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湖帮

是台灣著名的黑社會團體,性質屬於本省掛角頭勢力,大湖幫發跡於台中市中華路與福音街一帶,該幫實際的成員數不明,主要活動於台中市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湖帮台湾著名的黑社会团体,性质属于本省挂角头势力,大湖帮发迹于台中市中华路与福音街一带,善修宫也是被认为是其组织发展的地区,该帮实际的成员数不明,主要活动于台中市北区。

事实速览 创建时间, 创建者 ...

正确名称应是称为“大湖仔角头,早年媒体多写作为“大湖派”,现今警方及媒体为了方便分类,遂于将同地缘关系的角头们统称为“帮”,因此现今多称呼为“大湖帮”。然而大湖帮并非是有组织型态的帮派,而是由各个同地缘关系的角头势力所聚合的角头团体,严格来说不应称之为帮。

大湖帮正式发展始于1960年代,至1980年代“一清专案”前夕进入鼎盛时期,垄断台中市中心区域的色情、赌博等行业,成为当时台中市势力最大的角头团体。1990年代之后,帮内重量级要角逐步淡出江湖,其延伸的新世代成员持续发展活动在中部地区。

Remove ads

略史

创立背景

大湖帮最早发迹于台中市北区福音街一带,当时福音街是台中市最繁华的风化区,邻近福音街的中华路与公园路交叉口,有个大水潭被当地称为大湖仔,因此该区域便被泛称为大湖仔地区[1],而在这一带发迹的兄弟也自称为“大湖仔”而得名。

1950年代中期开始,台中市中华路一直是台湾中部地区非常有名的热闹夜市,在那一带龙蛇混杂,刀光剑影,喊杀喊打的场面经常出现,尤其是入夜后人山人海万头钻动好不热闹,因而“利头”相当可观,更有一个永远也扫不净的福音街风化区。当时在中华路一带活跃的帮派份子,时常为争地盘常常杀得昏天黑地[2]

争夺中华路

1958年间,“十三鹰”吴坤桦与“油漆派”李国发为首的两帮角头团体长年横行在中华路及公园路一带,并且时常对摊贩及店家进行恐吓敲诈暴力犯罪,嚣张强势的行径逐渐引起当地人不满[3][4][5]

1959年5月15日,混迹福音街大湖仔一带的“凸心”李武雄与戴清修,因遭受五至六名“十三鹰”份子殴辱而心生不满,加上积怨已深决定报复,李武雄集结同是混迹大湖仔的“噖唛”林金铭、“憨面”李照雄、廖国珍、王明俊、曾正雄、张荣郎、陈明雄、廖英如、许三郎、王华祥、戴清修,以及出身于“油漆派”的“马沙”曹正雄、林国雄等十多人,形成最初的“大湖仔”团体,并且针对横行在中华路已久的“十三鹰”展开报复行动[6][7]

同年5月17日晚间,“十三鹰”份子陈振于中华路“安由戏院”看完电影散场后,於戏院外遭到“油漆派”的曹正雄殴打,不甘示弱的十三鹰由老大“阿华”吴坤桦召集手下陈振、严胜春、英利雄、陈光夫等人,并且得知曹正雄在力行路中正桥头便率众前往问罪。18日凌晨时分,十三鹰一行人来到中正桥后,遭到“大湖仔”与“油漆派”两帮人马围剿爆发冲突,冲突期间十三鹰的“阿华”吴坤桦遭到大湖仔的“噖唛”林金铭持刀砍断手腕,并身中六刀负伤逃至“仁爱医院”求治。此件群体械斗血案震惊社会,台中第一分局警察获报随即展开追捕三方人马,多名相关涉案人员因此遭逮捕移送外岛管训。此冲突事件也使得“大湖仔”成名崛起。“憨面”李照雄也因此案件顶罪入狱关押七年[7][8][9][10]

