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2020年臺灣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英语: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是2020年上映的台湾爱情剧情片。电影由柳广辉执导,并由瞿友宁监制兼编剧。电影取材自导演本人在高中时期的爱情经历,并加入了威权以及宗教元素。电影由陈昊森、曾敬骅、邵奕玫、戴立忍、王识贤跟法比欧主演。《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时代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刚解严的台湾,讲述一对游走在友谊和爱慕之间的高中同学的故事,由张哲生和祁家威担任史料顾问。
电影的筹拍作业始于2016年,当时监制瞿友宁向柳广辉提出合作的邀请。二人原本打算将柳的旧作改编拍摄,但最终决定由瞿兼任编剧并创作全新的原创剧本。电影的宣发制作成本高达新台币7,000万元,当中获辅导金跟地方政府补助总共2,000万元。电影主体拍摄于2019年4月下旬开始,并在台湾跟加拿大取景拍摄,最终在同年6月下旬杀青,全片拍摄期历时约两个月。
电影于2020年3月14日在大阪亚洲电影节进行全球首映,其后在同年9月30日在台湾公映,而Netflix则取得电影的分销权,于同年12月23日在全球Netflix平台上架电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上映后获得极大商业成功,成为台湾影史首部票房破新台币1亿元的同志题材电影。电影亦获得许多奖项,影评人称赞了其演员表现、摄影、执导和音乐。它在第57届金马奖获得五项提名,最终赢得最佳摄影与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电影亦在大阪亚洲电影节、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盛典与台湾电影行销奖等颁奖礼上赢得奖项。
剧情
1987年,台湾即将解严。某天张家汉(阿汉)在学校乐队的泳池训练遇见刚转校来的王柏德(Birdy),二人互相自我介绍后开始成为朋友。Birdy有着跟阿汉截然相反的个性,当二人发现学校的同性恋同学谢镇宏(瘦瘦)被其他学生霸凌殴打时,Birdy选择挺身而出保护瘦瘦并带他离开。蒋经国逝世后,当二人在台北遇见参与同志活动而被拘捕的祁家威时,Birdy再次上前跟拘捕祁家威的警察对骂。随着相处的时间渐多,二人的关系开始逐渐升温,而阿汉亦对Birdy产生超越同学间的情愫,并对自己的身份和感情产生冲突。
二人就读的维特中学于新学期改为男女合校,并在乐队课遇上女同学吴若非(班班)。个性与Birdy相近的班班很快便与对方熟稔,一切看在眼内的阿汉开始因此妒忌。当Birdy向班班告白而逐渐疏远自己后,阿汉更加迁怒二人,甚至暗中向校方举报二人违反校规。其后Birdy发生车祸,向阿汉求助后便被对方带回宿舍浴室洗澡。期间阿汉强行为Birdy手交以试探他对自己的感觉,Birdy从反抗到屈服,最终在高潮后亲吻阿汉,二人相拥而泣并确认爱意。然而离开浴室后,Birdy开始更加躲避阿汉。
班班跟Birdy因为违反校规而被处分,分别遭退学跟留校察看。阿汉在阻止Birdy到校的父亲教训儿子时跟Birdy发生冲突,二人被教官和欧神父架住分开。在阿汉与欧神父对谈过程中,欧神父提到他年轻时也曾叛逆,但仍试图保持在正途上。期间阿汉被告知Birdy正在自己家中,于是立刻离去回家。回家后阿汉因为跟班班的三角关系而与Birdy激烈争执,在差点向父母出柜之际被Birdy阻止而离家出走。Birdy紧跟在后并来到澎湖的海边,二人在海滩激情亲热后便分别。其后阿汉致电正准备大学联考的Birdy,并向他播放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心碎的两人隔着电话痛哭后便断绝联络。
多年后,已届中年的阿汉参加乐队举办的同学会,并联系上Birdy的前妻班班相约见面。其后阿汉到加拿大去墓前悼念过世的欧神父,并遇见欧神父的旧情人Alex,得知欧神父也曾跟自己一样曾因同志的身份而挣扎。其后阿汉在酒吧外重遇Birdy,两人回忆起彼此的爱情,Birdy终于承认自己当年很爱阿汉,只是自己无法接受。当他们走到阿汉的住处时,阿汉邀Birdy上楼喝一杯,Birdy拒绝了,但接受阿汉的提议,与他一起散步走回自己下榻的旅馆。此时年轻时的阿汉和Birdy也现身,唱起《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演员表
