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商周十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商周十供亦称“商周十器”,是十件时期的青铜器,距今三千年左右。1771年,乾隆帝为表对孔子崇敬,赐给孔府用于国祭。包括商代的“木工册”(也叫木(工)鼎)、“册父乙”yǒu(也叫父已卣、册卣)、兽面纹(也叫亚弓觚、亚),周代的牺尊、“伯彝”(guǐ)(也叫伯簋)、窃曲纹簋(也叫pán kuí)、龙纹(也叫宝簠)、饕餮tāo tièyǎnkuí、(四足)方鼎(也叫四足[1][2]。孔府敬藏“十供”多年,现移至新建成的孔子博物馆

断代争议

这套青铜器习称“周十供”或“十供”。经专家多次审定,其中“木工册”鼎、兽面纹觚、“册父乙”卣为商代青铜器,其余六件为周朝,尊为仿(存疑)。[1]随着近年来考古学家的鉴定,最终确定这套文物名为“商周十供”。

历史

赐给孔府

为维护统治,历朝皇帝都尊崇孔子、推崇儒学,常驾临曲阜祭孔。到曲阜祭孔的帝王共十二位,始于西汉汉高祖刘邦,至清高宗乾隆[3],其中乾隆次数最多(有七到九次多种说法)[a],据《孔府档案》记载,乾隆皇帝即位后曾八次亲祀孔子,分别为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并御书孔庙孔府孔林主要的门坊、匾联,从孔庙外墙的“万仞宫墙”到大成殿内的“与天地参”匾联,无不彰显出乾隆皇帝尊孔的虔诚。[3]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2月,不同以往,乾隆第六次曲阜祭孔场面宏大,其母崇庆皇太后同行,且正值皇太后八旬大寿。曲阜的大路两旁修接驾亭、搭戏台,衍圣公孔昭焕率所属官员、族人一百多人,庙户二百多人出城远迎。乾隆到孔庙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向孔子行三跪九叩头大礼,命大学士于敏中祭崇圣祠,同时发现孔庙中所陈祭祀礼器多为汉代所造,不足以显示孔子“帝师”身份。于是乾隆仿照曾颁赐给京师太学“周范铜鼎尊等十事”,同样颁赐阙里孔庙,[4]特令将皇宫内府所藏的商周铜器挑出十件赐给孔府,以“供列庙庭”。[1]衍圣公孔昭焕叩谢领赏,感激涕零。此后,孔府以御赐“商周十供”为无上荣耀,敬谨收藏于礼器库[b]内秘不示人,祭祀则恭陈于大成殿中。[c]

屡遭大乱

“商周十供”18世纪初一直保存在礼器库(专门用来存放祭祀礼器的内库),后衍圣公将其移入孔府[5],在孔府保存的200余年里,“商周十供”历尽患难艰险。光绪十一年(1885年),孔府失火,多亏戏班子在前上房唱戏,武生翻跟头上后堂楼救出“十供”。为妥当保存,清末孔府令三代府内医师刘梦瀛协助衍圣公孔令贻保管“十供”。

1937年,日军侵占曲阜,多次居心叵测地询问“十供”的下落,当时府内代理奉祀官孔霅光说:“十供让奉祀官孔德成离开曲阜时带走了。”实际上“十供”已迁埋至后堂楼地下。1948年,解放军进攻山东国民党撤退时,孔府总管家孔灵叔奉奉祀官孔德成之命将“十供”及其他古物运往兖州,暂存天主教堂,准备南逃。由于解放军围困兖州,切断了南段铁路,火车不通,十供才没有被运走。不久兖州、曲阜相继解放,十供被收至省文管会。1949年3月,曲阜成立了古物保管委员会,隶属省文管会。1952年10月,毛泽东来曲阜视察前,省政府决定“曲阜的东西归还曲阜保管”,十供被运回曲阜。后藏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在入藏孔子博物馆。

Remove ads

介绍

“商周十供”典俗古朴的造型及清楚精美、富有光泽的纹饰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锻造优良、纹饰图案丰硕多彩、造型华丽堂皇、雍荣华贵。每一供原或无盖或无座,后乾隆吩咐内务府造办处配底座和盖子,并在座上都刻款篆文“乾隆御赏”。共2件盛酒器、1件饮酒器、3件烹煮器、4件盛食器[6],重量在2.1千克至5.6千克之间[7]

更多信息 名称, 展出名 ...
Remove ads

评价

“十供”里以“木工册”鼎和兽面纹觚最为珍贵。“十供”多次出现在学者、官员的笔记文集之中,也有人将其摹绘成图,以供欣赏。

清代文物鉴定专家冯云鹏赞叹“木工册”鼎:“望之有光,夺目惊人,真希世至宝,允为古器之冠”,兽面纹觚:“可与木鼎相伯仲”。

民国风云人物袁克文评“木工册”鼎:“为十器之冠,真奇宝也”,兽面纹觚:“朱紫灿烂,古器盎然”[18]

注释

  1. 民间传说是因乾隆钟爱的与孝贤纯皇后所生女儿下嫁孔府。据说此公主脸上黑痣,相术认为主灾,破灾须嫁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则只有曲阜孔家。因为只有衍圣公可在皇宫御道与皇帝并行,而皇帝到曲阜也要向衍圣公的祖先孔子行三跪九叩之礼,这是别的王公贵族无法企及的。因而乾隆第一次到孔府就说定将公主下嫁,但清廷规定满汉不能通婚,于是乾隆将女儿寄养在汉族大臣于敏中家,再以于家闺秀的名义嫁给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府后人称之为于夫人。公主婚后每逢庆生,乾隆均派官员贺寿,有厚赐。于敏中一家随之搬入孔府,并世代居住于此。按孔府家规,衍圣公的兄弟都不能住孔府,成年后要搬至外面的十二府。而于家因公主下嫁,故作为外姓人家有此特权。孔家家族墓地孔林内北侧著名的“于氏坊”,就是孔宪培与其妻于氏之墓,还专为于夫人立了“鸾音褒德”的牌坊,规模宏大。孔府每年数十次祭祀,且皇帝有时亲临,因此孔府里戏班技艺高超。虽然每年至少演出百余场京剧,但有两出戏禁演:《打严嵩》(因严嵩孙女嫁64代衍圣公孔尚贤)和《打金枝》,后者就是因于夫人是“金枝玉叶”而禁演。乾隆嫁女的真伪众说不一,至今无定论,因此成谜,但于夫人与皇家存在特殊关系是无庸置疑的。[1]
  2. 专门用来存放祭祀礼器的内库,位于孔庙东路礼堂,与之相对的还有孔庙西路金丝堂西庑的乐器库。
  3. 据《孔府档案》第5094卷及乾隆年间的《曲阜县志》记载:“乾隆三十六年,皇上临幸释奠,特降圣谕:前岁修缮太学乐成,因念阙里庙堂设有牺象诸尊,爰择镌藏周范铜鼎、尊等十事陈之大成殿,用备礼器。兹临幸曲阜,祗谒先师,阅视所列各器不过汉时所造,且光彩亦不能甚古。惟兹昌平圣里宜陈法物,认为不雅美,著仿太学之例颁内府所藏姬朝铜器十事,备列庙庭,用惬从周素志,俟朕回銮后,慎选邮收,交与衍圣公孔昭焕,世守勿替,以副朕则古称先至意,钦此。后于冬十仲春遣官赍到,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为次,陈以花梨多少一张,又有图册一本,每图册有印章,厥后各有图说。衍圣公孔昭焕率其族属恭迎,祗领具折,伸谢敬藏礼器库内,祭祀则恭陈于殿中。”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