1960年2月2日,大湖仔份子“凸心”李武雄为了向“十三鹰”份子吴利雄寻仇,于当时笃行路与五权路口的“安乐戏院”结合“金毛帮”份子陈金彬、吴满雄等人,步行至邻近的台中市花街廿五番(现为原子街一带),遇见十三鹰份子林万福等数人,因十三鹰份子人数众多而尾随林万福等待下手机会。林万福与友人在花街“日月公共食堂”饮酒,下楼时遭受到埋伏的李武雄等人,持刀砍杀林万福腹部及背部三刀,逃跑时失血过多倒地而亡。此件“大湖仔”与“十三鹰”的凶杀血案再次震惊社会,媒体以“台中花街血案”大篇幅报导,迫使台中警方强力扫荡两帮派人马,逮捕多位要角入狱关押[6][11][12][13]

“大湖仔”与同地缘关系的“十三鹰”为了争夺中华路及邻近地盘,不时大动干戈严重影响当地治安,除了与十三鹰斗争以外不时也与“旱溪派”、“九条龙”、“市场派”等其他帮派爆发冲突,导致帮中成员陆续遭到扫黑入狱。[14][15][16]

1961年间,早年即被尊奉为大湖仔老大的“辉哥”廖龙辉集结当地大湖仔众兄弟,并以“共御外敌,互不侵犯”为宗旨[17][18],正式成立由廖龙辉领导的大湖仔角头。并与敌对的“十三鹰”谈判以台中市中正路为界划分地盘,中华路南边“日新戏院”一带划给十三鹰,北边“福音街”一带划给大湖帮,双方井水不犯河水,相安了一段颇长时期[2]

暴力扩张

1962年3月15日,台中市警察局长“刑警教父”郦俊厚为抑制逐渐壮大的台中市各大帮派,主导扫黑专案行动一举逮捕“大湖仔”老大“辉哥”廖龙辉、“十三鹰”老大英振聪、“九条龙”、“小九条龙”、“中台帮”、“十八铜人”等角头帮派领导人[19]。并在同年4月1日,廖龙辉配合警方自首登记解散大湖帮,是当时继台北市的“四海帮”遭勒令解散后的第二个大型帮派,受到媒体大幅报导引起各界关注[20][21]。实际上大湖帮依旧持续活动发展。

1963年3月2日上午,“噖唛”林金铭率领手下“阿龙”林吉田、“阿辉”林清辉等人,在白天潜入台中市华南银行民族分行后院埋伏,等待银行工友从台湾银行领出现金二十五万返回银行时,林金铭等人从银行后院冲出公然进行抢夺,并因工友奋力抵抗将巨款抱在怀里而未被抢夺成功。此事件震惊社会,在当时的时代抢劫银行前所未闻,警方为此大规模追查并逮捕林金铭等人,并查出多起台中市相关的抢案都与林金铭有关系,并重判十一年入监狱服刑[22][23][24]

大湖帮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间,以暴力手段与各地帮派发生多次械斗凶杀抢劫等犯罪事件,迅速扩张地盘及势力,但同时也影响台中市治安甚钜[25][26][27][28][29]。并随着在1970年代中华路夜市逐渐扩大发展后,大湖帮所管辖的地盘也跟着蓬勃发展。

Remove ads

称霸市中心

1970年代至1980年代,大湖帮与十三鹰双方终究为了争取中区以南的地盘利益,双方再度大动干戈,十三鹰老大“阿华”吴坤桦因计遭大湖帮生擒,并遭跺掉手脚废弃污水沟。大湖帮乘势围剿十三鹰胜出,并掌握了台中市区角头的利益分配主导权。大湖仔除了以收取各行业的保护费,并且垄断赌博市场大肆聚睹收取抽头为主要经济来源,同时也充当政治人物的保镖,并借着聚敛的巨额钱财和恶势力,经常染指演艺界,争夺工程招标等行业[30]

大湖帮发展至1984年一清专案前夕,在“噖唛”林金铭的主导下,进入鼎盛时期,辖区大小帮派均俯首称臣。他们不仅垄断著赌场娼寮、餐饮娱乐业,连政府基建等重点工程也被其操纵。邻近的角头帮派“九条龙”、“市场派”、“车头”以及后起之秀“十五神虎”、“十五兄弟”、“新十三鹰”等帮派,都远不及大湖帮势力在江湖上的地位。

1983年10月23日,大湖帮老大“辉哥”廖龙辉于台中市三民路三段一带,遭到竹联帮忠堂的“冷面杀手”刘焕荣枪杀身亡,震惊黑白两道。帮中大老“马沙猴”许雅臣曾多次率众为其展开复仇,但始终没遇到刘焕荣人马。至今,廖龙辉被枪杀的实际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真正的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31]

