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国新石器文化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表列举考古发掘所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文化列表,分成区域文化区系表简易时间线。中国考古学研究一般是从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河南三门峡地区仰韶遗址开始。在研究中国文明形成过程,在近百年的探索中先后有多种认知学说诞生与推翻[a]

事实速览 中国历史系列条目 ...
Remove ads

本表的文化区分采用中国新石器时代区域文化区系学说,即“六大区系说”(苏秉琦)、“相互作用圈说”(张光直)与“多元一体说”(李学勤费孝通严文明)等等学说的结合[5][6],文化趋势大致上由满天星斗走向月明星稀。

本表的年代时间均为公元前(BC),采用碳14定年法,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文化之间的关系均为大略的相对关系,会随后续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而更新与修正。

Remove ads

区域文化区系学说

Thumb
人类Y染色体DNA单倍型类群分布研究(父系遗传)推论人类可能迁移路线。
Thumb
人类线粒体DNA单倍体群分布研究(母系遗传)推论人类可能迁移路线。

智人约近2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七万年前离开非洲,一支约四万到五万年前进入中国。中国大约在前1万年就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不尽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区别,大致分为三大类经济文化区:

中国东部季风区黄河流域海河辽河等流域形成数个“栗黍农业经济文化区”,这里是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

中国东部季风区的长江流域形成数个“稻谷农业经济文化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

这些农业区陆续发展出六大文化区系与两个分离自中原区的亚文化区系,总共为八大文化区系。

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外围,北至长城以北地区东北平原、南至华南亚热带到热带地区、西至新疆青藏高原等地区,大多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农业为辅,形成数个“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

这些狩猎采集区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细石器特别发达而很少磨制石器,陶器也不甚发达。

八大文化区系构成重瓣花朵的内圈花瓣,外围文化区系构成重瓣花朵的外圈花瓣。

Thumb
中国新石器文化区的分布图[6]
 :栗黍农业经济文化区。
 :稻谷农业经济文化区。
 :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
超级聚落和大遗址:1.陶寺遗址 2.二里头遗址 3.石峁遗址 4.牛河梁遗址 5.西朱封遗址 6.尧王城遗址 7.良渚遗址 8.石家河遗址 9.宝墩遗址 10.三星堆遗址


Thumb
邦德活动(1500年气候周期)概况

而时间分区的部分,依据栗黍农业经济文化区和稻谷农业经济文化区发展程度的早晚,中国新石器时代又可分成如下时期。各文化区受1500年气候周期影响其兴衰:

  •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约公元前10000 - 前7000年)
    • 约公元前9100年左右,新仙女木期冰期结束。(8)
    • 约公元前7400年左右,埃尔达伦活动,气候变冷。(6)
  • 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约公元前7000 - 前5000年)
    • 约公元前6200年左右,8.2千年事件,气候变冷,持续2-4个世纪。(5)
  •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5000 - 前3500年)
  • 中国铜石并用时期:(约公元前3500 - 前2000年,可不归属新石器时代)

全面进入中国青铜器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后,中原区上古时代又有如下的考古学文化:

Thumb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时的西汉版图。

总之,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数个经济文化区系齐头并进,互向交流,逐渐由多元文化走向以中原区为核心、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

周边各文化入主中原,又向四周各文化扩展,反复多次,最后逐渐融合形成夏商周三代文明[7]

西周灭亡后,华夏诸国分立,四夷入中原,直到战国七雄争霸,秦统一六国、秦始皇南征北讨中国本土成为政治大一统的中国。

秦亡后又分成西楚为首的数个诸侯国,历经楚汉战争、西汉七国之乱汉武帝南征北讨中国本土才逐渐融合成文化一统的中国。

Remove ads

区域文化区系表

下表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至上古时代考古文化年表(含周边地区):

更多信息 年份 (BC), 时代 ...
Remove ads

注意事项

仙人洞、
吊桶环
遗址
12000-8700
  • 颜色: 表示源自北方或南方
  • 遗址: 遗址名
  • 年代: 碳十四推估年代
中原龙山
王油坊
(造律台)
{舜?、有虞?}
2300-2000
  • 颜色: 表示同一体系、继承关系或延伸关系颜色:表示同一体系、继承关系或延伸关系
  • 文化: 表示文化
  • 类型: 表示文化底下的类型
  • 别旧称: 表示文化或类型的别称或旧称
  • 政权: 怀疑或确定对映史书提到的朝代国家、方国或部落
  • 年代: 碳十四推估年代
红山
4700-2900
富河
4000-2900
  • 此为同一地区的有多个文化,但不代表这些文化彼此混和相处
{西瓯、
雒越}
  • 此为史书提到的朝代国家、方国或部落,但尚无考古佐证
成周城
{西周}
1000-771
上蔡
{蔡国}
平粮台
{陈国}
  • 此为朝代国家与各地区主要方国或诸侯国的关系,同一地区可能有多个方国或诸侯国
  • 文化或遗址: 表示文化或遗址
  • 政权: 对映史书提到的朝代国家、方国或部落
  • 年代: 史书确定年代或碳十四推估年代,以朝代国家年代为主
<东周春秋>
770-403
  • 此为时期,已纳入此时期的朝代国家、诸侯国、部落或异国皆忽略不显示
<东周战国>
402-221
<秦> 220-207
<西楚> 207-202

简易时间线

更多信息 时间, 文化命名 ...
Remove ads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参考资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