风格与主题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取材于导演柳广辉在高中时期的爱情经历[2],主角张家汉的设定有80%以柳本人为原型。此前柳一直在写别人的故事,这次透过首次拍摄自己的故事将内心隐藏的情感宣泄出来[3]。电影的时代背景设定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故事讲述一对游走在友谊和爱慕之间的高中同学,他们在青春的骚动跟性启蒙的渴望牵引下冒险,其后因为学妹的出现而让他们的暧昧关系产生变化[4]。
电影设定在台湾解禁后的初期,社会仍然处于非常压抑的状态[5]。柳认为要加入多场关于霸权跟体制的场面,当中包括挑战威权以及逃离束缚的段落,让主角二人原以为解严后能得到自由,但最终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虚假[6]。柳期望电影通过这些场面反映当时真实社会的气氛跟压迫,使观众无论有否置身过当时的年代,都可以感受社会气氛带来的压抑[6]。柳亦在电影加入宗教的设定,原因是柳本身也出身于基督教家庭,一直背负着宗教上的“原罪感”[7]。
虽然《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一部同志纯爱电影[8],但柳不希望外界将其简单归类为“同志片”,因为他认为同志的爱情跟异性恋一样,因此这部电影就像其他青春校园恋情的电影般[7]。由于不少同志电影都具艺术感甚至是距离感,因此柳希望这部电影能让大众容易理解[7]。他亦刻意在电影中加入留白的部分,好让大众都有空间联系自身初恋的经历,而不是单纯将电影的关注点放在同志上[7]。
制作
曾拍摄《蜂蜜幸运草》与《22个男人》等戏剧作品的编剧兼导演柳广辉与编剧郑心媚分别于2014年跟2015年共同创作出《心天堂乐园》[注 2]跟《野孩子》的剧本[10][11][12]。2016年,与柳自高中起相识的监制兼导演瞿友宁提出合作的邀请,认为自己的氧气电影有限公司可以帮助柳在确保资金跟创作自由下拍出他的剧本[11]。柳从过往创作的剧本中拿出跟郑共同创作的《心天堂乐园》,然而瞿看过剧本后发现他把自己高中时候的爱情经历隐晦地写在剧本,于是提议柳直接把剧本改写成自己的爱情故事[11]。在确认剧本的修改方向后,二人先把原剧本送往中华民国文化部申请辅导金,并请原编剧郑沿着修改方向改写剧本[11]。后来郑因明确表示有其他工作地方而退出编剧职务,因此瞿便以新台币15万元买下原剧本继续创作[11]。
在郑退出编剧一职后,瞿先找来另一编剧家吴洛缨改写剧本,但吴其后表示不熟悉电影男校背景的细节,加上自己也另有工作,因而退出编剧的工作[11]。最后瞿决定跟编剧詹杰跟吴翰杰共同以原创形式创作新剧本,由瞿撰写故事大纲跟分场大纲后,并由其余二人创作剧本内容以完成剧本[13]。瞿除了以柳的高中爱情故事作为创作蓝本外,亦加入了自己当时跟学妹的爱情经历,因此故事情节不少均是源自真实发生的事件,而Birdy等出场角色也有真实原型[14]。
由于郑跟吴曾参与的原剧本最终没有采用,因此仅列为编剧顾问,而詹跟吴虽未有列为编剧,但瞿为了感谢二人的协助而在后续的奖项报名时加上他们的名字[11]。此外,张哲生和祁家威亦于电影中担任史料顾问[15]。电影剧本的第一个完稿于2018年初完成[6],总共花了四个月创作剧本[16]。电影最初曾名为《拥挤的乐园》[17],其后改成《史诗般的同志电影》[6],最终于2019年4月开始宣传期间正式改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18]。
虽然电影获辅导金跟地方政府补助总共新台币2,000万元,但由于海外拍摄等因素令宣发制作成本达至7,000万元之高,令不少看过企划案的资方害怕难以回本而拒绝投资[19]。瞿决定自行投资4,000万元拍摄,占电影总成本的六成,并说服中环娱乐、百聿数码跟三皇生物科技等资方投资[19]。虽然电影成本高达7,000万元,但由于海外的OTT服务跟戏院版权预售的销情理想,在正式上映前已经获得占成本八成的利润[20]。
由于考虑到电影的角色相处相对较为纯真的年代,制作方决定采用更具新鲜感的新人担任主角[21]。导演柳广辉经介绍后发现曾在网络偶像剧《红色气球》里饰演同志角色的陈昊森,邀请对方试镜后对他留下深刻印象[22]。而监制瞿友宁特意在试镜前观看陈曾参演的《红色气球》,但认为他在剧中的表现不算出色,然而在试镜后跟柳一样觉得陈是适合的人选,决定将主角张家汉的角色交给他[23]。
在决定张家汉的选角后,柳认为由于饰演这位角色的演员陈昊森有着纯粹纯真的眼神,因此饰演另一位主角王柏德的演员也必须拥有透彻的眼神[23]。此时瞿经友人介绍发现刚拍毕电影《返校》的新人演员曾敬骅,在网上搜寻照片发现对方外型不俗,遂邀请对方试镜角色[22]。由于曾跟角色王柏德的个性截然相反,柳跟瞿在试镜中一度担心曾能否胜任角色,但看见曾在试演片段的表现后便决定由他饰演角色[23]。
饰演吴若非的邵奕玫由于在试镜的时候真诚地分享自己的内心故事,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别人,因此柳瞿二人决定挑选她演出[24]。饰演欧神父的演员法比欧在收到角色邀约的时候虽然还没拿到剧本,但认为市场上需要更多这类型的电影带给年轻人启发跟影响,因此毅然答应演出[25]。
