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基本电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基本电学(Basic Electricity)是研究电的基本性质和行为的学科,是电力学、电子学与电路学的基础。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核心概念:
- 电压(Voltage):描述电势差,驱动电流流动的力量。
- 电流(Current):表示电荷流动的速率。
- 电阻(Resistance):描述材料对电流流动的阻力。
- 功率(Power):电能转换或消耗的速率。
- 电路(Circuit):电的流通路径,分为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
![]() |
基本电学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与工程领域,是学习更高阶电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基本概念
- 备注:
- 关于电压,在中国大陆、德国、法国、荷兰、俄国使用当符号,其他地区则用当符号。
Remove ads
- 闭路(Closed Circuit),通路
- 当电源、导线、负载形成完整的电路路径,电流能够正常流动。这是电路正常运作的状态,例如开灯后灯泡亮起,就是闭路状态。
- 开路(Open Circuit),断路
- 当电路某处断开,导致电流无法流通。可能是开关被关闭、导线断裂,或某个元件故障。例如,灯泡开关关闭后,电流停止流动,电路变成开路。
- 短路(Short Circuit)
- 当电流直接通过导线而未经负载,使得电阻趋近于零,造成电流急剧增加。短路可能导致电线发热、火花或烧毁,容易危及设备安全。例如,电器内部电线意外接触导致异常高电流,就是短路情况。
这三种状态决定了电路是否正常运作,也影响了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 密尔(mil)
- 1 mil = 吋,1吋=2.54公分,1呎(ft)=12吋,1吋=1000密尔
- 圆密尔(C.M.)
- 1 C.M. = 平方密尔,1平方密尔 = 圆密尔
Remove ads
电路组成元件
![]() |
![]() |
直流电(DC) | 交流电(AC) |
- 常用符号
- 依导电性,分为:
- 依绝缘外层的有无,分为:裸导线(裸线)、绝缘导线
- 依制造形式,分为:
- 单线(单心线、单芯线),指在橡胶绝缘体内只有一根圆形实心导体的电线,缺乏可挠性,弯曲易折断。且在安全电流要求高的需求时,则须采用绞线。
- 绞线,指在橡胶绝缘体内,由数根导体绞合而成,导线内的导体数量为 N=3n(n+1)+1,其中 n 为包围中心导体的层数。
- 依导体的材质,分为:
- 银线,导电率虽高于铜线,但由成本因素,难以大量使用。
- 软铜线,柔软,可挠性较佳,加上绝缘被覆可做屋内线路管线的配线或电缆导线使用。
- 硬铜线,具有较大的抗张力,常做屋外架空线路使用。
- 铝线,导电率约为铜线的61%,耐张强度约为 16〜18kg/mm2(是铜线的 40%左右),使用钢心增加强度者称为钢心铝线(A.C.S.R.)
电路
串联电路就是把电路元件一个接一个串接,让电流只能沿着同一条路线依序流过每一个元件的电路。
电路特性另见:电压分配定则
并联电路就是把电路元件平行接在一起,让电流有多条路线可以同时流动的电路。
电路特性另见:电流分配定则
串并联电路就是同时包含串联和并联接法的混合型电路。有些元件是串联的,有些元件是并联的,交错组合在一起。
电路特性:
- 先并联、后串联,或是先串联、后并联都可能出现。
- 分析的时候,要一部分一部分来简化(先把并联部分合并,然后再处理串联)。
- 计算时,要记得把握以下原则:
- 串联时: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 并联时: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直流电路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s voltage law)

在封闭回路中的电压升与电压降的总合为零。
(图有点小错,请把看成是)
- 在串联电路中:
- 电压
- 电流
- 总电阻
- 各电阻的电压降
-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s circuit laws)

电路中任何一个节点的流入电流与流出电流的总合为为零。
i1 + i4 = i2 + i3
- 在并联电路中:

- 电压
- 各电阻流经的电流
- 电流
- 总电阻

- 电流源转电压源
- 电压源转电流源
直流电路分析
回路电流法(Mesh Current Method),又称“网目分析”(Mesh analysis),是一种用于电路分析的系统化方法,主要用来求解平面电路中每个独立回路的电流。
|
![]() ![]() |
重叠定律(Superposition Theorem)是一个重要的电路分析工具,用于处理多个电源作用于同一电路时的情况。其核心思考是逐一考虑每个电源的影响,然后将结果叠加。
重叠定律的优点是它能简化分析过程,尤其在面对复杂电路时,逐一处理电源的影响能更有条理地进行计算。
节点电压法,又称“节点分析”
戴维宁定律(Thevenin's theorem) 是一种简化电路分析的方法,能将任意线性电路转换为一个戴维宁等效电路,该等效电路由 一个等效电压源() 和 一个串联的等效电阻()组成。
这一定律让分析电路变得更加简单直观。 |
![]() |
诺顿定律(Norton's Theorem) 是一种电路分析方法,可以将能将任意线性电路转换为一个诺顿等效电路,该等效电路由一个等效电流源()和 一个并联电阻()的简化电路模型。这与 戴维宁定律 类似,只是戴维宁定律使用的是 电压源与串联电阻。
|
![]() |
总线法,又称“密勒定理”(Millman's theore)是一种电路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多个电压源并联的电路,帮助简化计算并求得等效电压。它适用于线性电阻电路,能有效计算电路节点的电势。
- 定律概述
总线法的核心公式: ,其中:- :总线电压(等效电压)。
- :第 (i) 个电压源的电压值。
- :与该电压源串联的电阻值。
- 应用步骤
- 识别所有并联的电压源与其串联电阻。
- 代入公式计算总线的等效电压。
- 计算支路电流(若需要),可利用欧姆定律:
- 得出完整的电流分布与电压值。
- 应用场合
- 适用于多个电压源并联的电路分析。
- 能快速计算节点电压,不需使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或回路电流法。
- 定律概述
这一定律能简化电路分析,使计算过程更加直观。
惠斯登平衡电桥(Wheatstone bridge)
|
![]() |
|
直流三线制[3] 是一种直流供电方式,主要使用三条线路来分配电压,以便能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的电压,具有以下特点:
- 概念简介
- 线路组成:
- 包括 正极线(+)、负极线(-),以及中性线(N)。
- 中性线通常用来分配不同电压。
- 电压配置:
- 在正极与中性线之间提供一个较低的电压,例如:+6V
- 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提供较高的电压,例如:+12V
- 中性线将电压划分为多区,使负载可选择适合的电压。
- 应用范围:
- 适用于需要多电压输出的系统,例如通信设备和工业控制。
- 线路组成:
- 优势:
- 提高了直流电力的使用效率。
- 简化电源系统设计,尤其是在需要多电压的设备中。
- 概念简介
直流暂态
充电暂态:(e=2.718、e-1=0.368、e-2=0.135、e-3= 0.05、e-4=0.02、e-5= 0)
时间常数(T)=RC
- 充电初态:电容器两平行电板对位移电流所形成之阻力最小,充电电流最大,电阻最小,故可视同短路。
- 充电稳态:C视为开路。
- 放电初态:C视为电压源。
- 放电稳态:C视为原元件。
时间常数(T)=L/R
- 储能初态:依据法拉第定律及楞次定律可知电感两端产生一最大的反电势,故充电电流为零,所以视同开路。电容器充电与放电电流方向相反,而电感器储能与释能电流方向相同。
- 储能稳态:L视为短路。
- 释能初态:L视为电流源。
- 释能稳态:L视为原元件。
- 充电:外加直流电压E后,电容C被充电,电流i将呈振动状逐渐衰减至零值,而电容器两端的电压vC亦呈振动状逐渐增至E值。由电路电流使电感器储存磁能 Li2大于储在电容器C中之电能 Cv2时,充电电流i向电容C充电。同时,由电感器中储存之磁能产生的反电势vL,使其产生一与充电电流反向之电流,而令电容器放电。因电容器放电后电荷逐渐减少,电源遂再度向电容充电,如此反复地充放电使电路电流i呈振动状,同时因电能被电阻R吸收消耗,致电流i愈来愈小乃致趋于零,且vC亦呈振动状渐趋近于E值。
- 放电:当电容C充电完成后,将开关S.W.切离直流电压源E后,电路的变化与前述情形相似,此种暂态现象由于电路常数R、L、C值的不同,将产生下列三种状况:
1.设R>2根号L/C时:
因R比2根号L/C大,则电容器中的电能大于电感器中的磁能,而电能因被电阻所吸收,故电流衰减而近于零,vC则渐升至E值,而电流因受电感器的反电势所抑制,变化不似RC电路般之急剧,此种电流的变化呈“非振动性”的。
2.设R<2根号L/C时:
因R比2 小,则电感中的磁能大于电容中的电能,因能量为电阻器所消耗,使电流呈振动状,渐趋于零值,vC亦呈振动状而渐趋于E值。
3.设R=2根号L/C时:
此种状况介于上述两者间,属于临界状态。
交流电路
- 在串联电路中
电源电压
总阻抗
电路电流
各阻抗的电压降
- 在并联电路中:
- 电源电压
- 各阻抗流经的电流
- 总电流
- 总阻抗
- R-L-C串联电路转R-L-C并联电路
- R-L-C并联电路转R-L-C串联电路
- Y形电路转Δ电路
- Δ电路转Y形电路
交流电路分析
交流电路中的电功率是指电能在电路中传递或转换的速率,因为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导致功率的计算比直流电复杂。
̇̈瞬时功率(instantaneous power),是指在某一瞬间,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ː 由于交流电压和电流是随时间变化的,瞬时功率也会随时间变化。
平均功率则是在一个完整周期的交流波形取能量对时间变率的平均。
瞬时有功功率的时间均值(time average),称为有功功率(active power,P)或实功率(real power):
ː 其中, 和 分别是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 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瞬时无功功率的时间均值,称为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Q)或虚功率(fictitious power):
视在功率(Apparent Power,S):是电压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表示电路中总的功率需求,单位为伏安(VA):
功率因数(Power Factor,PF):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反映了电路中能量利用的效率:
基本上算法与直流电路分析的算法一样,但负载由电阻(R)改为阻抗(Z)。改以复数方式计算相关公式。
在交流电路中,最大功率传输定理(Maximum Power Transfer Theorem)[4]指出:当负载阻抗 ZL 等于电源内部阻抗 ZS 的共轭复数时,负载将获得最大功率。这种情况称为共轭匹配(Conjugate Matching)。

