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丰纱厂

香港荃灣柴灣角的紡織廠、商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豐紗廠map
Remove ads

南丰纱厂(英语:The Mills,前称:Nan Fung Cotton Mills),位于香港荃湾柴湾角白田坝街45号,于1954年由人称“棉纱大王”的南丰集团创办人陈廷骅设厂,总楼面面积264,000平方英尺(24,500平方米),当时为香港生产量最高的纺织厂。后来,一至三厂则在1997年拍摄香港电影十万火急》救火场面后拆卸,成为私人住宅翠丰台,而四至六厂则在2008年停止营运后改成货仓。2014年,南丰纱厂开展活化工程,并在2018年12月6日工程完成后开幕,设有工作空间、纺织文化艺术中心、零售楼面与休憩空间。

事实速览 南丰纱厂, 概要 ...
Remove ads

历史

1954年,人称“棉纱大王”的南丰集团创办人陈廷骅设立南丰纱厂,选址荃湾白田坝街工业区[1]。两年后,纱厂正式投产,当时每月生产棉纱四百包[2]。纱厂投产后发展迅速,以至人手短缺,更曾因一时无法为工人维持俗称“三八制”的一日三更、每更八小时工作制而在1959年7月爆发工潮[3]

1960年代,南丰继续扩展业务,收购了邻近的地段共设立六个厂房,而纱厂的六厂、四厂及五厂分别在1961年、1962年与1970年落成[4]。时值香港制造业发展蓬勃的黄金年代[5],南丰纱厂为香港纺纱生产商龙头,著名于每年极高的生产量,高峰时期年产3000万磅棉纱,产量一度高居香港业界前列[1]。1971年,香港棉纺业的发展速度大大减缓,但南丰纱厂在当年却增设了3,056枚纱键和购入了9,598枚纱键,共增加12,656枚纱键,成为当年香港三十多家棉纺厂中十家增加纱键的棉纺厂之一;南丰纱厂的附属布厂在当年也增加288台布机[6]

1980年代,亚洲各地纷纷步入工业化阶段,台湾东南亚国家以低廉成本招徕工人,中国大陆也开始改革开放。同时,香港港劳工成本和地价也持续上升。香港因而转型为第三产业经济,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也开始下降,在1989年已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以下[1]。在制造业日渐息微的情况下,一至三厂于1990年代起迁往内地后空置,并在1997年电影《十万火急》于该厂拍摄戏中最后的大型爆炸及火烧场面后,清拆及重建成现时的翠丰台;四至六厂亦于2008年停止纺纱运作,将厂房转为货仓[5]

Remove ads

活化

2014年,南丰集团宣布将活化南丰纱厂,耗资7亿港元[7]将总楼面面积264,000平方英尺(24,500平方米)的四厂、五厂及六厂改建成单一建筑群[1],并在翻新活化工程后在2018年12月6日开幕[1][7][8]

活化工程中,纱厂过去的部分特色及设计(如保留旧有绿色油迹的墙身[1]、选用与以前同样物料及工艺所制造的旧式铁框窗户[9]等)获得保留,而当中也有就旧有结构进行加固工程,并加入了玻璃幕墙[8],就例如纱厂外墙上的“南丰纺织有限公司”的标志字型原已停产,在修复时需要重新倒模,并沿用式微工艺重新制作,以人手逐片重新贴上纸皮石,再置于原位[1]。南丰纺织品牌“金杯”图案的铁闸,以及五厂铁闸、四厂楼梯也获得保留[10]。纱厂的中庭运用了大量玻璃,而顶部也设天窗引进自然光[11]

Remove ads

结构、设施及艺术

Thumb
来往“CHAT六厂”和“南丰作坊”的天桥
Thumb
“南丰店堂”1楼餐厅
Thumb
六厂2楼CHAT六厂陈廷骅基金会展厅
Thumb
“南丰作坊”地下大堂
Thumb
The Annex at The Mills位于南丰纱厂M层

2018年活化工程完成后,南丰纱厂的三座独立的建筑物被改建成单一建筑群,并分成“南丰作坊”、“CHAT六厂”、“南丰店堂”三部分[1][8][10]

南丰作坊

南丰作坊是位于南丰纱厂4楼一个工作空间[8]及为初创企业家和策略伙伴的培育基地[1],于2018年末开幕[12]。工作空间占地共15,000平方英尺,设有由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营办的原型制作实验室“南丰作坊Lab”[13]。至于中庭的空间则可用作举办会议、研讨会、酒会等活动[14]

CHAT六厂

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CHAT六厂)位于2楼,是香港首间纺织文化艺术中心,旨在让参观者可以透过活动感受香港纺织业在过去与现在的创造精神[1],在2018年7月28日起对外开放[15],并在2019年3月正式开幕[12]