柳曾邀请私交甚笃的演员金城武演出中年版的张家汉,但对方最终婉拒了邀约[22]。由于年纪相近而又愿意饰演同志角色的台湾演员选择不多,因此决定邀请演员戴立忍演出[26],成为戴相隔两年来首部演出的作品[27]。在决定中年版张家汉的选角,瞿希望能够找一个跟戴立忍相熟、有默契的人饰演中年版王柏德,因此决定邀请曾与戴合作多部电影的导演锺孟宏演出,但他指朋友间要面对这种事会尴尬害羞而拒绝[28]。其后瞿因为觉得演员王识贤跟曾敬骅的眼神一样有着神秘的魅力,因而邀请他饰演中年版王柏德,结果对方在酬劳都还没谈定的情况下便一口答应演出[29]。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美术指导由曾参与《角头2:王者再起》与《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等电影的姚国祯担任[30],原本没有确定要接下工作的姚在读过剧本后便马上投入角色的情绪,体会到跟以往工作截然不同的感受,于是随即接受委托并跟制作敲定时间[31]。其后他便跟监制与导演等制作方开会,主要围绕着剧本、人物情感,以及执行面的取舍,确认彼此对剧本的理解跟场景的想像,然后开始功课、搜集资料,继而发展出自己的切入观点[31]。经过重复讨论、规划、设计、估价、检查等多个流程后,即使姚在各方面尽量减低成本,但需要的预算仍然比原本获批的还要超出一倍,但监制瞿友宁得知后决定全盘接受,因此增加了拍摄的成本[32]。

由于作为美术指导的姚出生年份跟电影设定的时代刚好一样,因此对当时的印象比较模糊,除了将这种模糊感转化成独特的氛围外,也要跟美术组一起做大量资料搜集[31]。美术组到国家图书馆以及台湾电视公司等不同地方找资料,并翻阅出每十年的台湾大事记,找出与那个年代相关的所有事物,从超过一万张照片中萃取出合适的素材[31][33]。姚亦找出当时台湾流行的色表,认为那个时代都使用比较混浊的颜色,并将这些色调加入电影之中,以不同的颜色象征着不同的事物[34]。虽然决定了电影的色调方向,但在搭景跟道具方面却因场景太散跟突发状况太多而遇到困难[31]。当中在关键场面出现的中华商场早于1992年便已拆除[35],剧组决定在台北市万华区华江整建住宅里一座跨越环河南路的天桥上重现当时的场景,并牵涉超过60户住户,一直到开拍当天仍然在布置场景[31][36]。
除了外景以外,学校宿舍与主角的家等内部场景的细节布置亦需要设计组跟现场道具组等多个工作人员以手作形式制造出来[32]。当中不少道具亦需要在二手拍卖、家具行等地方寻找,并由监制跟导演等提供出当年曾使用的真实物品,而幕前的演员也参与绘制自己在电影使用的道具,因此台前幕后众人都参与了美术的部分[31]。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主体拍摄于2019年4月下旬开拍[4][37],台湾拍摄部分在同年6月上旬杀青[38],加拿大拍摄部分在6月下旬杀青[39][40],全片拍摄期历时约两个月。电影约三成场景于台中市取景,当中包括台中公园湖心亭跟万代福影城,并得到台中市政府新闻局及台中市影视发展基金会的支援[41]。由于监制瞿友宁跟导演柳广辉均是台中人,因此电影中多个场景实际上均是复刻自个人的成长记忆[41]。
为了让饰演两位主角的陈昊森跟曾敬骅培养出深厚默契,剧组特意让二人在电影正式开拍前同居近两个月[2]。期间他们亦被要求每天写交换日记[42]。导演柳广辉亦让他们观赏《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与《春光乍泄》等经典同志电影,并分别参考梁朝伟跟张国荣两位演员的演法[43][6]。在电影开拍的一个月前,二人甚至被剧组安排到同志酒吧体验[42]。由于两位主角完全没有经历过电影当时的年代,柳特意分享出一直珍藏的日记本跟情书,让他们揣摩能够角色的心境[6]。
为了重现蒋经国逝世后万人谒陵的场面,剧组早在2019年3月开始跟中华民国国防部申请到台北忠烈祠取景拍摄,然而以“没有直接对国军的形象提升”跟“是部分国军的陵墓”为理由遭拒绝[44]。经过超过两个月时间的磋商,以及影委会跟文化部的帮忙,国防部最终愿意以改变拍摄角度而借出忠烈祠取景[44],但只能让剧组在大门前拍摄[33],并不开放忠烈祠内部,而拍摄当天则动用了超过1,000名临时演员拍摄[45]。
- 一些拍摄场地图片
电影的海边戏于澎湖吉贝屿的一块无人沙洲取景,并需要赶在海水涨退潮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拍摄[46]。饰演主角的陈昊森跟曾敬骅均需要全裸上阵,因此在场只有男性工作人员进行拍摄[46]。虽然二人已经做好保护措施,但因为胶带在拍摄期间不停掉下,最终只能放弃保护借由镜头角度确保拍摄没有露点[4][46]。而为了连戏在拍摄时所吃的饼干,实际上是泡满海水的饼干[46]。