̈电流:
̈负载功率:
̈电源内部阻抗:
̈负载阻抗:
要达到最大功率转移,负载阻抗应满足:
- 负载的电阻部分 RL 应等于电源的电阻部分 RS,而负载的电抗部分 XL 应为电源电抗部分 XS 的相反数
描述̈电源内部阻抗的共轭复数,表示为 ,因此可以下列方式表示为:
多相交流电路
多相交流电路(Polyphase AC Circuit),是指有两个以上相位的交流电(AC)电路。最常见的就是三相交流电(three-phase AC),这也是现在工业用电、输配电系统的主流。
基本概念:
- 单相交流:只有一条交流电压波形,电压随时间正弦波动。
- 多相交流:有多条交流电压波形,每条波形彼此时间上有固定相位差,但振幅和频率一样。
例如在三相系统中:
- 有三条电压波形(通常叫A、B、C相)
- 每条之间相差120度(360度 ÷ 3)
此设计可以让电力系统更稳定、更高效,尤其是:
- 电动机运转更平顺(因为永远有某一相在推动)
- 能量传输效率更高(三相比单相省线材、减少损耗)
- 可以借由用不同的接法(Y形电路接法、Δ电路接法)来满足不同电压需求
至于多相交流电路,具有以下优点:
- 连续平稳的功率输出,不会像单相一样有功率波动。
- 输送同样功率时,线材更细、损耗更小。
- 电动机设计简单,启动力矩大,效率高。
交叉相关
相关数学
相关
相关课程
- 课程: 基本电学/ 何宏发教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师范大学开放式课程
- 基本电学 - 电子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高雄市雄工
- 工业配线能力本位训练教材 导线的认识
- 电线电缆工程品质管理实务
- Lessons In Electric Circuits
参考资料
参考书籍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