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埃及语
古埃及使用的語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埃及语(Egyptian Language)是阿拉伯征服埃及之前,通行于埃及的母语的统称,与现代通行于埃及的埃及阿拉伯语有明显的不同。现代的埃及人大都需要专门学习才能理解埃及语[2],但埃及语和阿拉伯语都属于亚非语系。埃及语最早以圣书体和比较简化的僧侣体书写,后来僧侣体进一步简化成世俗体。最后这三个书写系统都逐渐消失,被以希腊字母为基础的科普特字母所取代[3]:9-9。
圣书体和僧侣体的书写方向虽然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但本质上十分的自由,直到世俗体出现之后,埃及文才几乎由左往右,且横向一行行地书写。
埃及语直到科普特语的时期才能完善地书写出元音。这也使埃及语很大部分时期的发音都难以重建。但学者为了沟通方便,约定了以古埃及文转写为基础,但与实际发音不同的埃及学发音。
埃及语之中除科普特语之外,其他时期的文本直到19世纪才重新被破译,而这开启了现代埃及学研究的大门。破译的历史请参见古埃及文字的破译。
Remove ads
分期
依据埃及语随时间的演变,埃及语可以粗略地划分成六个时期[3]:1-1[4]:4-4:
- 远古埃及语(Archaic Egyptian):公元前26世纪以前,约略对应于早王朝时期和更早的前王朝时期。目前只有一些陶罐或是石板上的简短标示或名字(如那尔迈调色板),尚不足以作出完整的文法分析。
- 古埃及语(Old Egyptian, Altägyptisch):公元前26世纪至前20世纪,约略对应于古王国时期。划分的标准是依据于公元前26世纪大量出现的文本,特性是明确区分
( ṯ )与![V13 [T] T](https://zh-cn.wikipedia.org/w/extensions/wikihiero/img/hiero_V13.png?2da65)
( t )、![X1 [t] t](https://zh-cn.wikipedia.org/w/extensions/wikihiero/img/hiero_X1.png?f2a8c)
( s )与![S29 [s] s](https://zh-cn.wikipedia.org/w/extensions/wikihiero/img/hiero_S29.png?58979)
( z )、![O34 [z] z](https://zh-cn.wikipedia.org/w/extensions/wikihiero/img/hiero_O34.png?63e15)
( d )与![D46 [d] d](https://zh-cn.wikipedia.org/w/extensions/wikihiero/img/hiero_D46.png?1dee4)
( ḏ );大量使用名词双数;且否定词和代名词不论是变化、用法还是拼写都和后期的埃及语有区别[5]。![I10 [D] D](https://zh-cn.wikipedia.org/w/extensions/wikihiero/img/hiero_I10.png?9f0b0)
- 中(古)埃及语(Middle Egyptian, Mittelägyptisch):公元前20世纪至前13世纪,约略对应于中王国时期,但习惯上也包含新王国时期初期(至埃及第十八王朝)。之后,直到罗马行省时期,埃及的官方或宗教文书仍会以中埃及语的风格书写。这些仿古的文本同时具有后期语言的特征(如拼写的习惯),因此也被称为新中古埃及语(Neo-Middle Egyptian)或传统埃及语(Égyptien de tradition),以便和原来的中埃及语做出区别。
- 新埃及语(Late Egyptian, Neuägyptisch):公元前13世纪至前7世纪,约略对应于新王国时期的中期和后期,还有第三中间期初期。文法跟拼字上都与中古埃及语有显著的不同(如新埃及语有中古埃及语没有的冠词[6]:51-51[3]:67-67;单字会插入以中埃及拼写来说没有任何功能的符号[6]:33-33)。
- 世俗(埃及)语(Demotic Egyptian):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5世纪,从古埃及后期到罗马行省时期。
- 科普特语(Coptic):西元第4世纪至17世纪,从罗马埃及时期到现代早期。穆斯林征服埃及后,阿拉伯语成了埃及的政治及行政语言,并渐渐在社会中取代了科普特语的地位,但如今科普特语仍以宗教仪式的形式,残留在科普特正教会中。
Remove ads
简介
埃及语类似于其他亚非语系语言(如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以多辅音为字根,如:
但埃及文的书写体系中,除了以希腊字母修改而成科普特字母之外,没有直接对应元音的符号。(不论是最正式的圣书体,还是比较日常的僧侣体或后期的世俗体),所以除了最后阶段的科普特语之外,很难确定这些不同的词性是否有元音上的差别。
埃及语的基本语序是谓主宾结构(VSO),如“他们看天空”,埃及文会写成“看-他们-天空”:
埃及语的形容词大都可以直接当名词使用[3]:77-77。
埃及语名词有两个性别:阴性和阳性;此外古埃及语亦有三个数,也就是单数、双数和复数,但双数自中古埃及语就用的比较少[5]。另外两个名词可以直接相接,表示后面名词从属于或为前面的名词所有[3]:49-49[4]:30-30。
直到晚期埃及语之前,也就是古埃及语和中古埃及语的时期,埃及语并没有冠词;所以这段时期埃及语使用“指示代名词”达成与定冠词相同的用途。
Remove ads
书写体系
古埃及文一般都刻在木头上或石头上,或是写在莎草纸上。书写的方向比较自由,但一般来说是由上往下;而符号的正面(如人类或动物的脸)会朝向横向的阅读起点(也就是提示由左还是由右阅读)。
大多数人都认为所谓的“古埃及文”是象形文字,但就算是最正式的古埃及书写体系,也就是圣书体(hieroglyphic),它的任何符号都可能有三种功能:象形、限定(也就是提示语义和原本象形有关)或拼音。如:
事实上𓇳下的
| |
就是用来提示前面(以阅读顺序来说的前面)的符号(也就是𓇳)表象形(但常被省略)[注 2]。
埃及学术语中有象形功能的符号被称为表意符号(ideogram);有限定功能的符号被称为限定符号(determinative);表音的被称为表音符号(phonogram)。
因此严格来说,不该将古埃及文称为“象形文字”,但由于积习已久,“象形文字”通俗上来说就是指圣书体。[8]
“圣书体”这个中文术语最终来自于圣书体在埃及语的本名:
而英文hieroglyphic(注意将其翻为“圣书体”是形容词名词化)的字源来自于通用希腊语形容词ἱερογλυφικός(hiero-glyph-ikos, 圣书体的,-ikos是形成形容词的后缀),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希腊语形容词ἱερός(hieros, 与神相关的)与动词γλύφω(glyphō, 铭刻、书写)。所以希腊语也是意译本名,英文只是将之罗马化后再以英语习惯拼写。
虽然说圣书体是“最正式”的书写方式,但除了铭刻在石头上(甚至有颜色):