电影原订仅在台湾拍摄,但监制其后因为想让剧本的格局更大兼更具国际观,而决定出国到加拿大取景拍摄[47]。剧组从加拿大东南方拍到东北方,交通与勘景的时间加起来共花了13天,而实际拍摄时间则花了5天[47]。监制在出发前再修改剧本结局,加入更多情节,最终整项行程让电影的成本增加新台币约1,000万元[47]。剧组于当地魁北克跟尼加拉大瀑布等地方取景拍摄,最后一天在蒙特利尔一直拍摄到清晨,捕捉到日出的镜头后正式杀青[48]。
跟其他电影不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拍摄前半回忆部分时主要运用特写镜头[49],借此展现出两名主角碍于当时的社会氛围,以及不确定自身情感与性向的情况下,因而总是倍感压迫的感受[36]。电影亦以模糊方式处理大部分远景,并借着近景的道具与服装等部分,展现出故事主要的时空背景[36]。而当电影到了尾声的现代场景时,则以画面更加宽阔的方式拍摄[36]。电影的摄影师姚宏易最初非常抗拒以大量特写的方式拍摄,认为这样处理比较像电视剧的拍摄方式,并试图说服导演跟监制尝试在某些场景放开镜头拍摄,但在监制的坚持下最终顺从他们大量特写的拍摄方式[49]。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后期制作的工作在完成拍摄后于2019年7月随即展开[50],剪接师为曾剪辑《海角七号》与《KANO》等电影的苏珮仪[51][52],而导演柳广辉也有参与[6]。电影原先以主角张家汉的视角为主而剪辑,但在剪辑后发现比例不平衡,因此决定把另一主角王柏德的视角补进来,让首次剪辑版本的时长达两个半小时之长[6]。由于时长关系,原本打算把张家汉妈妈的支线删掉,但其后柳认为这部分非常重要而必须保留[6],而原本关于中年吴若非家庭关系的支线则大幅删减,让她的戏份减至仅与中年张家汉互动的部分[6]。部分删减的素材被用在主题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的音乐录影带画面[53]、以惊喜礼物形式在电影官方Facebook专页公开[54],以及收录在电影DVD跟蓝光的商品中[55][56]。
在原剧本跟原著小说出现的荣哥与其相关部分被全数删减,原因为跟电影的纯爱主题不配合[17]。虽然在监制兼编剧的瞿友宁要求下拍摄了相关情节,但由于柳从一开始便认为这些情节具争议性而不希望加入,最终决定把所有场次剪掉[17]。当中饰演年轻时期荣哥的演员林哲熹跟初中时期张家汉的演员范睿修未有出现在演出名单,仅在片尾列为监制特别感谢的对象[17]。
电影最终分为在2020年台北电影节首播的北影版以及在各大戏院公映的院线版两个版本[57]。北影版在剪辑上更强调冲突的部分,原因为当初打算把电影送往海外参展,认为这样剪辑更迎合评审的口味[17]。院线版的剪辑则更加大众化,使电影能够套用在所有族群上[17]。两版本在剪辑上各有不同,包括在院线版增加张家汉妈妈凝视两位主角同床共枕的情节,以及北影版出现张家汉爸爸在主角夺门而出后询问“咖啊是什么?”等情节[6]。
音乐

在《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瞿友宁与柳广辉选择邀请知名音乐制作人侯志坚担任电影的音乐总监,此前瞿跟侯亦曾在电影《花甲大人转男孩》上合作[58],而众人的共识则是要创作出精准之外更独特的东西[59]。侯志坚原本打算以自己的直觉为电影创作配乐,但当他看过毛片后便打消念头,觉得必须要将两位主角“呼喊过、争取过、感觉到无力”的这些事情展现在自己的旋律动机上,因此演奏乐器的乐手人选非常重要[60]。他邀请了大提琴手陈主惠与小号手魏广皓演奏电影的配乐[61],以大提琴跟小号两种乐器分别代表电影两位主角阿汉跟Birdy之间的对话[62]。
电影的主题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由创作歌手卢广仲献唱,为卢继《鱼仔》跟《几分之几》后第三度献唱瞿友宁的影视主题曲[63],鲜有演唱非亲自创作歌曲的卢在听过歌曲的样本后便答应录制的邀约[64]。有别于电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用的“你”字,其主题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在歌名部分刻意将“你”字换成“我”字,而这是《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剧组的巧思,因为他们认为《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是每个人可以献给最爱的歌[65][66]。电影的主角陈昊森亦重新演译歌曲发行[67],并同样作为歌曲的主唱歌手[注 1]。