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基隆车站

台鐵縱貫線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隆車站
Remove ads

基隆车站位于台湾基隆市中山区(原位于仁爱区),为台铁纵贯线基隆捷运(规划中)的铁路车站,是纵贯铁路及台铁西部干线起点站,设立于1891年,与初代纵贯线同时启用;站体经过四次改建,现今专供客运使用的半地下化车站则于2015年6月29日启用,设有南站、北站等2座地上站体。

事实速览 基隆车站Keelung StationKiirun[1][2](1895年-1945年), 位置 ...
Thumb
基隆车站北站

由于基隆位在北台湾海岸地带的中心位置,基隆车站也因此成为基隆市及附近北海岸地区交通枢纽。台铁站台区上盖基隆城际交通枢纽,提供换乘市区公交车及长途客运的服务。

Remove ads

车站概要

基隆车站是台湾最早开业的铁路车站之一,现在则与高雄捷运旅运中心站光荣码头站真爱码头站台铁八斗子车站并列全台少数水岸的铁路客运车站。早期兼办铁路客运英语Passenger rail铁路货运英语Rail freight transport时,具有全台联外枢纽的作用,交通功能重要。曾是台北都会区少数设有站内调车场的台铁车站之一,但调车场现已拆除,拆除后之腹地为现今车站主体建筑及站台区使用。

由于基隆车站附近街区开发年代较早,1980年代后发展渐趋迟缓,加上由基隆发车的对号列车班次在2000年代后主要转移至七堵车站发车,加上基隆港营运疲弱、由基隆车站发车的对号列车大幅度的减少、基隆市区的商业活动已不如以往活跃等因素影响,使得基隆车站曾丧失以往的都市发展地位,车站邻近之市街区因未转型而渐趋没落,建筑街景老朽破旧。

为了重振基隆车站以往之指标地位,基隆市政府自2006年起与台湾铁路管理局基隆港务局联手推动“基隆火车站暨西二西三码头都市更新案[5]。在此计划中,基隆车站与相邻的基隆港西一、二、三号码头连成一气,规划成为交通、商办及住宅等多功能之交通枢纽;站体将高架化,以利车站前后区域之都市更新[6][7][8]。后改为半地下化,已于2015年6月29日正式启用。

本站为已废线的基隆临港线之端点站,港区内的各铁路线皆由本站开始分歧至西岸各码头区;车站改建后,北站房仅预留一段尾轨可供未来的基隆港军用码头兴建联络线。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第三代基隆车站,1967年拆除
Thumb
基隆车站戳章,1937年
  • 1891年(光绪17年)10月20日:“基隆-水转脚”段铁路通车时,于基隆站现址北北东方(今西岸四号码头)设置“基隆火车码头”[9][10]
  • 1893年(光绪19年)11月30日:基隆至新竹间铁路竣工[10]
  • 1895年7月5日(明治29年)正式成立基隆停车场。
  • 1899年(明治32年)在原地重建基隆第二代木造瓦顶结构站房。
  • 1908年10月30日(明治41年):第三代基隆火车站启用[11],也是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站体。站体(英国式)附有时钟的钟塔与急斜的马萨式(Mansard Style)屋顶(法国式)[12],为砖造建筑,与同时期兴建的新竹站(德国式)附有时钟的钟塔、台中站(英国式)没有时钟的钟塔同为文艺复兴式建筑。因日本人在基隆进行市区改正计划,将基隆火车站迁至目前的现址。当时在日治时期的第二代基隆旧火车站,站体为木造建筑,屋顶使用铜瓦,面积为56坪。
  • 1914年4月:基隆-八堵间线路双轨化竣工[13][14][15][16]
  • 1923年10月21日:基隆-八堵段新建双线铁路竣工通车,至此,基隆-八堵间为四线铁路并列(复复线),而原有的双线线路则改供宜兰线火车行驶[16][17]
  • 1967年1月23日:第四代基隆车站完成,耗资新台币800万元,当时是台铁最大的车站建筑[18]。由于旧站房已有近半世纪历史,本次改建遂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构造。新建筑分为车站本身和站台两部分,其中仅建成车站,站台部分未做工程得以保留,直到2009年拆除为止。外观则是平面式站体,由于造型单调逐渐破旧,后来已经加上装饰板覆盖。
  • 1968年:站内地下人行通道完工启用。
  • 1968年4月5日:增设基隆铁路餐厅。
  • 1985年6月1日:基隆铁路餐厅歇业。
  • 2008年8月1日:开放使用悠游卡电子票证乘车。
  • 2010年12月22日:不再有莒光号及复兴号列车到开。
  • 2011年:配合南港专案完工,暂停办理军、货运;货运集散改由五堵货场办理、军运改由七堵车站办理。
  • 2011年4月16日:凌晨起配合基隆车站都市更新案及车站改建工程(第五代车站),进行切换临时轨及站台变更,基隆-八堵间停止营运两日以利施工,而以公路接驳方式至八堵站;同月18日开始将乘车动线移至原宜兰线站台,原第一站台变更为第二站台B侧并改为对号列车停靠专用,原第二站台则停用并拆除百年的古典雨棚,台铁表示,第二站台的铁铸雕花梁柱和信号灯等,会小心拆解,运到桃园富冈基地保留,将来台北机厂将迁至富冈基地,并设置铁道文化园区,这些铁铸站台将重新组装。[19][20]
  • 2012年10月25日:因基隆车站月台加高工程之误差,导致刚下船之TEMU2000型列车卡在月台,最后是由工程人员以电钻钻掉部分月台[21]
  • 2015年6月27至28日:基隆车站站区新旧轨道切换作业,故两日基隆-八堵间停止营运,改由基隆客运低地板公交车行驶免费接驳公交车载运旅客。免费接驳公交车线路为基隆-七堵间与基隆-八堵间,中间停靠三坑车站
  • 2015年6月29日:第五代基隆车站通车启用,采半地下化模式分为南站、北站等两个站舍[22]。第四代基隆车站的站舍仍维持使用。
  • 2019年:第四代基隆车站停用,之后动工改建为基隆城际交通枢纽
Remove ads

