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基隆市议会

中華民國基隆市的最高立法機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隆市議會
Remove ads

25.1313701°N 121.7488675°E / 25.1313701; 121.7488675

事实速览 台湾闽南语:, 台湾客家语: ...

基隆市议会中华民国基隆市的最高立法机关,也是全市最高民意机构。目前为第20届市议会,自2022年12月25日起就任,议长为民主进步党籍的童子玮,副议长为亲民党籍的杨秀玉

Remove ads

沿革

台湾日治时代中期的1920年,台湾总督府将全台的地方制度改为“州厅制”,基隆的市中心区域依此新制度成立隶属于台北州基隆郡基隆街,除了设置“役场”作为行政机关外,亦首次设置“协议会”作为政务之咨询机关。1924年,基隆街升格为州辖市,基隆街协议会也改名为基隆市协议会。虽然不具立法机关的功能,仍可视为基隆市议会的最早前身。

1945年,台湾战后时期开始,中华民国的地方制度开始在台湾使用,其中包括各设置参议会作为立法机关,这也是台湾第一次在地方引进立法机关的体系。基隆市在1946年3月31日举行第一届参议员选举,选出参议员共21人,并于同年4月15日就任、正式成立基隆市参议会。后因七堵暖暖台北县划归基隆市,参议员名额增为23名;而为配合1950年开始实施的地方自治新制,参议员之任期亦由二年延长至市议会成立为止。当时会址设于中正区义二路参议巷(今义二路2巷)的“中央病院”旧址[1],现为基隆市立医院门诊部使用。

1950年,台湾正式实施地方自治,基隆市在该年10月1日举行第一届议员选举,选出议员共15人,后于该年同月24日就任,基隆市参议会也正式改制为基隆市议会[1]。1961年12月27日,基隆市议会迁至毗邻中正公园寿山路现址[1]。后因原有建物日渐老旧,基隆市议会于2000年10月23日动工重建议会大楼,改建期间暂迁于中正区信二路301号(信二路立体停车场)3楼。重建后的基隆市议会大楼分为A、B两栋,于2003年4月6日完工、同年4月23日正式启用[1]

2013年5月16日,基隆市议会为抗议广大兴28号事件,自行宣布休会一天[2]

Remove ads

组织

基隆市议会的组织配置如下:

  • 议长(由应届议员互选出一人担任)
    • 副议长(由应届议员互选出一人担任)
      • 议员
        • 议事单位(包括大会、委员会、专案小组)
        • 行政单位(由秘书长领导)

议事单位

  • 大会
  1. 定期会:每5个月开会一次,每次会期为30日。主要功能为决议法案三读)、与审议市政府年度之总预算案。如有必要,得应市长或由议长之请求、或议员三分之一以上连署,经大会决议后延长会期,但不得超过5日。
  2. 临时会:如市长、议长或议员三分之一以上连署之请求须开会时,议长应于10日内召集之,每次会期不得超过5日,每一年不得超过6次。
  • 委员会
    • 审查委员会:议会开会期间设置,均置召集人一人,副召集人二人,审查委员由议员相互推选,并由财政委员会召集人担任联席审查会主席,审查预算案及决算报告暨各项提案。现设有4个:
      • 民政委员会
      • 财政委员会
      • 建设委员会
      • 教育委员会
    • 程序委员会:审定议事组编拟之议事日程及议案汇编,由各审查委员会召集人为委员,议长为当然委员兼召集人。
    • 纪律委员会:为维持议事纪律而设,审议惩戒案件,委员由议员相互推选召集人由委员推选之。
  • 专案小组:议会对于职权内事项,认为专案研究或对外收集资料之必要时,得经大会通过组成专案小组,以便专案研究或对外收集资料提报大会。

行政单位

  • 秘书长(常任职)
    • 机要秘书(常任职)
      • 议事组
      • 总务组
      • 公关室
      • 会计室
      • 人事室

议员选区及本届议员

基隆市议会议员由公民直选产生,第二十届基隆市议员任期由2022年12月25日到2026年12月24日。

一般选区

更多信息 选举区, 范围 ...
Remove ads

原住民选区

更多信息 选举区, 范围 ...

政党席次及党团干部

更多信息 政党, 党团领袖 ...

历任正副议长

更多信息 届别, 议长 ...

参考资料

来源

Loading content...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