电影的宣传曲《HELLO》由歌手龚言脩献唱,龚于录音室前后花了总共15小时录制歌曲,以唱出歌曲中要表达的遗憾又纠结的情绪[68]。除了新歌以外,电影亦特意选用30年前的台湾流行歌曲,包括陈昇的《拥挤的乐园》,以及蔡蓝钦被喻为“同志经典情歌”的《这个世界》[62]。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电影配乐原声带于2020年9月30日于数码平台上架,收录由侯志坚、陈主惠、魏广皓三人制作的15首纯音乐[69]。原声带的实体版本在同年12月10日正式发行,并追加收录4首口白曲目以及歌曲《Danny Boy》的两个版本[70]。原声带发行后打进五大唱片[71]、佳佳唱片[72]、博客来等台湾多个唱片排行周榜单前20位[73]。
发行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于2020年2月20日率先在欧洲电影市场展举办小型试片[74][75],其后于3月14日及15日于大阪亚洲电影节以全球首映的名义限定播映[76]。电影亦原订作为于2020年4月举行的金马奇幻影展开幕电影播映[77],但在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于同年3月宣布取消该届金马奇幻影展的所有影展活动及电影放映[78]。原本订于2020年6月19日起全台公映的电影其后亦因为疫情进一步肆虐,监制瞿友宁认为观众到戏院观赏电影的意欲不高而决定延期[79]。
2020年7月5日,电影在台北电影节进行台湾地区首映[80],此版本(北影版)跟其后正式上映的院线版剪辑有所不同[81]。9月4日至9月13日,电影官方举行了总共六场名为“星空趴”的电影特映会,以派对形式让观众在正式上映前抢先观赏电影[82]。电影亦于9月5日作为2020年台湾国际酷儿影展的开幕片在新光影城放映[83]。9月25日至27日,电影先行以口碑场的形式于限定院线上映,并于9月30日起正式在全台电影院公映[84],以配合公众连假与金马奖公布入围名单等有利宣传的活动[79]。由于影迷的热烈要求,电影的北影版其后在2020年12月4日起在台湾部分电影限定上映[85]。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其后在同年10月22日跟10月27日于香港国际电影节[86],以及11月21日于香港同志影展限定上映合共四场场次[87]。2020年12月23日,电影在串流平台Netflix全球独家上线[88],成为海外地区观众除了于电影节及影展以外唯一的观赏渠道[89]。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台湾史上市场营销费用花费最多的本土同志电影[7],并选择曾为《我们与恶的距离》、《花甲男孩转大人》与《想见你》等大热剧集策划营销的结果娱乐合作[90]。在电影上映前,制作方于2019年设立了电影的专属Facebook与Instagram页面[91][92],并于2020年设立了电影的专属YouTube频道[93]。而电影的国际版Facebook跟Twitter页面亦在2020年同时设立[94]。电影的初版海报于2019年11月20日释出[95],而超前导预告则在2020年2月4日公开[93]。
早在电影公映的前一年开始,营销人员便加入腐女与同志等不同网站,调查各个社群的喜好以及关心的重点,并留言跟他们增加交流[21]。其后工作人员便安排两位主角到摄影棚拍摄各种照片,并上传至电影的社交平台上,观察各界的反应[21]。除了运用网络宣传外,制作方也跟出版社合作,在电影公映前率先发行写真书跟小说,为电影预热兼推动两位主角的人气[21]。
从距离电影正式公映的前100天开始,电影的YouTube频道开始公开名为“刻座大来宾”的宣传影片,请来林依晨、柯佳嬿、许光汉、吴慷仁、陈柏霖等知名演员分享观后感,透过名人推荐加深大众对电影的印象[96]。卢广仲演唱的电影主题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在电影公映前一个月发行[53],其后引起台湾乐坛的翻唱热潮,蔡依林、田馥甄、五月天、李友廷与魏如萱等知名歌手均曾公开演唱,进一步扩大电影的接触层面[97]。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上映前后,电影的台前幕后成员均登上多个媒体节目宣传,包括同志YouTuber影片[98][99]、电视节目[100][101][102]、电台节目[103][104]。电影制作方亦在上映前后举行星空趴[82]、校园讲座分享[105]、欢唱会[106]、影人QA活动[107]、同拍会[108]、签书会等大量团体活动[109],以拉近台前幕后成员跟粉丝之间的距离[108]。