南丰店堂

南丰店堂是南丰纱厂的零售楼面,占地12.6万平方英尺,提供约60个商铺,在2018年末开幕。场内的租户具有特色并切合南丰纱厂新旧融合的主题;租户的租期介乎1年至3年,而商铺租金则按行业而有不同的分成比例[8][12]。2019年4月,已开业的租户有家品店、多间时装店和生活精品店、泰式按摩店、老字号甜品店、素食西餐厅、紫砂茶壶手冲茶饮等香港本地品牌食店进驻,设计和产品皆走文青路线[16]。到同年5月,2楼开设有占地7,000英尺的大自然亲子乐园The Big Things,附设餐厅和料理教室[17]

Remove ads

The Annex at The Mills

The Annex at The Mills位于南丰纱厂M层,总实用面积3,348平方英尺,可用作举行会议、研讨会、讲座和培训班。其中一个房间配有可移动隔音墙,最多分为3间。[18]

户外空间

除此以外,六厂与四厂的天台也分别辟为“纱厂公园”和“纱厂耕地”,而六厂及五厂之间的私家小巷也被扩宽为公众空间“白田坝里”[19]。纱厂公园由六厂天台活化而成[19],游人在该处可以欣赏到南丰纱厂大楼的风景[20]。公园内有由多块铁片组成,面积约4米×23米大的艺术作品《迹织绘》,由林东鹏COLLECTIVE共同创作,而该画是讲述的故事[20]。纱厂耕地则位于四厂天台[19],供人租用种植作物[20]。白田坝里由六厂及五厂之间的私家小巷拓宽而成[19]。小巷两旁有一系列壁画,由六位本地艺术家创作,主题围绕南丰纱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而临近小巷的南丰纱厂入口则有“无名英雄”巨幅肖像画,由葡萄牙艺术家亚历山大·法图创作,象征香港上一代奋斗回忆,并向昔日的纺织业工人致敬[20]

Remove ads

室内布置

南丰纱厂在活化后以“文创×历史×工业风”为主打,成为荃湾社区的文创空间和荃湾的打卡新景点[21]。南丰纱厂在活化时特别邀请了著名凿字工匠胡丁强为纱厂特制了一些凿字模板,成为纱厂的指示标牌。南丰纱厂从前为火灾救火使用的亮红色工具“太平桶”,加上以前工厂弃置的木门板,成为南丰纱厂内的指示牌的点缀,除了能展示纱厂过去的点滴以外,还能让历史古物不至浪费和丢弃。南丰纱厂洗手间外的白色格子砖墙也成为很多人来临拍照的地方[22]

争议

2020年5月6日傍晚,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其Facebook专页贴出照片,指曾到其中一个口罩生产点参观。由于照片背景与南丰纱厂吻合,口罩生产点因此被指是南丰纱厂。事后,《香港01》的记者到南丰纱厂4楼共享空间视察时,发现其中一个工作间已被设置为铜芯抗疫口罩的生产坊,其后多名职员及保安员驱赶记者,而房间被封上胶板。[23][24]

其后,《明报》翻查南丰纱厂在2018年的活化工厦地契,发现制作口罩所在的四厂和五厂虽然可作研究所、设计及发展中心、训练中心、康体文娱场所、商店及服务行业和食肆,但并不能作“工业用途”,故在该处制作口罩涉嫌违反地契。《明报》亦有翻查相关租约,租约除指明南丰二厂纺织有限公司以每月12万港元的租金将四厂和五厂租给南丰作坊培育中心有限公司外,也列明四厂和五厂只可用作研究所、设计及发展中心、训练中心或休憩、运动及文化,而不可作其他用途。土地及建筑律师谢天良认为纱厂只可以小量生产样办,而大量生产则有违反地契之嫌。[25]

Remove ads

交通

Thumb
南丰纱厂红色小巴接驳专车路线图,红色为往港铁荃湾站方向,黑色为往南丰纱厂方向

南丰纱厂设红色小巴接驳专车,来回南丰纱厂和港铁荃湾站,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投入服务。荃湾站的候车处于荃湾政府合署对面近荃湾站A4出口,而南丰纱厂的候车处则设于停车场内[26]。该接驳专车每专车20分钟一班,费用全免[27]。南丰纱厂小巴的外表有别于普通小巴,车身有南丰纱厂的字样和标志,车头则有“免费”和“过嚟、睇嘢、买嘢、食嘢[注 1]”的传统小巴站头牌[28]。除此以外,由于南丰纱厂位于荃湾白田坝街工业区[1],游人可经由港铁荃湾站A3出口沿行人天桥,或荃湾西站A2出口沿大涌道到达南丰纱厂[29]。另外,南丰纱厂对出的青山公路-荃湾段有不少巴士、小巴路线途经,游人可乘搭相关交通,在南丰纱厂附近(如荃景围天桥巴士站)下车再步行前往[30]

Remove ads

奖项

南丰纱厂在活化工程期间和活化后获得以下奖项:

  • 2015香港规划师学会年度大奖[31]
  • LEED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金级认证[32]
  • 建筑业议会可持续建筑大奖[33]
  • MIPIM Asia大奖2018 – 最佳翻新建筑铜奖[34]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