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京国子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京国子监
Remove ads

南京国子监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奉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建成的明代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注 1]

Thumb
原南京国子监范围内的武庙遗址

初名国子监,设于直隶京师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鸡笼山侧。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改称南京国子监,常代称以“南监”、“南雍”,与“北监”北京国子监并立[1]。南京国子监在永乐年间达到极盛,一度有学生九千余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清军占领南京后逐渐衰败。

清军顺治七年(1650年)改南京国子监为江宁府学[2]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战争。后国子监孔庙改建为武庙。民国时作为考试院中央研究院[来源请求]。1949年5月10日后作为南京市人民政府政协南京市委员会办公地址。1982年,政协南京市委员会办公地址,以武庙遗址之名列入第二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前身

永安元年(258年)吴景帝孙休诏立五经博士所创国立学校,至建武元年(317年)晋元帝司马睿于南京设太学,历四朝南京太学,南朝宋时设文、史、儒、玄、阴阳五科为史上首所分科高等学府、教育与研究合一大学[注 2],历代曾设校址于秦淮河夫子庙朝天宫鼓楼岗西麓及钦天山四牌楼一带等处;金陵非京师时期由中央太学改作郡学、路学或府学等南京地方学府,1650年明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注 3]

备注

  1. 据《明史》记载,至洪武二十六年时,南京国子监监生达八千一百二十四人。此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学府。
  2. 泰始六年,建总明观,设文、史、儒、玄四科,又置阴阳科,合五部学,为集藏书、研究和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机构。
  3. 前身追溯:南京官办高等学府,始自吴景帝永安元年创立的国学,韦昭为首任祭酒,此后除在战乱及新旧两朝更替时有所中断外,南京官办学堂历代延绵不绝;至清朝取代明朝时,南京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清末光绪28年停办旧式学堂江宁府学,于江甯筹办新式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次年暂借江宁府署开办,再一年学堂在南京国子监旧址落成后开学,光绪32年易名两江师范学堂,辛亥革命之年停办国子监的源头固然在五帝之成均、虞舜之上庠,明末南雍祭酒黄佐撰〈南雍志〉,亦上溯南京国子监至六朝时期的南京太学。誉列“南雍双柱”的柳诒徵撰〈南朝太学考〉,追溯南京太学到六朝时代的永安元年(258年)。古代校史的部分载入了中央大学时期官方编撰的学校沿革史,唯改为南京大学之后官方则改为上溯至三江师范学堂时期。 参见 (1)〈国立中央大学沿革史〉 国立中央大学(注:1949年后校名为南京大学)秘书处编纂组 民国十九年九月(1930年9月) (2)〈中华百科全书〉 中国文化大学中华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 1981年。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