2021年7月15日,得利影视开始于Instagram暗示关于《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消息[110],其后于7月30日透露有关商品将于12月底实体发行[111]。得利影视于翌日正式公开《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DVD跟蓝光影碟发行资讯,并表示这是台湾本土电影史上制作期最长的DVD与蓝光影碟[112]。产品的双碟珍藏版在10月15日起开放预购[113],其后在12月24日正式发行[114]。产品两版本皆收录电影的正式公映版、北影版、未曝光影片等各种片段,并限量附送图册集与海报等赠品[55][56]。电影的普通版DVD与蓝光影碟均于2022年3月11日同样以双碟形式发行,收录内容与珍藏版大致相同,但采用不同的包装以及未有附送限量赠品[115][116]。
反响
在台湾,《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正式上映日成为当日的票房冠军,终结《TENET天能》于当地长达34天的票房冠军纪录[117]。连同前一周口碑场的票房收入计算,电影在上画首日已录得近新台币1,200万元票房,创下2020年台湾本土电影的最高首日票房纪录[117]。电影于上映首周录得超过3,300万元的票房[118],打破早前《可不可以,你也刚好喜欢我》的2,000万元首周票房成绩,创下2020年台湾本土电影的最高首周票房纪录[119]。
电影于上映次周以超过2,300万元收入蝉联票房冠军,两周累计票房收入突破5,300万元[120]。电影于上映第三周继续高踞票房冠军[121],三周累计票房收入突破7,000万元,打破电影《谁先爱上他的》创下的6,637万元票房成绩,成为台湾同志题材本土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122]。电影上映四周后票房收入突破8,000万元,取代《可不可以,你也刚好喜欢我》成为当时2020年年度最高票房收入的本土电影[123]。
2020年11月2日,电影官方宣布累计票房收入已突破8,800万元[124],超越电影《断背山》于当地创下的8,800万元票房成绩,成为台湾历来最高票房收入的同志题材电影[125]。11月27日,电影《孤味》率先成为该年首部突破1亿元票房的本土电影[126],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于当周计算结束后则录得超过9,700万元累计票房收入[127]。12月7日,受电影北影版的限定上映带动,《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台湾票房收入正式突破1亿元,成为全年第二部录得超过1亿元票房收入的本土电影[128]。电影于2020年全年录得约1.03亿元票房收入,成为台湾全年第八高票房收入的电影,亦是仅次于《孤味》全年第二高票房收入的本土电影[129]。
2021年4月,《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台湾的最终累计票房收入达到新台币103,428,310元[130]。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于烂番茄收集的8篇专业影评文章中,“新鲜度”为88%,而观众评价则获得91%的高分[131]。《电影国度》的罗渣·摩亚给予电影两颗半星(满分四颗),赞赏它是“让人永远无法忘记的感伤初恋出柜故事”,并指作品的时代设定提醒大家“现在被认为性思想进步跟高宽容度的亚洲文化领域之一”并不是一向如此[132]。《纽约时报》的西奥·布格比形容电影为“感人而纯粹的爱情故事”,并赞赏导演在作品中的耐心让演员间发展出更可信的化学反应,指电影本可靠着俊俏的演员与秘密的台北之旅作为卖点,但导演为他们美丽的思念赋予质感[133]。
《决定者》的约翰·塞尔巴赞赏导演是个强大的视觉电影制作人,并敏锐地探索宗教与性之间的联系,但认为他过分聚焦在两位主角内心真实的痛苦,这有时会让电影显得较为空洞[134]。《小说机器》的格兰特·沃森给予电影10分满分评价,认为这是近年来最成功的同志电影之一,并赞赏导演清晰而生动地捕捉到年轻爱情的感觉,以及两位主角表现到出色而真实的亲密感[135]。《圣荷西信使报》的兰迪‧迈尔斯给予电影三星评价(满分四星),并赞赏这是一个“有着诚挚的表演与感性的拍摄技巧的亲密故事”[136]。《同志城市新闻》的盖瑞·M·克莱默认为电影能够引起所有曾在青春期对身边挚友情不自禁的观众共鸣,并赞赏导演巧妙地捕捉到了两个青少年之间发展出的兄弟情谊,但认为电影最大的缺点是剪辑不够顺畅[137]。
《湾区记者》的布莱恩·布隆伯格赞赏电影出色地描绘出性吸引上的拉扯,并指导演从细微的感官接触中精湛地展现出被压抑的激情,但认为电影的政治元素未有跟作品成功连系[138]。《粉红镜片》的班·特纳给予电影3分(满分5分)的评价,赞赏这是一部“拥有时而有趣的剧本、出色的表演和巧妙的电影嗅觉”的扎实电影,但认为它跟近年那些泰国电影一样只反映出表面的爱情[139]。《圣达菲记者》的莱利·加德纳给予电影7分(满分10分)的评价,赞赏摄影师于作品的表现最为出彩,并认为电影的部分情节有着近年国际作品中最好的时刻[140]。
