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早期,俄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以广义相对论著手解释宇宙,他认为宇宙不是静态的,并指出:“我们不论往哪个方向看,也不论在任何地方进行观察,宇宙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几年之后,弗里德曼这个观念被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所证实。为此,霍金在《时间简史》第三章中写道:如果不去管在小尺度下的差异(我们星系中的其他恒星形成了横贯夜空的银河系的光带),而看得更远的话,则宇宙确实在所有的方向看起来是大致一样的。及至1965年,两位美国物理学家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无意中探测到宇宙微波背景(由亚历山大·弗里德曼的学生乔治·伽莫夫首先提出),而由于不管我们朝什么方向进行测量,其所测得的微波辐射都是一样的(变化总是非常微小),就进一步证明了弗里德曼实际上异常准确地描述了我们的宇宙。此外,霍金指弗里德曼也提出了另外一个没有任何科学的证据支持或反驳的假设:“从任何其他星系上看宇宙,在任何方向上也都一样”,不过霍金自言相信另一个假设只是基于谦虚:“因为如果宇宙只在围绕我们的所有方向显得相同,而在围绕宇宙的其他点却并非如此,则是非常令人惊奇的!”
“
|
现在初看起来,关于宇宙在任何方向看起来都一样的所有证据似乎暗示,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有点特殊。特别是,如果我们看到所有其他的星系都远离我们而去,那似乎我们必须在宇宙的中心。
|
”
|
——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第三章:膨胀的宇宙
|
过去400年的望远镜观测不断地调整着我们对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在最近的一个世纪里,这一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拓展。起初,地球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而当时对宇宙的认识只包括那些肉眼可见的行星和天球上看似固定不变的恒星。17世纪日心说被广泛接受,其后威廉·赫歇尔和其他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发现太阳位于一个由恒星构成的盘状星系中。到了20世纪,对螺旋状星云的观测显示我们的银河系只是膨胀宇宙中的数十亿计的星系中的一个。到了21世纪,可观测宇宙的整体结构开始变得明朗——超星系团构成了包含大尺度纤维和空洞的巨大的网状结构。超星系团、大尺度纤维状结构和空洞可能是宇宙中存在的最大的相干结构。在更大的尺度上(十亿秒差距以上)宇宙是均匀的,也就是说其各个部分平均有着相同的密度、组分和结构[1]。
我们相信宇宙是没有“中心”或者“边界”的,因此我们无法标出地球在整个宇宙中的绝对位置[2]。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的中心,这是因为可观测性是由到地球的距离决定的[3]。在各种尺度上,我们可以以特定的结构作为参照系来给出地球的相对位置。目前依然无法确定宇宙是否是无穷的。
更多信息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对象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对象 |
大小 |
注释 |
来源
|
地球 Earth |
直径12,700公里 |
人类当前的居所 |
[4]
|
外层空间 Outer space |
向阳侧63,000公里; 背阴侧6,300,000公里 |
地磁场所支配的空间。 |
[5]
|
月球轨道 Orbit of the Moon |
直径770,000公里 |
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的平均直径。 |
[6]
|
地球轨道 Earth's orbit |
直径3亿公里 2 AU [a] |
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平均直径。 包含 太阳,水星和金星。 |
[7]
|
内太阳系 Inner Solar System |
直径6 AU |
包含太阳,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主小行星带。 |
[8]
|
外太阳系 Outer Solar System |
直径60 AU |
围绕着内太阳系; 包含 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9]
|
柯伊伯带 Kuiper belt |
直径96 AU |
Belt of icy objects 环绕外太阳系的布满冰封小天体的带状区域。包含矮行星冥王星、妊神星和鸟神星。 |