1984年11月,台湾政府执行“一清专案”全国大扫黑,大湖帮要角“憨面”李照雄、“歪头笙”侯贵笙等人皆被扫黑入狱。1986年间,侯贵生尚在监狱服刑时与各地角头在监狱中结盟,组成现今台湾三大黑帮之一的“天道盟[32]

Remove ads

近年发展

2000年间,“歪头笙”侯贵笙与苏献全因经营台中市“红宝石舞厅”利益分配问题不合造成派系对立,并引发斗殴及枪击等暴力事件。最终双方人马在同年9月份因谈判破裂引发百人集体械斗,造成三人死亡,其中死者为前台中市长张温鹰丈夫的堂弟震惊社会,警方随即展开缉捕行动,被视为幕后指使者的侯贵笙因此躲避至中国大陆等地[33][34][35][36][37]

2005年4月,早年曾经跟随“噖唛”林金铭的台中市电玩大亨“国柱仔”于国柱遭“恶龙”张锡铭绑架勒赎,因于国柱与黑白两道及政商关系良好,加上张锡铭集团要求赎金四十亿元而轰动全台湾,引起媒体一连串的追踪报导,并由帮内大老“憨面”出面协调解救。[38][39]

2009年10月,帮内要角“翘嘴宏”林亦宏疑似因土地买卖遭人报复,于家中遭近距离开十七枪毙命,“翘嘴宏”出身于“噖唛”林金铭旗下,80年代同时也是十大枪击要犯“黑牛”黄鸿寓的军师,并与同是十大枪击要犯“鬼见愁”林来福往来密切,因此惊动黑白两道。[40]

2010年3月11日,大湖帮创帮元老“憨面”李照雄肝癌病逝于台中市北区太原八街老家。各界筹组治丧委员会,由长年居住在美国绰号“飞虎民”的吕崇民主导治丧事宜,并在台中市举行告别式。[41]

Remove ads

知名成员

1960年代

  • “辉哥”廖龙辉 -大湖帮最早的老大,曾经权倾一时在江湖上被誉为台中市的“地下秘书长”[17],并且躲避过多次暗杀而被媒体冠上“九命怪猫”的称谓[18]。1983年10月间遭竹联帮杀手刘焕荣埋伏枪杀而亡。早年也被称呼为“阿基拉”,其原意来自日语“辉(あきら、akira)”。
  • “憨面”李照雄 -大湖帮叱咤南北纵贯的知名老大,在江湖拥有“黑道仲裁者”、“纵贯线教父”等雅名。2010年3月因肝癌病逝。
  • “噖唛”林金铭 -1980年代主导大湖帮进入鼎盛时期的老大,于1990年因口腔癌病逝。其绰号原意来自日语“金铭(きんめい,kinmei)”。
  • “马沙”曹正雄 -原出身“油漆派”,早年活跃的领头老大之一,多次领导帮众参与械斗而知名。其绰号原意来自日语“正(まさ,masa)”。
  • “凸心”李武雄 -大湖帮的关键召集人,主导中正桥及花街血案而知名,并多次领导帮众参与械斗。其绰号原意来自日语“とし,toshi”。
Remove ads

1980年代

  • “歪头笙”侯贵笙 -出身“噖唛”林金铭门下,一清专案时期在狱中与各地势力结盟组成天道盟担任顾问。2000年间因杀人案远避中国发展,2014年返台投案被判刑11年有期徒刑。
  • “飞虎民”吕崇民 -年轻时曾拜入在“憨面”门下,与“憨面”是忘年之交[42],在江湖上被尊称为“少年董仔”[43],也被媒体誉为全台最强大哥[44]。“憨面”过世时担任治丧总召集人,为人低调少露面常住美国,被外界视为“憨面”接班人[45]

2000年代

  • “阿邦”陈任邦 -出身“憨面”门下,被警方视为军火要犯,出狱后改经营职棒签赌致富等[46]
  • “国柱仔”于国柱 -早年曾经跟随“噖唛”,2000年后于台湾中国等地投资赌博致富上百亿元,被媒体称为“赌国大亨”[47]

参考资料

参看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