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喻四归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喻四归定曾运乾所提出之汉语音韵学概念,即上古汉语没有喻四(j)这个声母,它可归为部分定母(l>d)。曾运乾在《喻母古读考》中认为:“喻于二母(近人分喻母三等于母)本非影母浊声:于母古隶牙声匣母,喻母古隶舌声定母。”相较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的结论未被大多数学者接受。

更多信息 上古音类 仅列无来r介音, 全清 ...
Remove ads

例证

  • 古读余(喻四母)如荼,《·困》‘来徐徐’,《释文》‘子夏作荼荼,翟同,音图,王肃作余余。’按:荼,宅加切,澄母,又同都切,定母。澄定二母古音非类隔也。
  • 木兰辞》:“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但、特、惟等字,也都是‘只是’的意思。”“但”“特”的古声母都是d,“惟”的古声母是j即喻纽四等字。

现代构拟

尽管大多数上古构拟中,*l均流入定母、以母(喻四)等众多中古声母(对应清音入透母、书母,复辅音复杂),但仍有大量以母(喻四)来源于进入中古三等的古开口*ɢ(甚至三等无r音*ɢʷi和*ɢʷi在前元音的催化下也进入以母),与进入云母(喻三,大部分合口或带圆唇主元音)的古合口*ɢʷ以及进入匣母(一二四等)的*ɢ同源。即部分喻四归定部分喻四归喻三匣,只不过以母辅音最先脱落成半元音(中古早期已完成像半元音*/j-/的演变但仍区别于零声母影母三等*/ʔj-/,在今天除宁波台州温州等沿海方言外的吴语(不含徽语)大部分地区中仍保有辅音[ɦ]而非半元音),然后是云母(在现代大部分吴语中大部分字、闽语白读中少数字中仍保有辅音而非半元音),最后是匣母合口(在除粤语外大多现代方言中仍保有辅音而非半元音)。坊间有将归匣以母称作“假喻四真喻三”的习惯,然而尽管归匣喻四确实是假四等真三等,大部分构拟中归匣喻四和归匣喻三上古时期存在开合口差异,二者不应等同。

Remove ads

影响

闽语白读音中,*ɢ类以母与云母类似,少数字清化后[h]音被保留,但不系统;*l类与*ɢ类以母少数字清化后保留齿音z(精)或s(心)。因此在闽语白读音存在齿音或[h]音的少数情况下可以此规则区分判断归定喻四和归匣喻三,归匣喻四不好判断。

从古越南语汉越音开始喻四即为/ð/音,国语字用d来表示(此外也表示明母重纽四等),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音北部变成了/z/,南部变成了/j/。另外,国语字中/d/音则用含有横线的đ来表示。

类似现象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