[10]
|
太阳圈 Heliosphere |
直径160 AU |
太阳风和行星际物质所触及的最大范围。 |
[11][12]
|
离散盘 Scattered disc |
直径200 AU |
围绕着柯伊伯带的零星散布着冰小天体的区域。包含矮行星阋神星。 |
[13]
|
奥尔特云[b] Oort cloud |
直径100,000–200,000 AU 2–4光年[c] |
包含数以兆计的彗星的球壳。 |
[14]
|
太阳系 Solar System |
直径4光年 |
太阳和其行星系统。这是太阳引力和周边恒星引力的平衡点。 |
[15]
|
本地星际云 Local Interstellar Cloud |
直径30光年 |
太阳和另一些恒星所处的星际云。[d] |
[16]
|
本地泡 Local Bubble |
直径210–815光年 |
星际物质中的一个空腔,太阳和其他一些恒星位于其中。[d] 由以前的一颗超新星造成。 |
[17][18]
|
古尔德带 Gould Belt |
直径3,000光年 |
太阳所处的幼年恒星环。[d] |
[19]
|
猎户臂 Orion Arm |
长度10,000光年 |
太阳所处的银河系螺旋臂。[d]
|
[20]
|
太阳系公转轨道 Orbit of the Solar System |
直径56,000光年 |
太阳系围绕银心公转的平均直径。太阳系的公转轨道半径约为28,000光年, 略大于银河系半径的一半。太阳系的公转周期约为2.25至2.50亿年。 |
[21][22]
|
银河系 Milky Way |
直径100,000光年 |
我们所在的星系,由2千亿到4千亿颗恒星构成并充满了星际物质。 |
[23][24]
|
银河系次星系群 Milky Way subgroup |
直径2.74百万光年 0.84 百万秒差距[e] |
银河系和其引力束缚的卫星星系,例如人马座矮星系,大熊座矮星系和大犬座矮星系。这里引用的是狮子座T矮星系的公转轨道直径,它是银河系亚群中最远的一个星系。 |
[25]
|
本星系群 Local Group |
直径3百万秒差距 |
至少由47个星系组成的星系群。 占主导地位的是仙女座星系(最大),银河系和三角座星系,其余的是较小的矮星系。 |
[26]
|
本星系板 Local Sheet |
直径14百万秒差距 |
本星系群所在的区域。 |
[27][28][29][30]
|
Local Volume |
直径22百万秒差距 |
本星系板所在的区域。 |
[31][32][33]
|
室女超星系团 Virgo Supercluster |
直径33百万秒差距 |
本星系群所在的超星系团,包含大约100个星系群和星系团。 |
[34][35]
|
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 Laniakea Supercluster |
直径160百万秒差距 |
我们的本星系群所在的超星系团是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一部分,中心是室女座星系团。 |
[36]
[37]
[38]
[39]
|
双鱼-鲸鱼座超星系团复合体 Pisces–Cetus Supercluster Complex |
直径300百万秒差距 |
室女座超星系团所在的大尺度纤维状结构。 |
[40]
|
KBC空洞 KBC Void |
直径600百万秒差距 |
一片巨大的包含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银河系所处的本星系群属于其中一部分)在内的,周围相对空旷的宇宙区域。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大约几百万光年的结构位于其中心处。 |
[41]
|
可观测宇宙 Observable Universe |
直径28,500百万秒差距 |
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包含超过1千亿的星系,组合成上百万的超星系团、大尺度纤维状结构和空洞,形成泡沫状的超大结构。 |
[42][43]
|
宇宙 Universe |
直径大于28,500百万秒差距 |
在可观测宇宙之外的是不可观测的区域,来自那里的光尚未能到达地球。我们无法得到那里的任何信息,因为光是速度最快的信息传播媒介。然而,鉴于没有理由去假设宇宙有不同的自然规律,宇宙很可能包含更多的由星系构成的泡沫状超大结构。 |
|
之外 |
未知 |
|
|
- a 1 AU或天文单位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等于1.5亿公里。地球的公转轨道的直径是轨道半径的两倍,即2 AU。
- b 假设的存在。
- c 一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等于9.46万亿公里,或63,200 AU。
- d 太阳在银河系里并不被其他结构的引力所束缚。这些区域仅是用来标出太阳绕银心公转轨道所处的位置。
- e 一百万秒差距等于3.26百万光年。 一秒差距等于从地球上看有一角秒的视差的恒星的距离。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