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阳市 (日本)
日本山形縣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阳市(日语:南陽市/なんようし Nanyō shi */?)是位于日本山形县南部的城市。市名源自于中国河南省的南阳市[1]。辖区地处置赐盆地的东北端,最上川流经西南部的边界并往西北流,当地人口则集中在赤汤与宫内地区[2][3]。由于山形新干线在市内设有赤汤站,奥羽本线和花长井线也在辖区内设置多个车站,使南阳市成为山形县南部的交通要地[4][5]。而当地居民在对外通勤与就学方面则多依赖南边的米泽市[6]。
Remove ads
地理
南阳市境内约52.7%的面积被山林与原野覆盖,21.1%的土地为农业用地[2]。辖区地处奥羽山脉东部的置赐盆地内,并且被被吾妻山与饭丰山的山岳包围[2]。北端坐落着海拔994米的白鹰山,南部的平坦地区为吉野川与织机川冲积形成的冲积扇[2][4]。
根据统计,2015年南阳市的年均温为11.8℃,年降雨量则是1102毫米[6]。由于南阳市地处盆地内,因此夏季炎热潮湿且冬季寒冷,空气也较为干燥[2][7]。北部的丘陵地带在下雨时容易引发洪水,冬季则容易受到降雪和降霜的影响[2]。6月中旬当地进入梅雨季[2]。7月中旬至下旬低气压通过梅雨锋面的上空时,经常为当地带来伴随闪电的大雨[2]。
历史
南阳市约在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此生活,境内的长冈山遗迹曾发掘出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刀形石器[8][9]。当地也发掘出许多古坟时代的古坟群,其中属于前方后圆坟的稻荷森古坟为山形县内最大的古坟群,并且于近代被指定为日本的史迹[10][11][12][13]。奈良时代,日本各地的令制国在其辖区内设置国衙,国衙之下则设有郡衙[14][15]。而现今市内的郡山地区被认为是从郡衙的别称“郡家”演变而成[14]。
镰仓时代的文治5年(1189年),镰仓幕府的御家人大江时广奉命担任长井庄(庄园)的地头,而当时南阳地区在文献中被称为“北条乡”[6][16]。天授6年(1380年),伊达宗远攻击置赐地方,使长井氏逃离置赐。此后伊达氏统治当地长达200多年[16]。天正19年(1591年),伊达政宗转封至仙台后,南阳在内的置赐地区改由会津藩的蒲生氏乡管辖[16][17][18]。
庆长6年(1601年),在关原之战中战败的上杉景胜减封并移封至米泽藩30万石,南阳地区因此成为米泽藩的领地[16][19]。明治时代初期至昭和时代中期,南阳地区的制丝产业相当盛行,市内的漆山地区在当时设有制造生丝的工厂,并将生丝出口至世界各地[5][20][21]。而在明治时代初期,英国探险家伊莎贝拉·博德曾造访当地[22][23]。
昭和30年(1955年)2月1日,宫内町、漆山村、金山村与吉野村合并成新的宫内町[24]。4月1日,梨乡村与冲乡村合并成和乡村[24]。6月10日,中川村并入赤汤町[24]。昭和32年(1957年),高畠町的部分地区并入赤汤町[24]。昭和42年(1967年),赤汤町、宫内与和乡村合并,并且采用时任山形县知事安孙子藤吉的提议,以中国河南省的地名“南阳”作为市名,形成现今的南阳市[1][24]。
行政
经济
根据日本2020年的国势调查统计,南阳市的就业人口中有9.44%从事第一级产业,31.8%的就业人口从事第二级产业,其余的58.76%则从事第三级产业[6]。当地的农作物生产额约占当地农业生产总额的70%,其余30%则为畜产[3]。当地也生产樱桃、葡萄、西洋梨、苹果等农产品[27]。
教育
交通
国道13号以南北向穿越南阳市,国道113号与国道399号则以东西向通过境内[3][7]。铁路方面,JR东日本的奥羽本线和山形新干线皆以南北向通过辖区[7]。其中赤汤站为山形新干线和奥羽本线共构的车站,奥羽本线则在东部另设中川站[7]。而赤汤站也是山形铁道花长井线的起点,并在市内共设置5个车站[30]。
友好城市
南阳市与以下国外城市为友好姐妹城市[31]: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