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土臭素

一种有机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土臭素
Remove ads

土臭素(英语:Geosmin)是一种由放线菌产生的、具有新鲜泥土气味的倍半萜类化合物[2] 以及雨的气味(潮土气味)[3]饮用水中的土臭素与2-甲基异莰醇是引起异味的主要原因,并且人对土臭素的气味十分敏感,自然水体中每升含6纳克至10纳克的土臭素,就可以被人所感知到[4]甜菜的泥土气味、天气干旱后降雨时空气中的气味或当土壤被翻动时所产生的气味(潮土油)都是由它引起的[5]

事实速览 土臭素, 识别 ...

土臭素也可以看作是双环,是十氢化萘的衍生物,分子式为C12H22O;名字取自希腊语的γεω“泥土”和ὀσμή“气味”,美国生物化学家Nancy N. Gerber(1929-1985)和生物学家Hubert A. Lechevalier(1926-2015)在1965年创造了Geosmin这个词[6][7]

Remove ads

产生

许多蓝绿藻、放线菌以及一些真核生物都是产生土臭素的生物来源,浮丝藻属胶鞘藻属鱼腥藻属是最主要的产生土臭素的蓝绿藻,链霉菌属是主要产生土臭素的放线菌[4][8][9][10]。当这些细菌的数量急剧减少时,便会向地表水中释放出土臭素,周期性地产生泥土气味。在酸性环境下,土臭素会被分解为无气味的烃类[6]

2006年,一种通过双功能天蓝色链霉菌生物合成土臭素的方法被发现[11]。该土臭素合成酶英语geosmin synthase通过两步反应直接催化法尼基焦磷酸转化为土臭素[12]。尽管控制合成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的合成酶基因被挖掘、生物合成机制被提出,但生物调控产生土臭素的关键机制仍不明确,亟待研究[1]

然而并非所有蓝绿藻都能生产土臭素,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土臭素合成酶的基因geoA只存在于能产生土臭素的蓝绿藻物种,而不存在于不能生产土臭素的蓝绿藻种中[13]

影响

有研究报道,人类的嗅觉系统对土臭素极其敏感,甚至可以感受到低至0.4 ppb浓度的土臭素存在[14]

部分淡水鱼的土腥味,也来自于土臭素,如鲤鱼鲶鱼[15][16]。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在脂肪和肌肉组织中富集,由于会在酸性条件下分解,这些鱼在烹饪时会加入食醋,来减少土味[17]。饮用水中含有土臭素及其对映体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通常会让消费者认为是水质差的缘故[18]

有研究报道称,土臭素会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三文鱼肉质、风味产生影响[19]

去除

有报道称,不能通过标准处理工艺从饮用水中去除土臭素[20]。虽然可以通过粉末活性炭(PAC)或其他强氧化剂来有效减少饮用水中的土臭素及2-甲基异莰醇含量,但由于各地区水质的化学性质差异和公共事业成本等原因,很少会针对土臭素进行额外的去除操作[21][22]

参见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