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原桦山资纪铜像基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樺山資紀銅像基座map
Remove ads

原桦山资纪铜像基座,是位于台湾基隆市中正区的铜像基座遗迹,由井手薰设计,因纪念第一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而修建。目前尚未具有文化资产身份。

事实速览 原桦山资纪铜像基座, 位置 ...

历史

原桦山资纪铜像基座设置于原基隆车站广场,为纪念第一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于大正4年(公元1915年)1月以纪念其推行基隆筑港案,由全台地方仕绅发起设立,发起人代表为辜显荣,以及林熊征、林景仁、林彭寿、林祖寿、李春生陈中和陈鸿鸣、杨鹏搏、许廷光、杨吉臣、林献堂、林月汀,[1]其文如下:

夫开疆展土固臣职之当然,而崇德报功亦民情所难以,窃以前台湾总督伯爵桦山资纪明治二十八年六月奉 命领台开始行政时,则残兵土匪互相煽动民众怀疑,不安其业。幸蒙 桦山阁下恩威并用,剿抚兼施,不数月之间而全台底定。且又仰体
天皇陛下仁圣之心,以抚绥怀柔为长策。爰能载戟干戈,民乐其生,德泽在人讴歌勿替迄今,共乐雍熙,沐浴文化,得享昇平之福,而为盛世良民以。视邻邦骚乱,风鹤频惊,悉啻霄壤。居安思危,焉不追怀于开台第一之总督乎?于是南北绅民谋塑铜像树之基隆,以表彰功德永垂不朽理。合联名秉请,并附募集方法书各二,通渎陈 台鉴,伏祈抚顺舆情,准其建设。实为德便不胜战栗翘祷之。至谨此禀闻。       

大正四年一月二十日 发起人 辜显荣、林熊征、林景仁、林彭寿、林祖寿、李春生、陈中和、陈鸿鸣、杨鹏搏、许廷光、杨吉臣、林献堂、林月汀[2]

基座由井手薰设计[3],铜像由斋藤静美制作,高石组承包[4]。大正6年(公元1917年)3月18日举行揭幕仪式,当时除作为铜像基座功能外,该设施也作为水池及花圃使用。[5]更与基隆驿、日本邮船基隆支店大阪商船基隆支店和合同厅舍同一街区相毗邻,对于基隆航运及门户地标具有特殊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铜像疑因“应召出征”而遭日军熔解[6]。战后初期,先立台湾与船锚结合的意象装饰“刘铭传纪念碑”。民国51年(公元1962年)10月31日,为祝寿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基隆市政府调高铜像基座碑座,并在基座上方设立蒋铜像,而下方“民族救星”字样由于右任题字。

基隆市政府于2021年初推动“国门广场”工程,基隆市市长林右昌表示,国门广场应具公共性、而非纪念性或仪式性空间[7]。于是蒋公铜像在3月3日被基隆市政府工务处拆除,而铜像在吊车拉起时断为三节,将于修复后送往桃园市慈湖第三势力333政党团结联盟群众因此至基隆地检署,控告林右昌涉嫌《中华民国刑法》毁损罪、叛乱罪等[8]。铜像基座因历史价值因素,基隆市政府曾安排文化资产审议委员勘查,基座位址套绘国门广场规划设计图进行分析;后在保存与发展的考量下,采先行异地保存,最终暂时迁移至清法战争纪念园区,至今未有任何文化资产身份。[9][10]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