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吉星文

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星文
Remove ads

吉星文(1908年5月13日—1958年8月24日)[3][1][4][5],字绍武河南扶沟吕潭乡[5]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追晋),抗日战争将领,在八二三炮战中重伤阵亡。

事实速览 吉星文, 个人资料 ...

生平

1908年5月13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十四日)生于河南省扶沟县,为家中三子,世代务农[6][3][4],十五岁就读县立师范时,适值叔父吉鸿昌的陆军第八混成旅考选学兵,此时的吉星文懔于国难即将当前,因此投笔从戎,进入了叔父吉鸿昌的部队中当兵。一年后升为排长。1926年,只身到灵宝县文地镇,由19师师长吉鸿昌介绍,到宋哲元旅当骑兵,1930年中原大战时提升为连长[5]。在37师109旅219团升至营长。

长城抗战

Thumb
抗日战争时期的吉星文将军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元旦,日军炮击临榆县城,驻临榆的东北军第九旅何柱国部官兵忍无可忍,奋起还击,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然而在日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及力攻击下没多久榆关便失陷,日军占领榆关后接着向锦州通辽中等处集结兵力,准备三路进攻热河

3月9日,打虎将军赵登禹率部驰援,他一到罗文峪一带就与日军钤木师团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双方伤亡惨重,赵登禹的左腿也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此时的吉星文任官拜营长。由于吉星文打起仗来置生死于度外,赵登禹便给他起了个“吉大胆”的外号。

喜峰口战斗时除了赵登禹与张自忠率“大刀队”与日军拼战外,另由吉星文带一队“大刀队”,绕过日军右翼,于凌晨发起逆袭,攻战王家、瓦房等村,将村中敌人全部歼灭。由于此次胜利,吉星文被提升为219团团长。[7]

1936年,吉星文进入军校高级教育班进修一年。1937年6月结训后,奉派率所部驻扎河北省宛平县[5]

Remove ads

七七事变

卢沟桥北平市前门十五公里,属宛平县境内,是一座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石桥,此地为保定通往北平市的交通要道,它已成为中国东北的最后一条防线,此时正由吉星文团长率部戍守。

1937年7月7日晚间十一时,日军于北平的卢沟桥一带进行演习,并且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县内搜查,吉星文团长与宛平县长王冷斋研商情势后,断然阻止日军进入[8]。在吉星文表态后,日军恼羞成怒,包围宛平县城。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为防止事态扩大,与日军进行交涉。然而日军却枉顾道义地在交涉进行中对宛平县城发起攻击,强占宛平东北沙岗,此时吉星文决定奋起还击,于是立即招募“大刀队”以对抗日军,只募集一百人的敢死队,却在短短几小时内就来了五百人[9],他就凭着敢死队与29军的勇士收复沙岗,坚守着宛平城,击退来犯之日军数次。

7月20日,日军第一批增援部队进入华北,并且以优势火力炮击宛平城和长辛店,此时吉星文与他的敢死队已与日军作战了十多天但仍保持高昂的士气,仍击退日军多次进攻。

26日,日军已集结6万以上之兵力,准备对北平发动总攻击,吉星文昔日在喜峰口的战友: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也一同进入北平与他一同并肩作战,然而在日军绝对优势的兵力攻击下二人同于28日壮烈殉国,此时吉星文仍领着这群敢死队与29军奋勇抵抗日军二十多天,誓言与坚守最后一道防线,直至平津失陷奉命离开战场为止。

吉星文在华北战场与日军展开周旋,1937年9月,升任师旅长,1938年升任师长。在徐州会战掩护友军撤退,并与张自忠一同参与随枣会战,在这期间他多次因作战而身受重伤。其子吉民立在日后回忆道:“我爸爸在华北亲自上阵肉搏杀敌时,遭日寇武士刀削去肩头负伤,他始终不敢在我奶奶面前更衣,避免这个‘三指填不满’的伤口唤起长辈的心痛。”[10]这是一个军人在面临忠、孝时所表现出的心境。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吉星文作战勇敢,先后被国民政府授予胜利、光华、云麾、干城、忠勤等勋章,并被提升为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受到了蒋中正的亲自接见。

第二次国共内战

1947年7月6日,冯治安派翟紫封的整编第38旅进占鲁南费县县城,遭陶勇的华野第四纵队攻击,仅一日费县城破,38旅被歼,翟紫封被俘。7月8日,驰援翟部之吉星文整编第37旅在费县南面的层皮山一线进入叶飞的华野第一纵队的包围圈,吉部被歼,副旅长张席卿和团长刘延勋阵亡。冯治安在台儿庄追悼阵亡将士大会上泣不成声。

吉星文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1948年4月结业后,被任命为第七十七军军长。淮海战役中,吉星文头部中弹负伤,被送上海就医。伤好后,调任第一二五军军长[7]。1949年9月从福建撤到台湾。

八二三炮战

Thumb
吉星文将军遗像

吉星文赴台后因其赫赫名声,蒋中正仍委以重任,让他先后出任第五十军军官战斗团团长、澎湖防卫部副司令长官。1957年,吉星文入陆军大学深造后,晋升为陆军中将,调赴金门,任金门防卫部副司令长官,成为司令官胡琏的副手。吉星文在任副司令官之职时仍关怀下属,有一次巡视坑道,为顾及天气寒冷,竟脱下自己的外套给士兵保暖[9]

1958年8月上旬,吉星文的脊椎发炎作痛,经陆军总医院检查,腰部卡了一颗1937年抗日战争时中枪的子弹,原本排订8月下旬住院开刀,但因金门前线紧张而暂停手术。[9][7]

1958年8月23日18点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金门炮击,短短数小时之内落弹5万7千余发,史称“八二三炮战”。胡琏为了给前来金门视察的国防部长俞大维接风洗尘,正准备在“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地太武山麓的翠谷水上餐厅(现为金门金湖镇明德公园)举行一个盛大的晚宴。当时吉星文与赵家骧中将、章杰少将先去餐厅查看,走到中途即遭到炮击,在逃往防空洞途中两位副司令当场身亡,吉星文被炮弹击成重伤。隔天,吉星文因流血过多宣告不治[1][4][5][11]

Remove ads

纪念

Thumb
位于澎湖县军人忠灵祠的吉星文之墓

吉星文将军殉国之后,1958年8月27日安葬于澎湖县军人忠灵祠[2][12](1986年迁葬台北县国军示范公墓[2]),政府在1959年3月28日举行大规模的国葬[13],并追晋其为二级上将。现于八二三炮战事发地点(金门金湖镇明德公园)设有凉亭,其内设有一纪念碑,写着“吉星文、赵家骧章杰将军八二三战役殉职纪念碑”[14][15]

在台湾台7甲线36K+745m处与马当溪支流交会处,建有以他命名的“星文桥”[15][16]

简表

Thumb
吉星文的陆军官校毕业证书
Remove ads

家庭

父吉世俊,母姜氏[6]

妻子沈嘉斌?—1985[17][18],五名子女:[19]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