之一的茶果岭的位置因为有可以采矿花岗岩泥机会,所以不少客家人落脚并聚居于此。此地人手[12]出产的石块曾经作为香港终审法院、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虎门炮台等石造建筑的材料。[12]

矿场旧址内部不见天日,[23]潜在发生人从高处堕下及塌陷等致命危险。[42][43][23]当年一直被丢空的矿场由于矿场旧址无人看管,加上土地未经适当平整,因此不时有小童因误闯旧石矿场而遇上意外[44][45],而且成为罪犯匿藏的地方。[46]

与采石业有关的地名

Thumb
阿公岩的部分山坡仍见到旧日的采矿面
Thumb
2014年的鲗鱼涌
  • 昂船洲(地方英文名 Stonecutters Island,意译石匠岛)
  • 鲗鱼涌(地方英文名 Quarry Bay,意译打石湾)
  • 银矿湾

昔日矿场的用途

  • 马鞍山铁矿场:绿化区域
  • 女婆山石矿场:垃圾转运站、骨灰安置所
  • 石澳石矿场:建造大型沉管隧道预制组件的人工海湾,将来会改为水上活动中心
  • 平山石矿场:多条公共屋邨及一个岩石主题的地区公园(彩禧路公园
  • 鲗鱼涌石矿场:填海工程后设立太古工业区,之后再变成太古城住宅区和太古坊商业区
  • 茶果岭高岭土矿场:私人住宅、拟建居屋用地及及休憩用地
  • 安达臣道石矿场:修复后的岩壁、多个居屋及住宅发售计划屋苑、石矿公园

以本地花岗岩所建的建筑物

花岗岩,又名方石。在香港开埠初期,建设维多利亚城时的主要建筑材料,所以很多港岛早期的殖民地式建筑物都就地取材,用本地开采的花岗岩建成。

另外,还有虎门炮台[12]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