《Yahoo奇摩》的张哲鸣赞赏电影出色的选角,包括两位主角在作品的精湛演出,但认为电影音乐显得泛滥甚至干扰观赏[141]。《鸣人堂》的吴思恩赞赏电影写实表现出同性恋者所选择的人生道路,而不像近年一些影视作品般哗众取宠,但认为时代背景的设定未能与主线人物的情感完整贴合[142]。《娱乐星闻》的廖福生认为电影即使套用了一般青春爱情电影的制作公式,但不同的是它细腻而完整地刻画出人物的生命状态以及总体氛围的动荡不安[143]。《酿电影》的黄彦瑄认为电影不只描绘私人化的情感,同时亦包含着对时代的感慨,并指它跟其他将同志历史跟国族镶嵌一起的电影让同志电影不再被边缘成为台湾电影史中的“他者”[144]。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获美国《时代杂志》赞赏“势必成为LGBTQ电影的新经典”[145]。在第57届金马奖,电影获得一共获得最佳男配角(戴立忍)、最佳新演员(陈昊森)、最佳摄影(姚宏易)、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侯志坚、黄雨勋)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五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摄影与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两项奖项[146]。
在2020年台北电影奖,电影分别获得最佳男配角(戴立忍)跟最佳新演员(陈昊森)的提名[147],并在会外赛台湾电影行销奖上获得最佳电影行销奖、最佳海报奖跟最佳预告片奖提名,最终赢得最佳电影行销奖一奖[148]。《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亦在获得多个国际奖项与提名,包括在中国大陆的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盛典上获得八个提名,最终获得年度LGBT影片一奖[149]。
电影亦在日本的大阪亚洲电影节上赢得药师珍珠奖(戴立忍)[150]、在巴西的圣保罗国际电影节新导演竞赛上获得最佳虚构电影提名(柳广辉)[151],以及在香港YAHOO!搜寻人气大奖上赢得人气台湾电影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152]。电影的主题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亦在台湾的Hito流行音乐奖赢得hito年度十大华语歌曲跟hito电影主题曲[153],并在新加坡的Freshmusic Awards赢得年度十大单曲[154],以及在新加坡的薰衣草音乐奖赢得年度歌曲奖、最佳电影主题曲、最受欢迎歌曲奖以及最佳作曲人奖共四项大奖[155]。
奖名/影展名 | 颁奖日期 | 奖项 | 获奖与入围者 | 结果 | 参考 |
---|---|---|---|---|---|
大阪亚洲电影节 | 2020年3月16日 | 药师珍珠奖 | 戴立忍 | 获奖 | [150] |
台北电影奖 | 2020年7月11日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147] | |
最佳新演员 | 陈昊森 | 提名 | |||
圣保罗国际电影节 | 2020年11月4日 | 新导演竞赛-最佳虚构电影 | 柳广辉 | 提名 | [151] |
金马奖 | 2020年11月21日 | 最佳男配角 | 戴立忍 | 提名 | [146] |
最佳新演员 | 陈昊森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姚宏易 | 获奖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侯志坚、黄雨勋 | 提名 | |||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词、曲:佳旺、陈文华、许媛婷 唱:卢广仲、陈昊森 |
获奖 | |||
YAHOO!搜寻人气大奖 | 2021年1月29日 | 人气台湾电影歌曲 |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唱:卢广仲 |
获奖 | [152] |
台湾影评人协会 | 2021年3月26日 | 特别表扬-原创电影歌曲 |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词、曲:佳旺、陈文华、许媛婷 唱:卢广仲、陈昊森 |
