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凌道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凌道揚
Remove ads

凌道扬(1888年12月8日—1993年8月3日),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布吉村丰和墟(今深圳市龙岗区)人(后期由深圳迁往香港粉岭崇谦堂村),中国现代著名林学家、农学家、教育家、水土保持专家。崇基学院第二任院长(1955年 - 1960年)及联合书院第二任院长(1960年2月 - 1963年1月)。

事实速览 凌道扬, 性别 ...
Remove ads

简介

Thumb
香港中文大学新崇基门入口,上有凌道扬的“崇基”二字题字和对联:“崇高惟博爱本天地立心无间东西沟通学术;基础在育才当海山胜境有怀胞与陶铸人群”

凌道扬1909年(清宣统元年)获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士学位。1910年,他赴美求学,入读麻省农学院(今马萨诸塞大学),学习农业科学。1912年,转入耶鲁大学林学院,并于1914年获得耶鲁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到德国、瑞典考察林业和农学。[4]

1914年(民国三年)凌氏学成回国后积极推动林业发展,他有感于国家“重山复岭,濯濯不毛”的林业现状,便开始践行他的《森林救国论》,致力于林学的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参与制定《中华民国森林法》。同年,他与韩安等林学家上书北洋政府,提议效发美国设立植树节,倡议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7月31日获北洋政府采纳,1916年开始实施。[5][4]

1916年,他的著作《森林学大意》中文版、英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17年,发起成立中华森林会(后易名为“中华林学会”),任理事长[6]。1918年,与晚清报业家、外交家陈言之女陈英梅(1890-1938)结婚。陈英梅生于香港,一九零六年赴美留学,一九一三年毕业于美国韦尔斯利学院获体育学士学位,一九一四年回到上海,担任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体育干事及该会附设体育师范学校校长,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兼体育专修科主任, 南京女青年会会长等职,开启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先河。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凌道扬参与接收,并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林务局局长,次年3月,林务局改为胶澳农林事务所,凌道扬任所长,直至1925年[7]。1924年,担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8]。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其著作《中国农业之经济观》。

1936年,当选中华林学会第四届理事长,任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代局长、局长。1939年,任黄河水利委员会执行委员,从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暨西北建设规划。1938年太太陈英梅在日军空袭广州时,不幸伤重身亡。

1940年,凌道扬与第二任太太崔亚兰在成都结婚,崔亚兰为湖北武昌人,金陵女子大学体育及卫生学系毕业,1936年赴美国卫斯理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服务,任金陵女子大学体育系教授,主要教授体育教学法、体操、韵律活动、垒球等课程。[9]

1948年,他从联合国粮食农业总署职上退休,定居香港。1954年,凌道扬曾短暂出任崇真英文书院校长,为期一年[10]。1955年2月,担任崇基学院第二任校长,上任后即为学院选定马料水现址,并与港府磋商,把原为一大块拨给崇基的十英亩土地,改为分散的七小块,以为校园扩展预留空间。凌氏继而向港府申请附近山地以造林,港府以凌氏乃农林学家,大幅租地与崇基,令崇基的校域范围增至三百英亩。凌氏带领崇基于1956年9月迁入新校址。1956年,他与钱穆、姚传法等组织中文专上学校协会,呼吁香港政府成立中文大学[4][6]

1957年,马萨诸塞大学授予凌道扬荣誉法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作为爱国者、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为母校带来了孜孜以求的巨大声誉”,他发表了《我之中国文化观》的演讲。[11]

1950年代尾至1960年代初,他亦曾经出任新亚书院董事。

1960年2月,他被聘为联合书院第二任院长,以筹备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全力推动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1963年10月17日,新亚、崇基、联合三所书院组成的香港中文大学正式成立[12]

而在1963年,凌氏出任香港私立大专“崇华书院”校长。[来源请求]

1980年,凌氏移居美国。1993年8月2日,凌道扬病逝于美国,享年105岁。[11]

Remove ads

身后纪念

  • 1990年代末,凌氏后人与崇基学院磋商,于礼拜堂侧捐建“凌道扬园”以作纪念,并于2000年建成。[4]
  • 2022年,凌氏后人深圳百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国强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捐资1.5亿人民币,成立道扬书院[13]

著名亲属

凌道扬之堂弟为上海沪江大学末任校长凌宪扬,曾为其时国民政府出任财政职位,以及任教于沪江大学。在中共建政后,凌宪扬被中国当局两度清算(镇反时首次被捕,1957年短暂获释后再被判监10年),1958年死于狱中。

1918年,凌道扬与晚清报业家、外交家陈言之女陈英梅(1890-1938)结婚。陈英梅生于香港,1906年赴美留学,1913年毕业于美国卫斯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获文学士,1914年回到上海,先后出任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体育干事及该会附设的体育师范学校校长、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兼体育专修科主任, 南京女青年会会长等职,开启中国近代女子体育教育先河。1938年日本空袭广州时受重伤,送往香港抢救,但终告不治。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