也有写在莎草纸上,且比较简化的形式(草写圣书体,cursive hieroglyphic):

Remove ads
除了圣书体,古、中古和新埃及语也用一种更简化,但和圣书体有一对一对应的僧侣体来书写日常的文本和书籍:

僧侣体这个名字事实上来自于希腊化时代的希腊人对其用处的误解,因为这时正处于世俗埃及语盛行,且以世俗体书写的时代,“僧侣体”的确只有少数如古埃及祭司的人才会使用。英文hieratic是来自于通用希腊语的形容词ἱερατικός(hier-a-tikos,与祭司相关的),而这个形容词又也来自于稍早提过的古希腊语形容词ἱερός(hieros, 与神相关的)。
而僧侣体于世俗语的时期(公元前7至5世纪)进一步简化为世俗体。之后世俗体逐渐被希腊字母取代,但一些世俗体的符号被留下来拼写希腊语没有的辅音,和希腊字母一起组成了科普特字母:
与僧侣体不同的是,世俗体和圣书体间已经有拼写上的歧异,所以学者一般不会(也无法精确地)把世俗体转“还原成”圣书体,上表只是方便读者理解书写体系的演变而已。

Remove ads
语音
为了更加方便的沟通,不同埃及学家制定了不同的系统,来将一些常用的单辅音表音符号罗马化(请参见古埃及文转写),并以此为基础罗马化其他的表音符号,本条目采用线上辞典网站Thesaurus Linguae Aegyptiae[13]的转写:
事实上有些转写的符号(如k和g;t和d),最初仅仅只是出于符号辨识上的偏好,并不是因为当时有语音学的证据支持它们之间有清浊对立:[14]:81-81
有人会反对这种以g代表 𓎼 和d调表 𓂧 的转写,因为“这样标音实际上会超过它应有的准确度,加上附加符号的k和t来转写的话会更好。”但这样做我们的(转写)系统里就已经有两个k和两个t,所以维持用g和d是最好的选择。Gegen eine Wiedergabe das 𓎼 durch g und des 𓂧 durch d kann mann einwenden, daß diese Laute dabei eigentlich genauer bezeichnet sind, als gut ist; es wäre richtiger, sie durch k und t mit angefügten diakritischen zeichen auszudrücken. Aber da wir ohnehin schon zwei k und zwei t in unserem System haben, so wird es gut sein, doch bei g und d zu bleiben.
— 埃及学家Adolf Erman, 1896年
Remove ads
- 擦音
| |
ı͗,或许为声门塞音 ([ʔ])
| |
y (ı͗ı͗) [j]
| |
w, [w]或[u]
- 鼻音
| |
m
| |
n
- 流音
| |
r
Remove ads
虽然在科普特语之前,埃及语不书写元音,但现代的埃及学学者为了沟通方便,会对转写作一些没有语音学证据支持的"修改"来方便发音。如著名的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原名为:
| |||||||||||
|---|---|---|---|---|---|---|---|---|---|---|---|
|
|
| |||||||||
| (荣耀前置)
jmn(阿蒙) |
twt(形像) | ꜥnḫ(活着的) | |||||||||
| 阿蒙神在现世活生生的形象 | |||||||||||
| *古埃及文习惯将修饰词置于被修饰的词组之后,但神或国王的名字用来修饰时,
会特别将其置前,这种置前的习惯被称为荣耀前置(honorific transposition)。 | |||||||||||
学者除去荣誉前置,将之转写成 twt-ꜥnḫ-ỉmn,然后遵循以下的埃及学发音(Egyptological pronunciation)的规律:
这样的话,以英文为母语的话,就可以转写成“tutankhimen”,但实际上阿蒙在科普特语里被称为ⲁⲙⲟⲩⲛ(/aˈmuːn/),所以后面的-ỉmn反而较常转写成“-amen”或“-amun”,这也就是一般英文名称“Tutankhamun/Tutankhamen”的由来。
Remove ads
文法
现今资源
对古埃及语甚感兴趣的人仍可继续学习。例如,在牛津大学及一些其他的地方仍有在教授古埃及语;在华文地区,福克斯的古埃及文学校是目前华文世界最大的古埃及与学习基地。由于许多资料不仅仅是以英文写成,尚有以法文或德文等撰写的资料,所以,若会任何一个上述的语言,那将会很有用。
在影视系列《星际之门》(Stargate)中,一名语言学家被委派发展一种人工语言来模拟单独于另一星球生活过千年的古埃及人的口音。
由于埃及文化是影响西方文明的文化之一,有些源于埃及的字汇仍保留于英文中。更确切地说,这些与古埃及相关的字汇,往往是以希腊文的形式保留于英文中。
相关条目
注释
引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