提名 | [156] |
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盛典 | 2021年3月28日 | 年度华语十佳影片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提名 | [149] |
年度导演 | 柳广辉 | 提名 | |||
年度编剧 | 瞿友宁 | 提名 | |||
年度男演员 | 陈昊森 | 提名 | |||
曾敬骅 | 提名 | ||||
年度新演员 | 提名 | ||||
邵奕玫 | 提名 | ||||
年度LGBT影片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获奖 | |||
薰衣草音乐奖 | 2021年5月6日 | 年度歌曲奖 |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唱:卢广仲 |
获奖 | [155] |
最佳电影主题曲 | 获奖 | ||||
最受欢迎歌曲奖 | 获奖 | ||||
最佳作曲人奖 |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曲:佳旺、陈文华、许媛婷 |
获奖 | |||
Freshmusic Awards | 2021年6月11日 | 年度十大单曲 |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唱:卢广仲 |
获奖 | [154] |
Hito流行音乐奖 | 2021年8月12日 | hito年度十大华语歌曲 | 获奖 | [153] | |
hito电影主题曲 | 获奖 | ||||
台湾电影行销奖[注 3] | 2021年10月9日 | 最佳电影行销奖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获奖 | [148] |
最佳海报奖 | 提名 | ||||
最佳预告片奖 | 提名 |
版权争议
2021年8月29日,匿名网友在批踢踢上发文指控电影剧本本身就是抄袭,表示瞿永宁在拿到电影的前身完整剧本《在天堂的路上》后,便赶紧要原编剧郑心媚签署授权赶送辅导金[157]。但辅导金到手后,瞿便以剧本需要修改和经费不够等各种原因拖延郑,在成品出来后甚至把郑在编剧名字上抹掉[157]。郑其后接受《三立新闻网》访问表示网友在批踢踢上说的大部分为真实,并指自己难过得都没去看这部电影,但强调瞿没有和自己闹翻,而他所做的也不算是抄袭[157]。面对抄袭指控,瞿在8月30日于个人Facebook专页上以2,800字长文还原创作过程,澄清前身剧本的一个字都没有用上,因此不能在编剧加上郑的名字,并已经就网友的指控委请律师处理[158]。郑亦在同日于个人Facebook专页撰文,表示虽然自己只被列为编剧顾问而感到伤心,但现在已经放下事情,只是想要藉这次机会替新进的创作者发声[159]。而柳广辉亦在同日在个人Facebook专页撰文,表示电影的确不是源自郑的剧本《在天堂的路上》,而是由写下自己真实经历的手稿改编而成,但愿意就郑对于被列为顾问感到不悦致歉[159]。《ETtoday星光云》于9月2日独家披露的手稿也证明电影的最原始版本确实由柳创作,而非由郑独自创作而成[160]。
之后瞿永宁被检举、告发涉嫌诈领文化部补助金。台北地检署调查后认为,瞿友宁因自身列名编剧,将原编剧姓名郑心媚,变更为自己,即便他为撇清自身抄袭,或撇清编剧姓名换人质疑,在脸书声明夸大陈述,但不能因他脸书上夸大言论,检方认定他涉及诈欺罪嫌不足,最后瞿友宁以不起诉处分[161]。
在台北地检署调查时,瞿友宁改口称,《在天堂的路上》与《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同一部影片,坦承将原编剧“郑心媚”改为自己,检方另传唤郑心媚、柳广辉作证,2人也证称2部片是同1个故事框架,表达的内容和精神也都相同。检方认为,瞿友宁可能担心自行更换编剧名字被批评,为撇清抄袭才会说没有用上郑心媚的剧本,但2部剧本确实是同1部,可见瞿男在脸书的声明过度陈述,但无法依此认定他有诈骗电影补助金,因此予以不起诉[162]。
虽以不起诉处分结案,但检方认定《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天堂的路上》2部电影剧本,属于同样的故事框架,对此,瞿友宁出席记者会回应:“我在这行30年,做人处事的风格大家都清楚,很多事情就让他过去吧!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希望大家都快乐。”郑心媚则转发判决结果新闻,并引用内容后表示:“很多事情不能就这样算了,应该可以要求正名吧。”[163]。
参见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