站前广场

Thumb
原桦山资纪铜像基座,现保存于清法战争纪念园区

基隆车站前的广场在1917年3月18日设立了桦山资纪的铜制立像,以纪念其推行基隆筑港案,此铜像是由全台的地方仕绅发起设立,发起人代表为辜显荣,以及林熊征、林景仁、林彭寿、林祖寿、李春生陈中和陈鸿鸣、杨鹏搏、许廷光、杨吉臣、林献堂、林月汀,铜像由斋藤静美制作,高石组承包[23]。战后,桦山资纪铜像被拆除,并在民国51年10月改立有于右任题“民族救星”字的蒋公(蒋中正)铜像,此像由陈昭明制作,且摆放方向不同于桦山之铜像是面对基隆港,而是面对基隆车站[24]

基隆市政府于2021年初推动“国门广场”工程,表示国门广场应具公共性,而非纪念性或仪式性空间[25]。于是蒋公铜像在3月3日被拆除,而铜像在吊车拉起时断为三节,将于修复后送往桃园慈湖[26];原有的站前人行天桥“基一信桥”则在3月20日拆除完工。

车站构造

基隆车站为半地下化车站,建筑分为南站(南口)、北站(北口)两部分,北站设于港西街邮局对面,为地上一层、地下一层的车站建筑,惟地面层仅作为出入口使用,主要设施皆位于地下一楼,并可借由月台区与南站连通;南站设于中山桥北侧,为地上多层、地下一层之建筑,大厅层设于一楼,地下一楼作为月台区与行车室使用。

此外,由于南站一楼水平高于原旧站(前站侧)的地面水平,因此前站侧主要出入口皆设于一楼与前站地面之夹层(地面层),目前该处为站前广场,可经由人行通道通往忠二路、孝四路、旧站大厅(港西街)等区域,并设有洗手间、出租车招呼站等设施。

月台区设于地下一楼,在站区内为半地下化(一楼为配合后站高度,前站方向有一半的高度在地面上,得以设置窗户),站台为两岛四股道之头端式站台

新站营运初期因二期工程及中山一路拓宽工程尚未完工,通往南站需经由旧站剪票口及临时天桥进入车站。目前南站所有出入口及无障碍设施皆已启用[27],临时天桥亦于2017年9月拆除完毕。邻近中山区、西岸旅客中心之旅客可直接进入北站(北站位于基隆港西街邮局正前方)。

Remove ads

月台线路配置

1
2
3
4
1A
1B
2A
2B
  西部干线(逆行发车) 台北新竹台中嘉义高雄屏东潮州 方向

车站楼层

  • 南站
地上
2楼~4楼
商业层 丽阳商场(顶楼(4楼)尚未开放,2、3楼是爱力士健身运动生活馆)
地上
1楼
大厅层

商业层

中山一路出入口、台铁售票处、自动售票机、剪票口
补票处、洗手间(付费区外)、丽阳商场
地面 站前广场 出租车招呼站、洗手间、出入口、站前广场、停车场
旅客人行通道、基隆交通枢纽连通道(原为旧站连通道,交通枢纽部分施工中)
地下
1楼
站台层 台铁站台层、行车室
  • 北站
地面 出入口 港西街出入口
地下
1楼
大厅层
站台层
台铁售票处、自动售票机、行李房、洗手间(付费区外)
剪票口、补票处、纵贯线起点里程碑、台铁站台层

车站出入口

南站出入口:
  • 中山一路(2016年6月启用[27],后站侧出入口)
  • 站前广场(2017年10月启用[28],主要出入口位于孝四路侧,经由人行通道可通往忠二路/基隆交通枢纽(由旧站改建,目前施工中)[29][30]等区域)
北站出入口:
  • 港西街(近西岸码头、港西街邮局)

新建车站 简易图

二期工程交通枢纽
B1 北站 B1 站台 1F 南站
1F 北出入口 1F 南出入口 旧站联通道

利用状况

相片集

备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