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京国子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京国子监是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奉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建成的明代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注 1]。
初名国子监,设于直隶京师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鸡笼山侧。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改称南京国子监,常代称以“南监”、“南雍”,与“北监”北京国子监并立[1]。南京国子监在永乐年间达到极盛,一度有学生九千余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清军占领南京后逐渐衰败。
清军顺治七年(1650年)改南京国子监为江宁府学[2],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战争。后国子监孔庙改建为武庙。民国时作为考试院、中央研究院[来源请求]。1949年5月10日后作为南京市人民政府、政协南京市委员会办公地址。
-
南京武庙
前身
吴永安元年(258年)吴景帝孙休诏立五经博士所创国立学校,至晋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司马睿于南京设太学,历宋、齐、梁、陈四朝南京太学,南朝宋时设文、史、儒、玄、阴阳五科为史上首所分科高等学府、教育与研究合一大学[注 2],历代曾设校址于秦淮河畔夫子庙、朝天宫、鼓楼岗西麓及钦天山下四牌楼一带等处;金陵非京师时期由中央太学改作郡学、路学或府学等南京地方学府,1650年明国子监改为清江宁府学[注 3]。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